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解密: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33 更新时间:2023/12/27 20:29:16

罗曼诺夫朝的第一代沙皇是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但包括他在内的几位俄罗斯沙皇都不为人们所熟知。

米哈伊尔的父亲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是伊凡四世的中央顾问,也是伊凡四世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的侄子。1600年,米哈伊尔和母亲一起遭到流放。这是鲍里斯·戈都诺夫当选沙皇的结果,在1598年,他的父亲被诬告叛国。在长期的动乱和战争后,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在1613年2月21日被国民议会推选为沙皇,是为米哈伊尔一世。米哈伊尔当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暂时尤父亲菲拉列特长老在幕后摄政。米哈伊尔体弱多病,1645年7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49岁,长子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即位。

阿列克谢在位期间重视商业,加强财政压榨,先后爆发了盐商暴动和斯捷·拉辛起义,军事上发动了对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俄波战争,吞并了东乌克兰,试图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未能成功。阿列克谢曾经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皇后玛利亚·米罗斯拉夫斯卡娅于1669年去世,先后生育十三个子女,却只有三个存活至成年,且两个儿子费奥多尔和伊凡都体弱多病,第二任皇后娜塔莉亚·纳雷什金娜生育三个子女,其中两个存活,且都身体健壮,这也诱发了之后的皇位争夺。

1676年1月29日,阿列克谢·米哈伊罗维奇因病去世,长子费奥多尔即位,是为费奥多尔三世,他幼年登基,体弱多病,朝政由继母娜塔莉亚皇太后的母家纳雷什金家族把持,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军事上武力吞并了第聂伯河以东地区。

彼得大帝革新

王朝最著名的沙皇是彼得一世,即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人们一般称他为彼得大帝。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位沙皇。

彼得一世是阿列克谢沙皇最小的儿子,费奥多尔三世的同父异母弟弟。1682年,年仅21岁的费奥多尔三世病逝,无子嗣,纳雷什金家族拥立十岁的彼得为新沙皇,由娜塔莉亚皇太后摄政。彼得同父异母姐(费奥多尔同母姐),年富力强的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女大公煽动,残杀彼得的两个舅舅,将自己的同母弟十六岁的伊凡立为第一沙皇,是为伊凡五世,而彼得只是第二沙皇,是为彼得一世,而实际上伊凡智力发育很差,且体弱多病,彼得和母亲又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实权掌握在索菲亚手中,两位小沙皇只是摆设。索菲亚主政期间发动了对土耳其和中国(清朝)的战争,但未能达到目的,甚至被迫与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1689年,索菲亚试图捉拿彼得,彼得一世利用多年来培养的童子军团推翻了姐姐的统治,逼迫她成为修女,拘禁在新圣女修道院,伊凡五世宣布放弃权力,只保留沙皇尊号。1694年,娜塔莉亚皇太后去世。1696年,共治沙皇伊凡五世去世,彼得一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1697年,彼得乔装改扮成俄军下士彼得,随同俄国使团出国考察,先后在荷兰、英国等国学习造炮、造船和航海。并在荷兰赞丹造船厂获得优秀技师称号。回国后,彼得开始仿效西欧发达国家,以军事为中心实行一系列改革。由于他积极鼓励俄国西方化,并鼓励废除包括蓄胡须和穿着冗杂的长袍在内的诸多礼节,彼得一世一般被看作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初奠基人和开化的代名词。俄国的第一家兵工厂、第一家报馆都是在他的倡导下成立的。

由于彼得大帝的革新,俄国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俄国迅速发展各种产业。17世纪的俄国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彼得发动了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战胜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在“北方大战”中一举打败俄国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接着与波斯一决雌雄,获取里海沿岸一带。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帝国,夺取了黑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于1721年放弃“全俄罗斯的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这一从伊凡四世开始世袭的称号,而选择了“皇帝”这一西欧君主国(如神圣罗马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借此象征罗曼诺夫王朝与西欧的各个国家具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1712年,彼得下令将沙皇的宝座从莫斯科搬到彼得堡,窥视整个欧洲。彼得还亲自命令俄国海军总司令阿普拉克辛“找出一条经北冰洋到中国和印度”的航线,又觊觎亚洲。1724年冬,彼得一世巡视芬兰湾后暴发肺炎,竟至一病不起,延至1月8日凌晨死去。他唯一成年的儿子阿列克谢皇太子因反对父亲的改革,已于1718年被处死,他的第二任皇后叶卡捷琳娜继承皇位,成为俄罗斯第一位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4-1727年在位)。

扩张和成熟

叶卡捷琳娜一世在位仅三年去世,在位期间设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彼得一世之孙,阿列克谢皇太子之子,12岁的彼得二世即位,朝政先后由权臣缅希科夫和多尔戈鲁基把持,其间保守派势力抬头,皇室迁回莫斯科。1730年彼得二世去世,年仅15岁,罗曼诺夫王朝断绝男嗣。他的堂姑母,伊凡五世之女,彼得一世的侄女,库尔兰女公爵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被贵族拥立为女皇,她没有政治头脑,终日享乐,朝政开始由德意志贵族把持,政治十分混乱。1740年,安娜女皇去世,临终时指定不满一岁的甥孙,来自德意志不伦瑞克的伊凡六世即位,皇帝年幼,由母后摄政,德意志贵族实际上控制俄罗斯政治。1741年,彼得一世之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大公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囚禁了小皇帝和他的母亲,登基称帝,在位期间设立莫斯科大学,参与七年战争并一度将普鲁士逼至绝境。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去世,未婚且无子嗣,由她的外甥,彼得大帝的外孙普鲁士人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室的彼得·路德维希大公(即彼得三世)继承皇位,罗曼诺夫-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朝开始。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最著名的女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1745年出身普鲁士贵族的她同未来沙皇彼得三世结婚。1762年废不得人心的彼得三世自立,随后将其杀害。她在位期间(1762-1796),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已经从昏睡中觉醒,并且在西欧和国际事务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她在位34年,发动了6次大规模的战争:包括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两次俄土战争和一次俄瑞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和强权的统治,叶卡捷琳娜二世建立了一个跨欧、亚两大洲,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超级帝国。

在这一时期,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国土面积扩大了63万平方公里(其中有46万平方公里来自波兰)。作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大国家的主人,她对历史的影响主要在于一系列战争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她主导的三次瓜分波兰完全从地图上抹去了这个曾经的东欧大国,两次大败土耳其,使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元气大伤,从此沦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并为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还轻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俄国的利爪逼近了欧洲的心脏地带,甚至产生过征服世界的雄心。

拿破仑战争

身为一个欧洲的主要国家,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也无法避免的参与了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1812年6月,拿破仑一世率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而拿破仑又遇上俄国寒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回到他们的祖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远东扩张

早于17世纪,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已积极远东扩张,并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中俄分别于1689年和1727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边界。但这并未阻止俄国的野心。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际,以武力威胁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更把整个外满洲(包括库页岛)吞并,并获得海参崴这个不冻港,以扩展其于西太平洋的影响。另一方面,俄国亦企图将势力染指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与日本展开争夺。1875年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把千岛列岛北部给予日本,换取库页岛的主权。19世纪末期,俄国向清廷租借大连,成立关东州。俄国亦藉得到了东清铁路的建筑权,对内满洲进一步侵略,意图建立“黄俄罗斯”。俄罗斯在北美洲亦曾于1787年占有土地,但在1867年将其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占领中亚

俄罗斯最早向中亚的活动,是彼得大帝时代,当时已向希瓦汗国扩张。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在伊格纳契夫怂恿下,向中亚扩张。由咸海出发,前往希瓦与布哈拉,这二国成为附属国。1864年,攻打浩罕与塔什干。1877年,占有全中亚。

改革与革命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对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来说是一个危机时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欧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虽然帝国的人口较任一个欧洲国家都多,但大部分都是贫穷的农奴。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众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摧垮帝国的最后一击,国内无法支应来自德意志帝国的猛烈攻击,民生物资极其贫乏。1917年3月,首都彼得格勒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让位予其弟米哈伊尔大公,但遭米哈伊尔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临时政府所取代。

衰落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1801年-1825年),帝国的经济和政治达到顶峰。亚历山大一世最大的功绩在于打败了法国的侵略者拿破仑·波拿巴,即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借此绞杀了法国大资产阶级专权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但在亚历山大统治的后期,由于人民的反抗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俄罗斯帝国开始衰败。1825年至1855年暴君尼古拉一世统治期间,俄国的军事行动频繁,物价飞涨,开始出现崩溃的征兆。尤其是克里米亚战争,使被压迫的农奴们苦不堪言。1856年战争结束之后,俄国的农奴制已经危在旦夕。1861年至1862年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决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通过改革,俄国开始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路线。然而,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主义者刺杀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改革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危机再次显现。

衰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运动,罗曼诺夫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挤垮,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在奥拉宁堡宣布退位,并于1918年7月17日在叶卡捷琳堡与皇室家族一起被布尔什维克枪决,至此,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标签: 罗曼诺夫王朝沙俄王朝

更多文章

  • 罗曼诺夫王朝简介:沙俄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罗曼诺夫王朝,沙俄,王朝,

    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是统治俄罗斯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王朝,它也是俄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俄国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由于彼得大帝的革新,俄国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并在大北方战争中一举打败俄国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还

  • 解密:英国都铎王朝有着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都铎王朝,玫瑰,英国,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被称为英国历史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又被称为现代宪政体制的发源地。在此期间,经过王朝的统治者亨利七世、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通过议会,宗教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巩固强大了王权,而强大的王权又保证了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形成。15、16世纪,英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解密:英国都铎王朝为何以玫瑰作为王朝的徽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都铎王朝,玫瑰,英国,

    都铎家族的母系祖先是约翰·博福特(John Beaufort),14世纪英格兰亲王兰开夏公爵冈特的约翰和情妇凯瑟琳·斯温福(Katherine Swynford)的私生子,而兰开夏公爵的父亲正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一般情况下,私生子是不可能主张有王位继承权,但情况在1396年,由于兰开夏公爵和凯瑟琳在约

  • 都铎王朝简介: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英国,都铎王朝,亨利七世,

    都铎王朝(英语:Tudor 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伯爵亨利·都铎于1485年8月,在法国援助下杀死理查三世,夺取王位,建立都铎王朝,史称亨利七世。都铎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直到16

  • 为什么说德国在统一后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国家?(容克地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容克地主,贵族,普鲁士,

    德国是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妥协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阶级,在德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情况,给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德国统一后,容克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

  • 容克地主的产生背景:普鲁士有着军事扩张的需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容克地主,贵族,普鲁士,

    容克贵族形成的原因: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普鲁士帝国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再封给一些新兴的贵族了,但是贵族又是组成帝国的主要部分,所以普鲁士帝国通过几种方式消化这些贵族:给爵位然后服兵役,这在后来形成了最早的德国的职业军人;修改继承制度,将一些多余的贵族通过制度规范使其离开父母的封地,去侵略别人的土地为普

  • 容克地主的经营方式:他们掌握着普鲁士的军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容克地主,贵族,普鲁士,

    “容克”是德语Junker的音译,原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最早是指1525年条顿骑士团建立普鲁士公国后那些靠对外军事征服获得土地的小地主,后来用来称呼一切普鲁士的地主和贵族。领导德意志统一运动和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的是普鲁士王国的贵族即容克们,俾斯麦便是他们的代表。所以,德国统一后一

  • 解密:普鲁士的容克地主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普鲁士,容克贵族,历史,,容克地主

    容克地主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土领主的后裔。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16世纪,容

  • 容克地主简介:曾经掌握德国权利的贵族地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容克地主,贵族,普鲁士,

    容克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联合后反动势力的支柱,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集团(尤其是苏联)为了从根源上铲除德国军国主义,进

  • 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大化改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化改新,日本,改革,

    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关于大化改新后的社会性质,史学界主张不一。日本学者大都认为改新后的律令社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