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侠五义》的创作背景:三侠五义是如何创作的

《三侠五义》的创作背景:三侠五义是如何创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25 更新时间:2023/12/30 11:04:29

《三侠五义》,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

时代背景

宋时代,市民阶层已正式抬头,而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对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做了很大的让步,因此一般士人在市民阶层日趋发展的情况下大批爬上政治舞台,分享了政权。所以从历史上看,北宋的贤士大夫的人数相当多,如范仲淹韩琦包拯、欧阳修、直到王安石苏轼,尽管政见各有不同,但立朝都以清明正直著称,在政治方面都力图有所建树,特别是他们都一致关心民生疾苦。其中的包拯则更是几百年来民间盛传的清官典型。《三侠五义》选择了这一时代作为全书的背景,并以包拯的事迹为原型,反应了这一时期劳苦大众人民对清明政治的追求。

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的市井细民而言,他们听说书、读小说是为了娱乐、消遣,那些情节惊险曲折、悬念迭出、离奇刺激的故事更适合他们的口味。因而说书艺人为吸引众多听众,在讲述故事时必须尽量满足听众当时的审美需要——豪侠们多是武功超群、身手不凡、行踪诡秘、来去无迹的人物;侠义之士又常剪恶除奸,

救人于危难,身处险地,面临着生与死的较量和抉择。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惊险程度和刺激性。

然而这些故事多不见于史书记载。《宋史·包拯传》只记载了他的一件断案故事:“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立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如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三侠五义》中的包公不但能审民间各种民事、刑事案件,

而且能断阴阳,审冤魂怨鬼,“包公一生,不独能破前朝之案,且能破及清之案,其平反之功,宜累牍书之不尽矣”,包公被塑造成了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人、法师,可见说书艺人面对广大听众的过程中力求将包公判的本领夸大乃至神化,追求故事奇异的效果,并没有太多地顾及历史的真实性。

人物原型

作品的原型包拯为北宋庐州(今合肥)人,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以刚正不阿著称。宋元以来有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多是民间传说,掺杂冥灵迷信荒诞不经的内容。

《三侠五义》中详细介绍了包公的身世、开封府三宝(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的由来、三口铜铡的由来,开封四勇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来历,开封师爷公孙策的来历,展昭白玉堂等人的来历等内容,并有大量包公断案和侠义之士游行乡里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故事,集民间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强暴、刚正嫉恶、处事干练的形象最为饱满,因而得以更广泛的流传,把包公的形象推向顶峰。

版本发展

《三侠五义》最初版本为石玉昆的说唱《龙图公案》,今犹有传抄本,时在嘉庆年间已经风行,唱词甚多。后有人在此基础上,删去唱词,增饰为小说,题《龙图耳录》。

光绪五年(1879),石玉昆加以修改润色定稿印刷发行,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共120回,卷首有问竹主人(石玉昆)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4]

光绪十五年,近代学者俞樾认为此书第一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一回。又以三侠即南侠御猫展昭展雄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合为一侠,实为四侠,增以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重新作序刊行。但此改动遭到文学界和曲艺界的双重质疑。1923年12月28日鲁迅致胡适佚札言:“我以为可重印者尚有数书。一是《三侠五义》,须用原本,而以俞曲园所改首回作附。”

1925年,由俞平伯校点、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三侠五义》选用原本,是该小说流传以来最优秀的版本。

更多文章

  • 《三侠五义》简介:著名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侠五义,包拯,五鼠闹东京,,《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侠五义》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包公赴任定远

  • 五鼠怎么死的 五鼠人物介绍(《三侠五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鼠,宋朝,白玉堂,,《三侠五义》

    五鼠怎么死的?五鼠是谁?五鼠怎么死的的?大家很关心五鼠是怎么死的的问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再次回顾下五鼠怎么死的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答疑问。书中七侠五义中白玉堂是闯冲霄楼误入铜网阵,万箭穿心而死;在其续作“白眉大侠”中,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被紫面金刚王顺用镖正中颈嗓而亡,钻天鼠卢方因此伤心而死

  • 《搜神记》的作者:谁撰写了志怪小说搜神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搜神记,神话,小说,

    干宝(283―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 、《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纪》、《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

  • 《搜神记》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搜神记一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搜神记,神话,小说,

    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应该体现在《搜神记》上。它与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是直承《穆天子传》及《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它的作者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人。出身世家,少即勤学,博览群书,着《晋纪》二十卷,时称良史。据《晋书》本传载,他作

  • 解密:中国古代著名志怪小说《搜神记》有何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搜神记,神话,小说,

    《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五十四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古本晋散骑常侍新蔡干宝令升撰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

  • 《搜神记》简介:中国神话小说故事的开山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搜神记,神话,小说,

    《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

  • 解密:《女诫》和《女则》两书内容上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诫,女则,长孙皇后,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宋以后,此书失传。《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

  • 解密:长孙皇后编纂的《女则》到底有何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女则,长孙皇后,唐太宗,

    《女则》是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是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可以作为后世典范的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它的消失或许恰恰能证明这本书绝对不是宣传"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好教材。长孙皇后将历代著名女子的言行摘录汇集,并点评其得失,用现代的话来说,《女则》是一部第一夫人所著的、后宫版的《资治通鉴》。如

  • 《女则》简介:采集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女则,长孙皇后,唐太宗,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下令把它印刷发行。有些人认为女

  • 《隋唐演义》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隋唐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唐演义,隋朝,唐朝,

    《隋唐演义》的语言比较通俗晓畅,这主要表现在那些描写草泽英雄的文字上。试以第二十三回写程咬金等初次在贾润甫店里聚会一节文字为例:单雄信、程咬金来给秦琼之母拜寿,程咬金因小时同秦琼一块长大,自信秦琼对他会胜过一般朋友。但在秦琼方面,因几十年不见,已不认识程咬金了,又见他一片粗鲁,与他说话不多,这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