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29 更新时间:2024/2/9 21:57:00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众所周知,秦王不过是想要骗取和氏璧罢了,并不会真的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然而赵王迫于秦国强威,不得不派蔺相如出使秦国,那么蔺相如是如何智斗秦王,拿回和氏璧完好归赵的呢?

完璧归赵

秦王胸有成竹又略带得意洋洋地接见了蔺相如以后,蔺相如便将带来的宝玉献上,秦王接过来后甚是欢喜,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看罢还传给身边的爱妃与群臣一一观赏,就如同在炫耀一件属于他自己的宝物,朝上议论纷纷,十分热闹,可秦王完全沉浸在看到宝玉的兴奋中,一言不提割城之事。

蔺相如见状,便也明白了秦王的意图,于是他便想了个主意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他上前一步,对秦王说:“大王,这玉虽然甚是美观,但也有一处小瑕疵,让我来指给您看。”秦王一听,立马紧张下来,马上把和氏璧拿回来递到蔺相如手中。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后,捧在手中后退几步,靠在一根房柱上,对秦王说:大王千里迢迢派使者来表示愿意割城交换,赵王是信任秦王作为一国国主的威严,于是派我来此,可我来此已久大王却丝毫不提换城之事,如今大不了我与和氏璧一同碎于此处。”说罢便举起和氏璧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王见此,连连阻拦,马上拿出地图,假装指出要割让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早已看穿秦王的虚假之心,于是要求秦王如若诚心,便斋戒五日后再举行交换仪式。

秦王心想,此玉已是囊中之物,便同意了,将蔺相如安置在旅馆中。谁知在此期间,蔺相如暗中叫随从乔装打扮后将和氏璧偷运回赵国,等到五日之后的交换仪式,和氏璧早已不在蔺相如手中。

完璧归赵主要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发生在秦国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流传了千古,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是谁完璧归赵。让我们通过这个历史故事的发展情节来分析一下。

蔺相如雕像

公元前283年,赵王得到了名闻天下的和氏璧。这个消息被秦王嬴则知道了,他觊觎这块玉,就派遣使者到赵国,说是愿意城池来交换这块玉。赵王一筹莫展。在大臣的推荐下,他接见了素有才名的蔺相如。

蔺相如劝说赵王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蔺相如根据形势分析无论秦王会不会将城池交给赵国,赵国都只能将玉交出去,否则秦国有此理由出兵。为了赵国利益着想,蔺相如自愿出使秦国,还保证城池或者和氏璧一定会带回其中一样。赵王同意了。于是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

秦王拿着和氏璧给自己的大臣们看,蔺相如一看秦王没有丝毫提起城池之事,就假借玉上有瑕疵的理由拿回了和氏璧。他高举和氏璧,大斥秦王言而无信,并且要求秦王斋戒五日。秦王同意后,蔺相如看穿了秦王的无耻,就私下了命人将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赵国,而自己仍旧留了下来。五日过去后,秦王斋戒结束,要求蔺相如交出和氏璧。但蔺相如义正言辞地说出了秦王真正的目的是强行夺取和氏璧。在秦王狡辩时,蔺相如却说只要秦国现将城池交给赵国,赵国害怕秦国绝对不敢言而无信。在蔺相如犀利的言辞之下,秦王哑口无言,只能认栽,放蔺相如回国。

赵国最后之所以能够要回和氏璧,其实全是靠了蔺相如一人之力。通过故事介绍,对于谁完璧归赵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了解了。

完璧归赵发生在什么时期

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原本是由楚文王所有的楚国国宝,在楚国君主手中世世代代传承了三四百年。后来,诸侯争霸,谁都想把这块宝玉据为己有,而完璧归赵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完璧归赵

战国末年,七雄争霸,即秦韩赵魏楚燕齐,加上名义上的中山与周王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秦国君主是秦昭襄王,他为人英明、野心勃勃,从宣太后和国相魏冉手中夺回政权,任用范雎为相、白起为将,推行远交近攻的扩张政策,国力始终在不断的增强,此时的秦国已经初显统一六国之势。

此时的赵国国君是赵惠文王,其父赵武灵王为了壮大军事势力,因此使文王年幼继位,由肥义任相国辅佐他。赵惠文王登基四年以后,由于其兄赵章安阳君造反,将肥义杀害后,兵败逃往赵武灵王的沙丘宫,最终被围困所杀。此后赵惠文王下令,以赵武灵王私藏叛贼的罪名将父亲杀害,从此自己执掌政权。

完璧归赵一定程度上,也是秦赵两国的外交之争,秦王生性持重,深谙权谋,而赵王则略显悠游寡断,猜疑心极重,好在他懂得用人,手下不乏文武贤臣良将,为赵国的壮大以及能与秦国抗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在完璧归赵的六十几年之后,强秦还是吞并了赵国,和氏璧也最沦到秦始皇手中做成了他的玉玺。

标签: 完璧归赵

更多文章

  • 关于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 完璧归赵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大臣,为了能够保住和氏璧,从容游走在生死之间,其气魄和胆识都是为人所钦佩的。蔺相如在千百年来都是能臣的优秀代表之一,他能够在三年内,从一个门客晋升为上卿,足以证明其能力和过人的本领。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勇士,他出身贫寒,在一个极其重视出身的社会里,蔺相如是不可能有机

  • 完璧归赵:蔺相如是怎样将和氏璧归还赵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蔺相如,春秋战国,赵国,完璧归赵

    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大臣,为了能够保住和氏璧,从容游走在生死之间,其气魄和胆识都是为人所钦佩的。蔺相如在千百年来都是能臣的优秀代表之一,他能够在三年内,从一个门客晋升为上卿,足以证明其能力和过人的本领。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勇士,他出身贫寒,在一个极其重视出身的社会里,蔺相如是不可能有机

  • “完璧归赵”发生在哪一国?相关的人物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完璧归赵,蔺相如,赵国,秦昭王

    战国年间,赵王得到了一块原是楚国丢失的宝玉即和氏璧,秦王听闻后,遂送信表示自己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看了信以后十分不安,他认为秦王不会这么大方,无非是想骗走宝玉罢了,可是又不敢违抗,于是不知所措。此时,赵王手下的一员大臣,蔺相如主动请命由他带着和氏璧面会秦王,表示他能见机行事,如果秦王

  •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是怎样的?完璧归赵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春秋战国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

  • 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氏璧,完璧归赵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

  • 清朝十二帝之皇太极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太极,清朝十二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 清朝十二帝之努尔哈赤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十二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

  • 清朝十二帝指的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努尔哈赤,皇太极,清朝十二帝

    满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的政权,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之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帝,再加上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被世人统称为“清朝十二帝”。在满清统治下的二百多年间,无论是繁盛的康雍乾三世还是没落的清王朝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人物生平 奔走诸王(贾家楼四十六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琼,贾家楼四十六友

    早期经历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随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帐下任职。秦琼母亲去世后,来护儿派人前往吊唁,其他军士对此感到奇怪,问道:“将士们家里有丧的很多,为什么偏偏吊唁秦琼家里?”来护儿说:“秦琼骁勇彪悍,而且有志向,人品又好,将来肯定能自己取得富贵,不会永远都卑微。”隋大业八年(612年),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人物生平 讨吐谷浑(贾家楼四十六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侯君集,贾家楼四十六友

    早期经历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失败后尉迟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