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书的历史影响:创造了断代体史书的先河

汉书的历史影响:创造了断代体史书的先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1/20 6:41:00

《汉书》这部史学巨著,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

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史记》记载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书”,《汉书》改称“志”。

《史记》贯通古今,不以朝代为限,所以叫通史。《汉书》纪传所记的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

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正如刘知几所说“自尔讫今,无改斯道”了。可见,其史学地位之重要。

《汉书》在中国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除此之外,《汉书》亦记载少数民族历史。《汉书》继承《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的优良传统,运用新史料将《史记·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叙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以补充,增补了大量汉武帝以后的史实,这些记载,均是研究亚洲有关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标签: 汉书纪传体史书

更多文章

  • 解密:首部编年体断代史《汉书》是如何成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书,纪传体,史书,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创作

  • 解密:《汉书》中有着什么样的独特的描写手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书,纪传体,史书,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

  • 解密:汉书相比之前的史书体例上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书,史书,体例,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

  • 《汉书》简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书,纪传体,史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 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 ”之一。《汉书》是继《史记 》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 》并称为“前四史 ”。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

  • 后汉书的历史影响:编著思想上更为独树一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汉书,史书,汉书,

    范晔在编著思想上则更类司马迁,他在《班彪列传》中云:“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批评了班固《汉书》的思想局限。所以,范晔在《后汉书》中,承袭了《史记》中的《滑稽》、《日者》、《龟策》而创制了《独行》、《逸民》、《方术》等类传

  • 后汉书的天文贡献:记载了大量的稀有天文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后汉书,史书,汉书,

    《后汉书》中有如下记载:“十月癸亥,一客星出于南门,其大如斗笠,鲜艳缤纷,后渐衰萎,于次年六月没。”后汉书这段文字记录了发生于2000年前的超新星爆发事件,如今科学家为这个超新星编号为RCW 86,距离地球大约8000光年。公元185年正值中国东汉,当时中国的天文学家在天空中观察到一次超新星爆发过程

  • 后汉书的文学价值:体现了东汉主流的图谶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汉书,史书,汉书,

    关于《后汉书》的思想价值,清人王鸣盛评曰:“范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膺)、杜(密),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应当说,这个评价颇为中肯,然“公卿不见采”改为“公卿少见采”可能更恰当,且褒隐逸、尊独行亦未

  • 后汉书的成书过程:作者郁郁不得志借书喻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汉书,史书,汉书,

    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

  • 后汉书简介:记述东汉195年历史的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后汉书,史书,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

  • 《三国志》的内容介绍 前四史中三国志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志,古代书籍

    《三国志》的内容:《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