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73 更新时间:2024/1/3 20:52:52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得力干将。孙策在时,吕蒙依附姐夫邓当,英勇不可挡。孙策被杀后,吕蒙受到孙权的重用,战功累累。

吕蒙从围曹仁在南郡,在皖城大破朱光的军队,战功赫赫,官拜庐江太守。而后在攻占荆州三郡、智擒郝普,在合淝之战中奋勇抵抗魏军的追袭。最有名的还是吕蒙白衣渡江,这是三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成功的偷袭战争之一。吕蒙和陆逊共同谋划得针对关羽的一次阴谋,吕蒙抱病,让陆逊统领军务,这陆逊年少,再加上事前修书给关羽示弱,因此关羽并不防备。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往前线进攻曹军之际,吕蒙率领江东军轻装渡江,偷袭荆州,取得了成功。前线的关羽又被曹军打败,夺取荆州又无望,只得退守麦城,最终因为弹尽粮绝,被曹军俘虏杀害。

鲁肃和吕蒙为一人效忠,两人的渊源还要从孙权说起。吕蒙虽然英勇,可是不爱读书,说白了就是莽夫。孙权劝吕蒙说:“你是要担当大任的人,不可以不学习。”吕蒙就以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推托了,孙权又说:“我没有让你学富五车的意思,只是让你广泛阅读,增长见识。你说你军中忙,可是我比你更忙,尚且常常读书,那是因为获益匪浅。”吕蒙就开始读书,打仗期间也在读书。

鲁肃在和吕蒙商议军事的时候,非常惊讶的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再也不是当时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非常敬佩他,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好友方才离去。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吕蒙都是三国时候东吴的人才,鲁肃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吕蒙则是英勇的将军,驰骋沙场,屡建奇功。两人一文一武,共同为东吴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鲁肃身为一代文臣又怎么会和吕蒙结成好友呢?这个典故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吕蒙非常英勇,在孙策在位时,他依附他的姐夫邓当,以是将军之才。后来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对他更是看重。吕蒙也当不负众望,围困曹仁于南郡,攻占荆州三郡,用计谋生擒郝普,在逍遥津战役中,英勇杀敌,抵抗张辽军的追袭。只是此人不好读书,刚开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下掌管军务,不能不学习,不然如何服众。”吕蒙不爱读书,便以军中事务繁杂,实在无暇脱身做借口推辞了。

后来孙权又说:“读书可以明志,没有要你细细钻研,只是让你了解历史,我比你事务更多,但是每天也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受益良多。”吕蒙终于听劝,开始读书。自此,吕蒙常常浏览史书、兵书、学士渊博。

鲁肃来到寻阳,与吕蒙商讨军事,惊讶的说:“你的才干谋略,再也不是当时在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三日就应该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大哥知道的太迟了。”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于吕蒙结成好友,告别而去。鲁肃死后,吕蒙代领其军,大败关羽,占领了荆州。

标签: 鲁肃吕蒙刮目相看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吕蒙简介(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蒙,刮目相看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早

  • 吕蒙是怎样战胜关羽的?吕蒙用的是什么计策(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蒙,三国,关羽,刮目相看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

  • 吕蒙是怎样当上统帅的?吴下阿蒙故事有何来历(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蒙,三国,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

  • 洛阳纸贵是什么样的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洛阳纸贵,洛阳纸贵的典故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

  • 左思《三都赋》邺都的选择与描写—“洛阳纸贵”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洛阳纸贵,洛阳纸贵出自哪里

    左思以“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的诗赋创作,在西晋文坛上占有极高的地位,他的《三都赋》留下“洛阳纸贵”的佳话。因曹魏、西晋皆建都洛阳,很易造成三都之“魏都”以描写都城洛阳为主的误会。但正是这一易于产生误会的问题,促使我们思考,左思《三都赋》为何不以洛阳为主,而选择了作为陪都的邺都?又为何造成

  • 揭开从西晋王朝时期开始的洛阳纸贵到底有多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洛阳纸贵,洛阳纸贵到底有多贵

    从西晋到而今一直说洛阳纸贵,怎么好好的一张纸就贵了?价儿因何而涨,为何而贵,是纸铺囤积居奇,还是纸作坊裁减了伙计,再就是纸浆的原料价格上调。唉,真实替古人担忧,好在现在的工商局管不了西晋的店铺。说起“洛阳纸贵”的起始缘由,得从《晋书·文苑·左思传》里的一句记载说起,这本书上说:“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

  •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并不是说纸价昂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的故事: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的意思,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洛阳纸贵”,拿“纸”说事,其意义,却与“纸”无关。这样看来,前不久,有关电视新闻中把某地的

  • 洛阳纸贵的故事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的故事,成语洛阳纸贵出自哪里?洛阳纸贵的意思是什么?洛阳纸贵的主人公又是谁?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

  •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洛阳纸贵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洛阳纸贵,成语,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的故事,洛阳纸贵的意思及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指那个?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

  • 天京事变其实是由太平天国内讧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标志天京事变是一场太平天国领导人之间的一场直接的分裂,这场事变是的性质是一场太平天国的内讧和分裂。那么天京事变标志是什么呢?天京事变图天京事变被视为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那么这场事变又是怎么引起的呢?在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