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庸小说《武穆遗书》其实并非兵法奇书

金庸小说《武穆遗书》其实并非兵法奇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65 更新时间:2024/1/1 21:45:38

“得《武穆遗书》者得天下”。金庸在多部武侠小说中,杜撰了这部兵法奇书。

前不久,电视剧《精忠岳飞》在全国热播,岳飞热再度兴起。有媒体称,岳飞为秦桧所害后,直系后裔藏身黄梅县800年,其31代孙还向国家捐献了《武穆遗书》手抄本。

传说中的《武穆遗书》,真的存于世间,似乎言之凿凿。

8月23日,本报记者前往黄冈黄梅县,探寻岳飞遗迹,寻找“武林人士争得你死我活”的岳飞遗稿《武穆遗书》。

黄梅县,鄂、皖、赣三省交界处。背靠大别山余脉,南依长江天险,是连接中原至江南的交通要道。

在黄梅苦竹乡养马村聂家湾杨梅岭,官道、养马岭、喂马池,一些与军事有关的地名和遗迹,似乎证实这里的不寻常。

一座宋墓“岳坟”矗立在山腰。墓碑上刻着“大宋剌封,朝奉大夫岳震、陈氏,朝散大夫岳霆、盛氏之墓。”

乾隆五十四年黄梅县志卷八中明确记载:忠武王(岳飞谥号)子岳震、岳霆之墓在杨梅岭老树坡。

岳坟的北边约一公里处,即为大别山余脉。千里大别山,在此有一豁口,取名为五郎关,又名养马岭。

作家、“黄梅通”

周濯街说,绵延鄂豫皖的大别山,成为南宋王朝长江以北抵抗金兵的最后防线。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岳飞率军在黄梅一带大败“汉奸”李成、张用部,便发现了五郎关这个极具军事意义的要塞。

民国22年修订的《岳氏宗谱》记载,岳飞第一次到黄梅县便留下了第四子岳震镇守五郎关。“四震侯(岳震)先年随父王征讨李成、张用等,娄师驻兵黄梅县,诏进屯洪州(今南昌)后,人心惧,留震弹压黄梅。”

黄梅县志记载:飞死震匿姓大河间,弟霆(岳霆)以父死闻震在黄梅潜依。

岳飞四过黄梅赠四子遗稿?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军挺进中原,一路捷报频传,即将攻破开封城。金兵欲渡河北遁之际,南宋王朝却用“十二道金牌令”要求岳飞班师鄂州,岳飞不禁仰天悲叹,扼腕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周濯街说,根据《宋史》和《岳氏家谱》记载,岳飞先后四次到过黄梅县。此次班师,作为主战派的岳飞,只身前往临安朝见,路经黄梅县。

这是他第三次到黄梅。此行,岳飞自感凶多吉少。心细的岳飞,将戎马一生总结出来的拳术、枪法等十八般武艺进行了梳理,并将这些手稿交给了第四子岳震。

次年,金兵再度攻打淮西,宋高宗命岳飞驰援,这是他最后的抗金战斗。《宋史·岳飞传》中记载,岳飞在向宋高宗的一道奏请中写道:“欲乞亲至蕲、黄,以议攻却。”这是岳飞第四次到黄梅县,他奉召回京时专程来黄梅“托孤”。

岳飞找到了聂家湾的朋友聂大同(亦名聂福俊),将四子岳震、五子岳霆托付给他。然而,岳飞是否真的在黄梅县写出了“岳家拳术”,并交给了四子岳震,尚无相关记载。不过,岳飞第31代孙岳进称,岳家世代口传:岳飞生前,“拳术整理”仅完成了一半。蒙难后,其家人将岳飞的手稿带到了黄梅,交给了岳震、岳霆兄弟。

《武穆遗书》并非兵法奇书

岳和军,今年65岁,岳飞第32代孙,岳飞思想研究会黄梅分会秘书长。

他说,《岳氏家谱》记载,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蒙难,岳震、岳霆藏匿于黄梅龙虎山,并辗转大别山一带,改鄂姓21年。在此期间,岳震、岳霆等人对父亲岳飞的遗稿进行了整理。这就是后人尊称的《武穆遗书》。

实际上,岳飞遗稿被后人整理成了文武两部著作。很多人只见岳飞的《满江红》等慷慨激昂的诗词歌赋和散文,却不见那威猛无比的岳家拳谱,即《岳武穆王武艺要论》。

当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出现《武穆遗书》之后,周濯街通过考证得出结论:《武穆遗书》在黄梅。

黄梅发现《武穆遗书》一说,源于1984年的一次民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当时,省体育局听说黄梅县练武成风,且习武者均会打岳家拳,并前往黄梅县进行调查走访。

这一年,岳家拳继承人、岳飞第31代孙岳进,将古抄本《岳武穆王武艺要论》捐献给了国家体委。

周濯街说,《岳武穆王武艺要论》是一本集岳家拳、岳家枪、刀、棍等18般武艺的“武功秘籍”,并非武侠小说里所说的兵法奇书。

黄梅当地人根据这本《岳武穆王武艺要论》练习拳法、枪法等武艺,800年习武成风。

标签: 武穆遗书

更多文章

  • 光绪驾崩前留下的遗诏是什么?看得出他多有远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光绪,清朝

    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最惨的皇帝肯定是溥仪,但是最憋屈的皇帝无疑是光绪,为什么这么说呢?光绪皇帝自打登基之日起,一直到驾崩,都在慈禧的阴影下生活着,溥仪虽然也当过傀儡皇帝,也曾遭到流放,但是最起码晚年还享了一段时间的清福。而光绪就不一样了,慈溪太后为了一己私欲,把四岁的光绪立为皇帝,自己则可以继续执掌大

  • 光绪和慈禧去世为什么相差不到一天?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光绪,清朝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逝世。临终前无一名亲属及大臣在身旁,被人发现时早已死去,光绪皇帝无论生前死后都备受冷落,孤苦凄凉至极。就在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政敌、操纵晚清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死在了中南海仪鸾殿,终年七十四岁。

  • 光绪的命运怎么样?四亿人中,最苦的是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光绪,清朝

    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亡前一天。由于慈禧(1835-1908)已进入病危状态,此时,负责礼仪、祭祀等事宜的大清帝国礼部尚书溥良跟一干王公大臣们一起,已经守候在慈禧下榻的紫禁城乐寿堂外几天几夜了,后来,溥良跟他的子孙们回忆说:“大臣们·····都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好举哀发丧。”

  • 同治帝的结局是什么?死前最后几日的惨状令人惊骇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同治,清朝

    同治皇帝本名爱新觉罗载淳,于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基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到后来基本就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同治皇帝年幼的时候就很是聪明,除此之外他还具备一代明君的素质,有着长远的眼光。同治七年,捻军起义愈演愈烈,清朝廷派曾国藩、李鸿章等镇压起义。捷

  • 同治帝是怎么死的?跟慈禧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同治,清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即同治帝,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年仅19岁。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主要有两种说法。按照清朝官方的记载,明确说明了同治帝是得了天花病死的。但民间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同治帝是因为经常偷偷出宫,光顾烟花柳巷,导致感染了花柳病,最后不治身亡

  •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月饼起义”的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月饼起义,明朝

    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中秋节又被称为拜月节、团圆节,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也有很多,比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等。每个地区的习俗也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习俗,几乎全国都一样,那就是吃月饼。在古代就有吃月饼的神话故事,比如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有杨贵妃为月饼起名,朱元璋为

  • 月饼起义发生于什么时候?简介其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月饼起义,明朝

    月饼起义,起源于元末时期,与朱元璋起义有着密切的关联,自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历史起源月饼起义,起源于元末时期,与朱元璋起义有着密切的关联,自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

  • 明太祖朱元璋的'月饼起义'传说知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月饼起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

  • 世卿世禄制简介 该制度的开始时间和废除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世卿世禄制,诸侯国

    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历史推论西周时代早已有“世卿制度的存在”?商代的官吏是否实行世卿世禄制,

  • 二十等爵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秦国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而实施该制度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军,春秋,世卿世禄制

    秦军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这点毋庸置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秦军如此强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一套极其变态,扭曲人性的军事制度。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实行一种叫“二十等爵”的军功制度,这套制度奉行“多劳多得”,在战场上砍下敌人头颅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士兵爵位的高低,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