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欧洲采邑制度的起源

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欧洲采邑制度的起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89 更新时间:2023/12/29 15:44:01

兰克室采取国王死后诸子平分领土的继承制度,使王国经处于分裂、混战再统一的反复过程中,同时又不断外扩

封建主势力的强大削弱了王权,王国权力逐步落入掌握宫廷事务的宫相之手。8

世纪前半期,宫相查理·马特出于加强统治和进行征战的需要,推行军事采邑制,初步奠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

732 年在普瓦提埃战役中击败拉伯人,阻止其进一步向西欧扩张。

733年迫使勃艮第称臣,734年又征服弗里西亚人。

751年,查理·马特之子丕平(矮子)废墨洛温王朝国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

查理大帝统治期间(768~814),连年征战,法兰克王国成为统治西欧大部分地区包括多种部族的大帝国。由于境内各地区缺乏经济和化上的联系,封建主割据势力强大,查理大帝死后不久,帝国陷于混战。

843年凡尔登条约签订后分裂为东、西、中三个王国,并分别于911、987、887年覆灭。法兰克王国在日耳曼人所建国家中享国最久,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罗马教会在西欧统治地位的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法兰克王国采用了封建制度,即国王将领土分封给属下(大封建主),属下再将领土分封给他们的属下(小封建主)。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而农民则依赖着小封建主,没有人身自由。

标签: 法兰克王国法国德国

更多文章

  • 法兰克王国简介:法兰克王国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法兰克王国,法国,德国,

    5 世纪末~10世纪末由日耳曼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强大的一支部落,3世纪南迁进入高卢(今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481 年,克洛维继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扩张,消灭了法兰克其他势力。486 年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地区,

  • 解密:汪达尔王国是如何衰落直至最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477年1月25日,盖萨里克去世之后,王国的势力逐渐低落。按他定的继承制度,由族内最年长的男子继任。其长子胡内里克(Huneric,477-484年在位)登基后以迫害天主教徒的严酷而著名。下一任国王古萨蒙德(Gunthamund)是盖萨里克之孙,胡内里克之侄,于484-49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和天主

  • 解密:汪达尔王国是如何扩张并占领罗马城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在盖萨里克统治下,汪达尔-阿兰王国继续扩张,占领了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巴利阿里群岛,还不断骚扰东、西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沿岸。匈人皇帝阿提拉于453年去世后,罗马帝国与汪达尔-阿兰王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455年,汪达尔-阿兰的军队攻陷罗马城,从6月2日开始杀掠全城长达两个星期,并掠去皇后尤多西娅

  • 解密:汪达尔王国是如何在古罗马建立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阿兰人是源自中亚咸海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约370年被匈人打败后,分散成几支。其中一支向西迁徙,与汪达尔人等日耳曼部落会合后入侵高卢。409年,这两个民族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作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汪达尔人占据西北部和南部、阿兰人占据西部的领土。大约426年,西哥特人入侵阿兰人的

  • 汪达尔王国简介:迦太基旧地兴起的日耳曼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汪达尔人是东日耳曼人的一个部落。老普林尼和塔西佗都曾在文献中提到他们,称他们为“汪底利夷人”(Vandilii),可见在公元初年汪达尔人就已经在罗马帝国的北边定居很久了。公元2世纪时日耳曼诸民族开始向西南方向迁徙。此时汪达尔人的一大部落(阿斯丁人)却向南进入了罗马帝国的达契亚行省,并在之后进一步向南

  • 中法战争的历史意义:中法战争有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法战争,中国,法国,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其次,清政府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政府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

  • 中法战争的最终结局:战场上的胜利 外交上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法战争,中国,法国,

    停战协议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

  • 中法战争的过程:清朝军队是如何赢得战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法之战,清朝,军队,,中法战争

    山西之战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

  • 中法战争的历史背景:法国试图将越南纳为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法战争,中国,法国,

    国际环境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19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址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

  • 中法战争简介:清朝晚期一场意料之外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法战争,中国,法国,

    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