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横渡之约的事件背景:辽太宗耶律德光病死途

横渡之约的事件背景:辽太宗耶律德光病死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75 更新时间:2023/12/23 0:47:40

公元947年,就在北返路上,辽太宗耶律德光身染急病,高烧不退,严重到周身堆满冰块并吞冰入腹也无法降温的程度。终于在栾城(河北栾城县)死去,年四十六岁。——他死后,当地被称为“杀胡林”。

得知耶律德光的死讯,述律平神色平静没有悲伤之色,说:“等到契丹诸部平复之后,我再为皇帝举行葬礼。”

正当盛年的耶律德光死了,辽国高官贵族们都心怀恐惧。述律平在听到儿子死讯后的反应更令他们联想起当年她停葬阿保机的往事。他们既恐惧远在都城的皇太后述律平向他们发泄丧子之痛,更恐惧她把所偏爱的幼子、杀人狂的耶律李胡推上辽国皇帝之位——在这样的左右夹攻之下,焉知朝中的官员将领们是不是又要被这位太后成批地送去殉葬!这样的恐惧尤以随耶律德光南征的显贵们为重,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就是述律平残杀的勋戚之后。不甘坐以待毙的他们决定另奉新主,求个生路。

奉谁为新辽帝呢?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中了一个人:述律平长子图欲之子永康耶律阮

耶律阮是图欲与契丹妻子所生,因此当图欲投奔后唐时,耶律阮母子没有跟从。而此时他恰好就在随从德光的队伍里。

图欲命运实在不济,投奔后唐才六年,后唐就灭亡了,他被准备自尽的后唐末帝李从珂拉去垫了背,才三十八岁就被杀身亡。

世宗之立,是东丹王失位后辽宗室内权力斗争的继续。太宗在述律氏支持下夺太子之位当了皇帝,东丹王无端失掉了继承权,契丹贵族的同情自然在他一边。太宗死后,人们便在军中拥立其子。太宗即位时,述律氏曾杀害了一批持不同意见的契丹贵族,军中诸将担心悲剧重演,也希望早日确立继承者。因拥护东丹王被杀的契丹贵族的子孙,对述律氏一直心怀不满,也欲借此机会为先人复仇申冤。世宗同其父一样仰慕中原文化,能任用晋朝降臣,得到汉臣的拥戴所以在军中和朝中有众多的拥护者。

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众人的拥戴下,在镇阳(河北正定)地方于叔父灵柩前正式即了辽国皇帝之位,随即又册立从后晋宫中得到的汉族宫女甄氏为皇后(她是辽朝唯一打破了萧氏为后族传统的女人,也是唯一的汉族皇后,比耶律阮大整整十岁,生子只没,封宁王)。

标签: 横渡之约辽国耶律德光

更多文章

  • 什么是横渡之约?横渡之约是发生在哪朝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横渡之约,

    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横渡,隔岸相拒。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

  • 横渡之约是什么事件?横渡之约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横渡之约,宋朝

    什么是横渡之约?横渡之约为辽朝初期重要的事件,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辽太宗灭晋还师途中病死,众将拥立从征的太祖孙、东丹王子永康王耶律兀欲即帝位。述律太后一直欲传位李胡,李胡以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也认为皇位非己莫属。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李胡率军从上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南下,与兀

  • 燕云十六州在哪宋辽两国为何为之争斗了百年?(宋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辽国,,宋辽战争

    人活着都是有追求的,皇帝也不例外。北宋王朝自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到1127年靖康之变灭亡,历经九位皇帝,长达167年的统治。有宋一代甚至宋朝之前的皇帝们的愿望就是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完成这个理想,燕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王朝一块揭不开的伤疤。燕云十六

  • 宋辽澶州之战战役 澶州之战的战役经过揭秘(宋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澶州之战,澶州之战经过,宋辽战争

    澶州之战经过:发生于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此战双方参战军队多达数十万,结果以订立“澶渊之盟”而结束,从纯军事角度上看是打成了平手。而在政治角度上,仍然可说是一次成功的战役。辽军方面

  • 宋辽高粱河大战:骑兵对步兵压倒性的胜利(宋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辽,骑兵,步兵,宋辽战争

    战争过程1、战前谋议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北汉刘继元已降,宋太宗还师至镇州即转兵北上,欲以新胜之师收复幽蓟。但是破太原尚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只是无人敢说。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的意,很高兴,当

  • 君子馆之战的过程:辽军有备而来大破宋国北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君子馆之战,宋辽战争

    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辽军至唐兴县,开始与宋军交锋。当时宋军屯于滹沱桥北,辽选将出击,纵兵齐射,并进焚滹沱桥。二十九日,辽楮特部节度使卢补古、都监耶律盼与宋军于满城交锋,由于卢补古临阵脱逃,辽军失败。另一方面辽将拽刺双骨里在望都与宋军先锋所部遭遇,一阵厮杀,擒九人

  • 君子馆之战背景: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君子馆之战,宋辽战争

    君子馆之战发生于986年(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冬,在宋辽战争中辽军攻宋瀛州(治今河北河间),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大败宋军的一次作战。宋军在天冻无法使用弓箭的情况下被辽军击败,刘廷让的部队“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宋与辽岐沟关

  • 君子馆之战简介:因天气导致的宋朝北防线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君子馆之战,宋辽战争

    君子馆之战发生于986年(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冬,在宋辽战争中辽军攻宋瀛州(治今河北河间),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大败宋军的一次作战。宋军在天冻无法使用弓箭的情况下被辽军击败,刘廷让的部队“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宋与辽岐沟关

  • 重熙增币事件影响:宋辽和谈开启了澶渊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重熙增币,北宋,辽国,澶渊之盟

    庆历增币,辽国人称为“重熙增币”,辽兴宗重熙年间(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国借北宋内外交困,迫使北宋增加对辽岁输的金帛的历史事件。由于,宋朝因不承认西夏李元昊建国称帝的合法性,与西夏爆发了长达三年的战争。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庆历二年正月,辽朝本打

  • 重熙增币事件的发展:宋朝对辽外交为何软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重熙增币,北宋,辽国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实现了稳固、持久的和平,一直维持到辽兴宗亲政。兴宗亲政以后,一方面是自己地位的不稳固,主要由于辽朝内部发生激烈的权力纷争,直至迎回法天太后,兴宗的地位仍不时受到威吓;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宋朝方面,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内部财用匮乏,盗贼蜂起。外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