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日本的大化改新到底是如何进行的?

解密:日本的大化改新到底是如何进行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5:18

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5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

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但改革没有触动部民制,更未摧毁氏姓贵族势力。圣德太子死后,外戚苏我氏专权,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排斥改革势力,杀死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皇子,另立天皇。

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645年

(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飞鸟板盖宫太极殿。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称“三韩”)使节,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入鹿,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其父虾夷翌日自杀。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政变后,皇极天皇退位,革新派拥立孝德天皇,以中大兄为皇太子,中臣镰足为内臣,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顾问),建元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新政府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646年元月新政权以诏书形式颁布了《改新之诏》,并全力向全国彻。改新的主要内容:废止私有土地、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贵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但保留朝廷的手工业部民,国家赐大夫以上的高官以食封(按级别所赐封户的赋课)。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整备军事、交通制度。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帐,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班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废旧贡纳制,实行租庸调的新税法及向皇室献纳仕丁、采女的制度。

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革新是个逐步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大化革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在京师设立了五卫府,在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律令规定授皇族以下贵族、官吏的位阶及相应的特权。同时,确立严格划分良贱的身分制。

667年迁都近江大津(今滋贺县)。次年,中大兄即位为天智天皇,编纂了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新政府从653年起,16年中派6次遣唐使(其中一次途中遇难),学习盛唐文化和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天智天皇死后发生壬申之乱(672),天智之弟大海人皇子杀天智子大友皇子,自立为天武天皇,同年迁都飞鸟净御原宫(在今奈良县)。天武天皇发展封建集权制,扫除旧势力,严选官吏,制定八色姓(八等氏族长的世袭尊称),固定贵族身分。

689年,编订《飞鸟净御原律令》,以防止旧氏姓贵族的复辟。

50年后,藤原不比等于大宝元年(701)编成日本封建国家最完备的法典《大宝律令》,最后完成大化改新的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标签: 大化改新日本改革

更多文章

  • 大化改新的背景:贵族的势力逐渐壮大无法遏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化改新,贵族,改革,

    日本是由几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的国家。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之一是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大和国原来局限于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逐渐

  • 大化改新简介:日本开始全面学习隋唐政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化改新,日本,改革,

    大化改新,又作大化革新,是645年6月发生的古代日本政变。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隋唐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天皇)联合贵族中臣镰

  • 解密:拿破仑一世的百日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百日王朝,拿破仑,二战,

    拿破仑在厄尔巴岛(Elba)不自在地度过了十一个月。他一直很关心法国的状况。当他得知波旁王朝不懂处理与法国大军的事务时,便感到深深不忿,想不到他的帝国沦落到如此的衰弱。这个时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又蠢蠢欲动,企图与普鲁士共谋波兰与萨克森的领地,差点儿与维也纳会议的其他代表国开战。在众强国不和之际,

  • 百日王朝成立背景:波旁王朝复辟非常不得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百日王朝,拿破仑,二战,

    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

  • 百日王朝简介:拿破仑一世曾经短暂重登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百日王朝,拿破仑,二战,

    百日王朝(法语:Cent-Jours)是指拿破仑一世在被流放后重返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连串事件。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到法国,集结军队,把刚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称帝;6月28日,因为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拿破仑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再度复辟。拿破仑战争至此结束。

  • 维也纳会议的背景:拿破仑帝国在滑铁卢轰然倒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维也纳会议,英国,拿破仑,

    1815年3月,会议因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而中断。在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到同年6月28日路易十八复辟的百日王朝期间,维也纳的代表们等待着战争的结果。3月13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前六天,维也纳会议将拿破仑定义为歹徒。四天后英、俄、奥、普四国联盟组织了一支15万人的军队来结束拿破仑的统治

  • 解密:有哪些国家派出了代表参加维也纳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维也纳会议,英国,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上英国的代表一开始是外交大臣卡斯尔雷子爵(Viscount Castlereagh),1815年2月后是威灵顿公爵,最后一周中威灵顿离开去与拿破仑作战,则由回归卡斯尔雷代表。奥地利的代表是其外相梅特涅(Metternich)和他的副外相威森贝格伯爵。普鲁士的代表是首相卡尔·奥古斯特·冯·哈

  • 维也纳会议简介:拿破仑帝国终结后的分赃大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奥地利,维也纳会议,分赃,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

  • 解密:新三皇同盟为何因为保加利亚而最终解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皇同盟,欧洲,法国,

    根据1881年的,三皇同盟的续约,奥匈帝国同意俄国把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合并,而作为回报,俄国将同意奥匈帝国对波斯利亚和黑塞哥维亚的兼并。保加利亚自从1878年《柏林条约》给与保加利亚自治公国地位后,俄国一直没有建立对保加利亚的有效控制,而俄国一手扶持起来的保加利亚的君主——亚历山大大公,更是受够了

  • 新三皇同盟的背景:三个欧洲大国结成军事同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皇同盟,欧洲,法国,

    普法战争后,统一而强大的德国在欧洲崛起,完成了对欧洲国际政治环境革命性的改造,同时却造就了困扰世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德国问题:德国的天然优势和其他欧洲国家不接受这一优势的矛盾。1战败不仅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剥夺了它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更大大恶化了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样法国对德国来说就成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