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南互保的具体协议:东南五省不参与义和团运动

东南互保的具体协议:东南五省不参与义和团运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39 更新时间:2024/1/22 11:47:53

1900年6月26日,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联元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同年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骙签订《福建互保协定》。

据盛宣怀的《愚斋存稿》记载,《东南互保章程》九条如下:

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 民人命产业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

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四、长江内地中国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静,各口岸已有的外国兵轮者仍照停泊,惟须约束人 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衅 ,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六、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不可近台停泊,及紧对炮台之处,兵轮水手不可在炮台附 近地方练操,彼此免致误犯。

七、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各国允兵勿往游弋驻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扰

。此军火专为防剿长江内地土匪,保护中外商民之用,设有督巡提用,各国毋庸惊疑。

八、内地如有各国洋教士及游历洋人,遇偏僻未经设防地方,切勿冒险前往。

九、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

标签: 李鸿章张之洞东南互保

更多文章

  • 东南互保的经过:李鸿章险些出任中国的大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张之洞,东南互保,

    在清室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

  • 东南互保简介:英美国家同意不侵入长江流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南互保,李鸿章,张之洞,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

  • 川楚白莲教起义背景:乾隆晚期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莲教,白莲教起义,嘉庆,,川楚白莲教起义

    乾隆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大批流民陆续聚集于川、楚、陕交界的南山和巴山老林地区谋生,众以数百万计。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兼并严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现饥民,川楚陕三省边境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历来为被迫离开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加以封建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贪官污吏横行,人们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白莲教

  • 川楚白莲教起义:清朝中期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莲教,白莲教起义,嘉庆,,川楚白莲教起义

    川楚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4年),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清起义的事件。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这次大规模起义,使得清政府耗费了十六省的数十万军队

  • 白莲教的秘密教规 晚上男女杂处白天回地里干活(川楚白莲教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莲教,教规,川楚白莲教起义

    导读: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来自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

  • 三征噶尔丹经过:准噶尔部叛乱是被如何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征噶尔丹,准噶尔部,蒙古,

    初次亲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3万(一说2万)自库楞湖(今呼伦湖)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指向北京。清廷命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抗击,失利于乌尔会河(即乌拉桂河,在今内蒙古乌兰浩特西)。准噶尔军乘势南进至乌珠穆沁(今属内蒙古)地区。七月初,清廷发兵10万,采取分进合

  • 立宪运动的结果和意义:清末立宪运动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末,立宪运动,清朝,

    大清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其意义仍然重大:首先,这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第一次“和平过渡”,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政治近代化性质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国二千年爆发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王朝,但从来都是一个专制代替另一个专制,一个“农民帝王”取代另一个“农民帝王”,从

  • 清末立宪运动的失败原因:为何最终没有成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末,立宪运动,清朝,

    即使是清政府已经发布上谕,决定预备立宪。但朝廷内外反对立宪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诸多诤谏者,试图以对抗中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贞,比如内阁学士文海。文海在一纸奏折中指出立宪有六大错:第一,五大臣以考察政治之名始,却以建议立宪终,属于偷梁换柱;第二,立宪者建议裁撤军机大臣,设置内阁总理,有回归日本立宪前

  • 三藩之乱的经过和结果:三藩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藩之乱,三藩,清朝,

    清廷撤藩康熙帝决定撤藩三藩。早在顺治死时,吴三桂拥兵北上入祭,兵马塞途,居民走避,清廷恐吴三桂生变,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康熙帝亲政数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

  • 三藩之乱的历史背景:三藩之乱因何最终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藩之乱,三藩,清朝,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