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古巴导弹危机对解决国际冲突有什么意义?

解密:古巴导弹危机对解决国际冲突有什么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91 更新时间:2023/12/26 19:44:54

作为国际关系史经典的案例,古巴导弹危机为我们带来哪些示和解决国际冲突的新途径呢?

A.古巴导弹危机留给我们的启示

1、正如现实主义者认为的,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古巴导弹危机被解决时,俄国人事先没有征求过卡斯特罗的意见。卡斯特罗因而宣称他被出卖了,并表示对这个协议将不予理睬。然而他虽能拖延时日,却不能制止危机的结束。导弹尽管设在古巴的土地上,却是掌握在俄国人手里,而且也没有一个古巴人懂得如发射导弹。

2、在国际关系中谎言有助于事件隐秘性的达成。而欺骗将导致国际社会的不信任,这个秘密行动的最大的不利就是它要求说谎。赫鲁晓夫欺骗了肯尼迪关于在古巴有进攻性武器的存在,葛罗米柯曾于1962年10月18日当面肯尼迪总统说谎,那时总统已经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了。“在那一行动中,它肯定使肯尼迪产生了一种个人背叛的气愤,它也阻塞了在互信基础上建立超级大国关系的道路。”还有,信任却是赫鲁晓夫所希望的。像一份发表的关于这次危机的一篇评论所说的:“他相信美苏关系将在肯尼迪被告知了有关导弹的事后取得进展。”

但是对赫鲁晓夫来说,欺骗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他曾经就弹道导弹的能力无耻地说了好几年谎话。

3、美苏两国在事件中都充分考虑到国际舆论的反应,两国都有效的开展了舆论战,以求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但独裁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制造和控制国内舆论的能力是不同的,独裁国家要普遍强于民主国家。无论赫鲁晓夫多么憎恨在土耳其的美国导弹,他都不必担心他们的国内意向。他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苏联国内的舆论。他曾长期打击克里姆林宫内的潜在对手,没有人用土耳其的导弹作为借口去攻击他们的领袖。肯尼迪不欣赏这样的优点。试图去欺骗民主总是危险的。某种程度上,独裁者总能控制他们自己的尴尬程度:如果国家要求做到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他们通就能设法做到。而民主国家的领导人不能,但是他们可以说虽然自己被欺骗,但并没有什么因此而改变。虽然他们的政治对手将迅速证实结果不是这样。俄国人对民主的无知又一次糟糕地帮助了他们。

4、根据贝塔朗非的“系统论”,假设把由各个国家组成的世界视为一个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系统。则其中一个参项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参项发生变化。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所引发的危机印证了这一点。另外国际关系结构取何种模式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差异和力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综合国力中的领土、资源、经济规模、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等“硬实力”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大小;而民族属性、历史观念、地缘政治、国家战略等“软实力”则决定力量的发挥和使用方向。苏联试图改变地缘政治,国家战略等因素使有效的国家实力达到更充分的发挥,以求达到制衡美国的战略优势的目的。

5、在不安全的状态中,一国在制订政策时不能只强调自身利益,因为要求得生存就得与别国在政策上偕同。这正是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前忽视和古巴导弹危机中学到的。

6、亨廷顿在“明冲突论”中指出国家利益源于国家的认同。当面临共同的敌人时,美国政府和人民间,各党派和各权力集团之间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和认同。与此类似的还有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期间的英国和珍珠港事件期间的美国。

B.古巴导弹危机所解决的国际冲突途径和范试:

1、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古巴导弹危机的两个主要当事国领导人在危机中采取的理智和克制态度值得国际社会各国借鉴。

他们每一方都要求保持自制,避免感情用事。国际政治学大师摩根索说过,审慎是最大的美德。40年前肯尼迪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处理彰显了他的“审慎”,这也许应该为情绪化的、意识形态驱动的布什先生提供一个有益的观照。在高度警戒的条件下管理核武器的经历表明这些核武器是多么容易失去控制。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的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从这种意义上说,不是肯尼迪,也不是赫鲁晓夫,而是核战争本身遏止了核战争的爆发。

2、古巴导弹危机历史时刻,出示证据避免大战。获得重要的证据会使当事国在危机中获得主动。肯尼迪为什么对以前那些声明反应如此慢,在他们的欺骗被揭露之前等待了几个月,而对在古巴导弹的作出反应如此之快呢?一个明显的理由是古巴的导弹是真的,而不是哗众取宠。

3、冲突中利用定量分析法使当事国占有了充分的感性材料,以求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作出反应。古巴港口比过去明显繁忙,使美国起了疑心并派出U-2侦察机才发现了在古巴的导弹。与之相对的是当事国对自己的调兵等行动也采取了掩盖措施。10月8日,一支F-4H战斗机中队进驻位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南端佛罗里达群岛的京维斯克岛以加强美国在那里的军事力量。对外美国则宣称,这是每年在这一地区例行军事演习的一部分。

4、肯尼迪政府应用控制论使用危机决策模式,为各国提供了新型的解决危机的有效模式。

模式的流程如下:接受一定的变量与信号--->作出反应--->信息反馈--->修正目标。

面对具有严重性,时效性和突然性的事件。决策者可根据新情况,对原先作出的常规决策及时修正或补充,能较为充分的考虑到国际关系中不确定的因素,扩大了选择和可控制的范围,为外交决策提供了较大的摆动幅度。

5、古巴导弹危机被称为“谁是懦夫”零和博弈的经典案例。由于当时美国拥有核优势处于攻势,肯尼迪总统采取强硬立场,命令对古巴实行封锁,对苏联进行核讹诈,迫使赫鲁晓夫作出让步从古巴撤回苏联的导弹,危机才随之化解。

标签: 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

更多文章

  • 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美苏之间关系发生微妙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

    古巴导弹危机有着什么历史影响?1.美苏关系的转折美苏更深刻的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维持核垄断方面有着相互吻合的利益。2. 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美苏之

  • 古巴导弹危机经过:古巴导弹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

    古巴导弹危机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 前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 向苏联寻求援助在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苏联当时对古巴的处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正是出于同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想在拉丁美洲找一个立

  • 捷尔任斯基:克格勃的开山鼻祖“列宁之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联,克格勃,列宁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这个人在现在的俄罗斯,很有名,90年前就更有名——就算没有列宁同志有名,也是差不多的,肯定比斯大林有名得多。此人便是当年的契卡主席,契卡就是ВЧК,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

  • 解密:中情局和克格勃历史上著名的间谍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情局,克格勃,间谍工具

    克格勃(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英文:The Committee of State Security。),简称КГБ;克格勃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以实力和高

  • 普京忆克格勃生活:"潜伏"德国受电话病折磨两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普京,克格勃

    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讲述了自己当年在克格勃任职时与其他情报人员在德国受“电话病”折磨,直至德语水平完善为止的经历。俄新网报道称,他说,所有出国任职的专家都得过这种“电话病”,“我想说的是,我在那儿不是最笨的。”普京27日与战略倡议署专家委员会一名委员的交谈令他回忆起了间谍生涯。阿拉·武奇科维奇

  • 摩萨德简介: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是如何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摩萨德,以色列,特工,

    摩萨德(Mossad),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 ),由以色列军方于1948年建立,以大胆、激进、诡秘称著于世,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克格勃)一起,并称为“世界

  • 专家解密:以色列摩萨德特工至今没有出过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摩萨德,以色列,特工,

    摩萨德的行动不是国家恐怖主义摩萨德,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自成立以来,进行了多次令世界震惊的行动,成为世界情报史上的传奇。摩萨德对对手是毫不留情的,甚至说以色列奉行对恐怖主义以牙还牙的完全性报复。于是,有些人认为以色列摩萨德这种做法是“国家恐怖主义”。殷罡称,摩萨德确实受到过类似的批评。但是

  • 摩萨德的各种"不靠谱":任务失手 得罪"全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摩萨德,以色列,特工,

    以色列建国60余年来,风云变幻的中东经历5次大战,小规模的冲突更是不计其数。然而,小小以色列却占尽上风,其情报机构摩萨德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摩萨德自成立迅速在世界谍海中树立了声名,然而,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摩萨德昔日的荣光,在新世纪遇到了挑战。经历了频频失手,内部爆丑闻,对盟友实施间谍活动被曝光,

  • 本能寺之变的事件动机:明智光秀到底是否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日本,明智光秀

    江户时期以来一直到昭和二次大战时期之小说一般都采用怨恨说作为题材,最重要的就是被解除招待德川家康的职务这一点。虽然很难辨明真伪,但作为理由,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1、明智光秀本计划周到细心地招待家康,但是准备的菜肴中有恶臭的气味(亦有说因准备材料因天气关系而发出非腐烂的自然味道,信长在巡查厨房时发现,

  • 本能寺之变后的人物命运:信长的陨落德川家康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日本,明智光秀

    羽柴秀吉当时正包围清水宗治所在的备中高松城,与毛利军对战。由于阴错阳差,光秀派去毛利军的信使跑错阵营,使得秀吉在天正10年(1582年)6月3日即接到了信长的噩耗,匆忙与毛利求和。6日,在看到毛利撤军后也率军折回,12日进抵摄津。在那里与当地武将中川清秀、高山右近、池田恒兴等人会合,并与在界的织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