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布拉格战役背景:苏联试图扫清德军最后的主力

布拉格战役背景:苏联试图扫清德军最后的主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82 更新时间:2024/1/8 15:53:09

柏林战役结束后,对粉碎继续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抵抗的德军集团形成了有利的战役战略形势。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以中央各集团军前出至德累斯顿以北及其东北30—50公里地域后,深远包围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前出至克尔诺夫、什特思贝克、新伊钦、兹林以北一线。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在布尔诺以西及其以南作战,从南面包围了德军集团右翼。3个乌克兰方面军共辖20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3个坦克集团军、3个空军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1个独立军、5个独立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其中包括波兰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1、4集团军和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参加战役的军队计有20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30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辆、飞机3000余架。

苏军当面德军集团包括“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陆军元帅舍尔纳)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第17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伦杜利奇上将指挥的“奥地利”集团军群一部(第8集团军、党卫坦克第6集团军)。德军集团总兵力90余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7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900辆、飞机1000架。德军统帅部指望盟国之间发生分歧,指望与美英统治集团进行勾结,因而为在捷克斯洛伐克尽量拖延时日而采取了一切措施。德军统帅部的计划是对苏军进行顽抗,但为英美军敞开战线。德军曾为此直接同西方国家谈判。但是这些计划为苏军的迅猛进攻所打破。5月1—5日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各地爆发了人民起义。5月5日晨,布拉格也爆发了人民起义。德军统帅部调遣“中央”集团军群重兵镇压捷克斯洛伐克首都的起义。起义者的处境很困难。他们苏军和盟军统帅部求援。情况要求在最短期限内粉碎仍在抵抗的德军集团以便支援布拉格劳动人民的武装起义。

战役企图是:对布拉格实施数个猛烈的向心突击,合围和分割该市以东德军集团主力,解放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切断“中央”集团军群向西和西南的退路。乌克兰第1方面军以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13集团军(司令为尼古拉·巴甫洛维奇·普霍夫上将),近卫第3(司令为瓦里西·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多夫上将)、第5集团军(司令为扎多夫上将),2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司令为雷巴尔科坦克兵上将)、第4集团军(司令为为列柳申科上将),2个坦克军(坦克第25军、近卫坦克第4军)和5个突破炮兵师,由里萨地域向特普利采、布拉格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28(司令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卢钦斯基中将)、第52集团军(司令为康斯坦丁·波罗诺维奇·科罗捷耶夫上将)组成的突击集团,由格尔利茨西北地域向齐陶、姆拉达—博莱斯拉夫、布拉格总方向实施第二个突击。波兰第2集团军从卡门茨、内施维茨一线向皮尔纳总方向实施第三个突击,从东南迂回德累斯顿。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克拉索夫斯基空军上将)对进攻军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和航空兵掩护。乌克兰第2方面军以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7(司令为米哈伊尔·斯捷诺维奇·舒米洛夫上将)、第9集团军(司令为格拉戈列夫上将),第53、第46集团军(司令为彼得鲁舍夫斯基中将),1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司令为安德烈·格里戈里那维奇·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上将)、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近卫骑兵机械化第1集群),由布尔诺以南地域向布拉格实施突击。第40集团军(司令为菲利普·日马琴科中将)应与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协同,向奥洛穆茨方向发展进攻。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谢尔盖·戈留诺夫空军上将)实施航空火力支援。乌克兰第4方面军应与乌克兰第2方面军协同,继续消除奥洛穆茨突出部,以第60(司令为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库罗奇金上将)、38集团军(司令为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上将)向奥洛穆茨实施主要突击,并以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为格列奇科上将)继续向新伊钦、霍德斯拉维采进攻,以第18集团军(司令为加斯季洛维奇中将)向维拉什斯凯—梅济日奇、比斯特日采进攻。以此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全部兵力和捷第1军尔后从东面进攻布拉格创造有利条件。空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日丹诺夫空军中将)对进攻军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

战役准备是在极短期限内进行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近卫坦克第3、4集团军和各步兵兵团在3昼夜内完成了100—200公里的行军,从柏林附近开至德累斯顿西北的出发地域。乌克兰第2方面军也进行了颇大规模的变更部署。军队整修了武器和技术装备,补充了油料、弹药储备。指挥员和政治机关动员军人迅速和模范地完成所面临的战斗任务,反复向他们讲解了苏军对仍然处于被占领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履行解放使命的意义。

标签: 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更多文章

  • 布拉格战役简介:苏联消灭了德国最后的重兵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布拉格战役,苏联,德军,

    苏联军队军队发起布拉格战役,围歼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集团并支援布拉格人民起义。苏军以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2方面军、第4方面军等部共200万人的兵力,向德军最后残存的最大一个重兵集团90余万人实施猛攻。5月9日,苏军解放布拉格。德军基本兵力被围于布拉格以东地域,于10至11日相继投降。此役苏军解放了

  • 希腊战役的准备:双方在该地区有着什么样的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轴心国军队要进入希腊北部,德军需越过洛多皮山脉,附近有数条河谷及可容许大型军事单位通过,2个进攻方向分别在丘斯滕迪尔西部及接壤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边境,经斯特鲁马河谷向南前进,希腊边境的防御工事配合当地地形,及难以克服的防卫系统以保卫当地少数公路,斯特鲁马河及奈斯托斯河沿希腊-保加利亚边境横跨山脉,作

  • 希腊战役背景:希腊中立立场引发了意大利的窥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1940年纳粹德国依靠闪电战席卷西欧,它的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战争奇迹”。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打算以刚刚侵占的阿尔巴尼亚为跳板,出动大军征服巴尔干小国希腊,他估计只需数周时间就能达到目的,并在雅典举行“胜利阅兵”。希腊人没有给墨索里尼“一点面子”,他们用顽强的抵抗狠狠教训了侵略者

  • 希腊战役简介: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希腊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希腊战役,德国,希腊,

    希腊战役(亦叫玛莉塔作战,德语:Unternehmen Marit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希腊本土及阿尔巴尼亚南部的战争,战争是由同盟国(希腊及英联邦)与轴心国(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之间对垒,包括克里特岛战役及数次海上战役,希腊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战场的大爱琴海部分。希腊战役一向被认

  • 解密:闪电战在二战的后期为何逐渐失去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闪电战,纳粹,德国,

    为什么闪击战在二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威力?为什么二战中的闪击战又均以失败而告终?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

  • 闪电战的主要特征:闪电战战术该具体如何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闪电战,纳粹,德国,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空军在当时,随着技术的进步,飞机的制造水平也不断提升,制空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德国在战术应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闪电战最先行动的就是德国空军部队,空中部队的使命就是空袭敌军机场,指挥部

  • 闪电战特点:德军在二战中是如何运用闪电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闪电战,纳粹,德国,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折叠”空间“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

  • 解密卡扎拉会战:德军为何一定要攻下卡扎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卡扎拉会战,隆美尔,德国,

    卡扎拉防线位于托布鲁克以西75公里的地域,是英军利比亚防线的最前沿。它北起海岸附近的卡扎拉南至沙漠中的比尔哈希姆,绵亘80公里,由一系列要塞、大量的野战工事、大片的布雷区组成,具有相当的防御纵深。英军第8集团军下辖两个军:第13军和第30军,第13军负责卡扎拉南部的防御,第30军负责卡扎拉北部的防御

  • 卡扎拉会战的背景:德军加强了对北非盟军的压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卡拉扎会战,德军,盟军,,卡扎拉会战

    1941年底至1942年初,希特勒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德第2航空队开始对英军在地中海的海空基地马耳他进行狂轰滥炸,德意海军在地中海积极打击英国海军及其运输船,由意大利开往的黎波里的运输船可以畅通无阻地驶过地中海了。1942年1月5日,9艘商船在的黎波里安全靠岸,给隆美尔卸下了50多辆坦克和20

  • 卡扎拉会战简介:沙漠之狐隆美尔最巅峰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卡扎拉会战,隆美尔,德国,

    卡扎拉地理位置位于托布鲁克以西75公里的地域,是英军在利比亚布置得最后一道防线。卡扎拉会战就发生在这里,这场著名的战役是隆美尔一生最大胆的决定,在敌众我寡,军事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运用克劳塞维茨“进攻力学”,成功击退了英国著名第8集团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凡是提到卡扎拉会战,就会提到沙漠之狐隆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