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嫡长子继承制有怎么样的利弊?对中国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嫡长子继承制有怎么样的利弊?对中国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42 更新时间:2024/1/23 11:59:55

在夏朝,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已经出现,主要表现在位的继承上。到了商朝,前期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后期实行的是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商朝前期这一独特历史形态,曾被法国孟德斯鸠写入其名著《论法的精神》(见张雁深中译本下册第178页)。周代时,实行以父死子继为主、间有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吸收夏商身份继承制度的一些特点,又有所独创。王位嫡长子(即正妻所生长子)继承制在西周时期已经确立。由于西周实行一妻多妾制,王位的继承必须是正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否;如妻无子,则不得不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如何。至于诸侯王公的身份继承,则是参照王位继承执行。有关财产方面的继承制度,在夏商西周时期是附属于身份继承制度的,土地、财产的继承被排在王、贵族政治身份继承之后。即是说:西周时为了维护家族利益,不管是身份继承还是财产继承,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紧接着介绍中国封建制社会构建初期的继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奴隶制开始崩溃,新的封建制社会形态开设慢慢构建,财产继承问题日益突出出来,有关的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如商鞅在秦国颁行的分异令,就肯定了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利。秦朝建立以后,《秦律》中又将这些改革派的继承法思想收入其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第一套完整的继承制度。但是奴隶制法中的王位嫡长子继承制依然保留下来了。

然后,我们来介绍中国封建制社会成熟时期的继承制度。

到了汉朝,在身份继承领域,嫡长子继承制度又得以加强。在借鉴周代经验基础之上,汉朝明确规定,嫡长子才能继承封爵,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在财产继承上,采取诸子均分的形式,同时规定女子也有遗产的继承权利,这与西周时的做法是一大进步,这些有益内容也被我国现行继承法所吸收。汉代出现最早的遗嘱继承件,该文件内容有遗嘱订立人、代书人和证人三方当事人,手续齐全,具有法律效力。以上这些表明了在财产继承上,汉朝法律较前又前进了一大步。

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由于在继承制度方面强调嫡子(正妻所生之子)的继承权,故妾不得触犯正妻的权益。西晋是的晋武帝还专门下诏禁止乱嫡庶之位。此外这段时期也不得收养异姓为子,以免家庭内财产外流。

到了唐代和五代时期,在继承制度方面,已经明确的将宗祧继承(身份继承的一种)与财产继承加以区别。宗祧继承名义上是继承祭祀的权力,实际上是与标志政治权力的官爵继承紧密相连,故在唐代宗祧继承似乎与百姓关系不大,而财产继承制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唐代的财产继承制度比汉代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唐代已将“诸子均分”作为法定继承的基本原则。若有遗嘱者,即不按法定顺序继承,采取遗嘱优先的原则。女子出嫁后,原则上在娘家没有继承权。但如果出现“户绝”(即家无男子承继,用现代话讲就是: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女子还是可以依法取得全部遗产。此外,在分家析产时,在室女(即未嫁女)可以分到相当于未娶兄弟聘财一半的财产作为自己的嫁妆费。但此时期的私生子依唐律不享有继承权。

到了宋朝,有关继承的法律制度,就比唐律规定得更加详细,更具灵活性,可以说已经达到封建继承法制的顶峰了。

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和允许在室女享受部分继承财产权外,还规定出嫁女(即已婚女)继承份额为男子的三分之一,没有出嫁女则按数额给出嫁亲姑姐妹侄女得一分。如寡妇招接脚夫(后夫),不享有法定继承权,即如寡妇改嫁到后夫家生活或其死亡,财产要没

为官府所有。宋朝法律对遗腹子、私生子、“义子”

(即继子)及赘婿(俗称上门女婿)的财产继承权也做了规定。如规定遗腹子与已出生的亲生子享有基本相同的继承权。别宅子(即私生子)只要有证据证明其与生父有血缘关系,不管是否同居或同籍,官府即承认其地位,允许其享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但如果不入户籍,又无证据证明身份,其申请继承,官府不予受理;将“再嫁之妻将带前夫之子就育后夫家者”(即继子)称之为“义子”,义子不得随义父(即继父)之姓。如义父死,则归本宗,不享有义父财产所有权,但可以分得其母随带财物。赘婿在家庭中没有财产权和男子应有的地位,更无权承继妻家财产。但如果“(诸)赘婿以妻家财物营运,增置财产,至户绝日”可分给赘婿三分之一的财产继承权。

南宋时,又规定了绝户财产继承人的办法。这比唐代的规定更加灵活。绝户即家无男子承继,用现代话讲就是:没有男性继承人。绝户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这为明朝的“立嗣”制度的创建构建了基础。继子与绝户之女均享有继承权。只有出嫁女的,出嫁女享有三分之一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三分之一的财产继承权,另外的三分之一的财产继承权收为官府所有。

宋朝在唐朝“遗嘱处分”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例如立遗嘱人须有年龄限制,其次遗嘱以书面文字记载为有效,并且凡未经官印押(类似于现代的公证)的遗嘱,法律不予承认。同时,根据遗嘱“已分财产满三年而诉不平,及满五年而诉无分违法者各不受理”,及“遗嘱满十年而诉者”,不得受理。这又有点像现在的诉讼时效制度。

到了元朝,在继承问题上部分摆脱了封建宗祧继承制的影响,主张蒙古人与色目人(西夏、回回)各依本族习惯法进行财产与权位上的继承。同时承认寡妇与无子之家的女子享有继承权。但对汉族人的继承,也同样依照法律,采取嫡长子继承爵位和权位、财产诸子平分的方法。在室女与出嫁女也有继承权,但数额少于男子。金元时期对奸生子的法律态度较唐宋更加宽容,规定奸生子(即私生子)的继承份额为嫡子(正妻所生之子)的四分之一,庶子(妾所生之子)的三分之一。

最后介绍中国封建制社会衰败时期的继承制度。

到了明朝,在继承制度上,开始恪遵唐宋时留下的古代法固有传统,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相结合,嫡长继承和共同继承并存,以及男女不平等等等。但在继承的具体制度上也有变化发展,主要是立嗣制度更加灵活,奸生子的继承权得到上升。关于立嗣制度,起源于唐宋时的“绝户”制度。“有子立长,无子立嗣”,是中国古代宗祧继承的原则。明朝法律规定,嗣子必须从同宗近支或同姓的卑亲属中择立,且应昭穆相当,不得尊卑失序,亦不许乞养异姓为嗣,这一点与魏晋南北朝的做法相似。法律所要求的立嗣行为称为“应继”,但如“应继”

嗣子不尽孝道,不为所后者亲,立嗣者可告官别立。明代中叶法律又作较为灵活、自由的补充规定:“若义男、女婿为所后之亲喜悦者,听其相为依倚,不许继子并本生父母用计逼逐,仍依大明令分给财产”。立嗣者择立亲爱者为嗣,是为“择继”。

奸生子在唐朝被认为无继承权,宋代的规定有所松动,至金元,奸生子的继承份额为嫡子的四分之一,庶子的三分之一。明代则规定,奸生子的继承份额为嫡子的二分之一。如别无子而立嗣,奸生子则与嗣子均分遗产。如无应继之人,奸生子可继承全部遗产。

到了清朝,继承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又将身份继承分宗祧继承和封爵继承二种。宗祧继承承袭明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办法(嫡长子-嫡长孙-嫡庶子-嫡次孙-庶长子-庶长孙-庶庶子-庶次孙)。前者无则立后者。违反该法定顺序,处杖80.如嫡庶子孙全无的家庭,则采取立继的方法确定继承人,这与南宋时的“绝户”制度极为相似。禁止立养子、义子为继承人,但允许独子一人享有同宗两家的继承权(独子承祧,俗称兼祧)。,不得随意接触。即使继承又养男儿,嗣子的身份仍不丧失。如果生身父母愿将出继子领回的,须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才能撤销立嗣关系。如有嗣子不孝或与继亲相处不睦之情,允许废除立继关系重立嗣子。封爵继承制度适用于世袭贵族家庭和军功家庭,其继承顺序同宗祧继承,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在财产继承方面,清律不仅规定诸子均分财产的权利,对赘婿和养子的财产继承权也有规定。亲生女只有在无男户的情况下,才有继承绝产的权利。这与唐代和南宋旧制相同。夫亡妻子无子而守孝者,才有继承丈夫份额财产的权利。这又与金元时期的制度相似。

更多文章

  • 罗马王政时代的神话是什么样的 都有哪些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罗马,罗马神话,罗马王政时代

    我们的罗马神话的资料主要来自公元前1世纪以及公元1世纪初期,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在西塞罗、维吉尔和历史学家李维、 哲学家兼历史学家甫卢塔克和诗人奥维德的作品里发现的。罗马城至高无上的神是尤庇特(Iuppiter)(即朱庇特),他的名字与希腊语的宙斯(办eus)和梵语的dyaus (天空)都有印欧语的词根

  • 罗马王政时代末代王是怎么退出舞台 他的把柄是怎么被抓住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罗马,罗马王政时代

    塔奎尼乌斯普里司库斯被暗杀后,虽然由他的女婿塞尔维斯继任王位,但其实他还有子嗣。不过,由于罗马王位并非世袭,再加上塞尔维斯也很有技巧地提升了治绩,所以即使有不满份子,也无法离间公民对他的支持,因此他执政的四十四年才能安然无事地度过。然而,塞尔维斯的下一代,却视他安定的作风为胆怯的表现,而且塞尔维斯再

  • 公羊传有着怎样的理论特色?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公羊传,春秋战国

    《春秋公羊传》作为今文学派的中坚,有独特的理论色彩。主要有三项:1、政治性。讲“改制”,宣扬“大一统”,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2、变易性。它形成了一套“三世说”历史哲学理论体系。《公羊传》讲“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是其雏形。董仲舒加以发挥,划分春秋十二公为“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

  •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羊传,春秋战国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

  • 美第奇家族简介 该家族的标志和家庭情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意大利,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家族,创立于1434年,1737年因为绝嗣而解体。美第奇家族在欧洲文艺复兴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德·美第奇是代表人物。家族介绍“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或译为“梅蒂奇家族”,是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

  • 美第奇家族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洛伦佐·德·美第奇是怎么遭遇暗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意大利,美第奇家族

    文化奠基人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与科西莫·德·美第奇是家族财富与文化的奠基人美第奇家族从银行业起家,逐渐获取政治地位,14到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是佛罗伦萨实际上的统治者。这个家族还诞生了四位教皇(庇护四世、利奥十世、克莱门特七世、利奥十一世)、两位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玛丽·德·

  • 揭秘:“天下袁氏归汝南”的汝南袁氏家族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汝南袁氏,东汉

    在东汉中后期,除宦官和外戚专权外,有两大家族一直深深的影响或者改变着朝廷的格局。一个是弘农(今陕西华阴)的“弘农杨氏”,一个则是汝南(今河南驻马店)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是杨氏的名门望族,一世祖为西汉名臣,贤相杨敞(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自玄孙杨震官太尉,位列三公后,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相继

  • 袁绍家世大揭秘:汝南袁氏为何“五世六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袁绍,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东汉第一大家族。在《三国演义》中提到袁氏时往往会提到“四世三公”。而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刘备却提到袁绍家世“四世五公”。为何会出现两种描述呢?它们究竟谁对谁错呢?所谓“三公”,是历朝历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职务,西汉时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

  • 大历十才子有何作品?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历十才子,唐朝

    在代宗大历(766一779)时期,文学史上有所谓“大历十才子”之称。据《新唐书·文艺传》所载,“十才子”当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翎、钱起、司空曙、苗发、崔炯、耿伟、夏侯审、李端。后来又有各种不同说法,江邻几的《杂志》、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则包括李益在内。若从创作的成就看,李益当然是大历时期的佼

  • 揭秘:著名的大历十才子怎么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历十才子,唐朝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流派,他们既无共同的组织,也无共同的宣言,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