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年古都洛阳兵变:揭开后唐史上兵变与潞王夺权 (隋唐洛阳兵变)

千年古都洛阳兵变:揭开后唐史上兵变与潞王夺权 (隋唐洛阳兵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20 更新时间:2023/12/19 10:02:21

唐代之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纷乱无序,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城时迁开封时迁洛阳。唐代之后,后梁建国,时为公元907年,建都开封,公元909年从开封迁都洛阳,公元913年末帝即位后还都开封。从频繁的迁都中就可看出当时的社会有多乱,中国自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李存勖称帝(即后唐庄宗),迁都洛阳。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李存勖手下大将李嗣源,在建立后唐过程中屡立战功,遭到李存勖的猜疑。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初,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李嗣源骑在马上闷闷不乐,手下将领都为他鸣不平,说:“皇上凭啥猜忌你要造反?干脆趁这次出征反了吧!我们拥立你来当皇帝!”

鼓动他造反最积极的,就是后来做了“儿皇帝”(后晋高祖)的石敬瑭(此人墓在宜阳县),他是李嗣源的女婿,自然巴不得岳父当皇帝。可是李嗣源有点儿犹豫,他甚至想返回洛阳向李存勖请罪,弄得石敬瑭对他很有意见。石敬瑭劝岳父道:“您现在领兵在外,部将皆要反,主帅不反,恐有杀身之祸!”李嗣源只好同意举事。石敬瑭主张先夺取开封,再挥师洛阳,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接受了这个建议。石敬瑭自告奋勇,亲率敢死队为前锋,猛打猛冲。当年三月十七日,后唐庄宗为防李嗣源、石敬瑭从北边进攻洛阳,遂令骑兵扼守河阳桥(位于今孟津县与孟州间)。十八日,庄宗诏令大将李绍荣从外地赶回洛阳,他亲自出城到鹞店(今孟津耀店)相迎,让李绍荣率骑兵沿黄河设防。二十四日,庄宗亲率主力向东,兵指汜水,准备迎敌。

战场看似往洛阳的东边移了,实则战争的指向却是洛阳。二十五日,李嗣源率军到达滑州(今滑县),派石敬瑭袭取汴州(今开封),随后李嗣源率大军亦至汴州。后唐庄宗看到这种情况,就在荥阳东集结兵力,先派3000骑兵为前锋,径直向东,与李嗣源争夺汴州。然而,他的部下姚彦温却率众叛逃,投降了李嗣源,这对庄宗打击很大,他只好命大军返回洛阳。庄宗一路走回洛阳,心情沮丧。他算了一下:当时从洛阳出发东征,共有2.5万兵马,可此时已经有1万人叛逃了。在汜水,庄宗留下士兵3000人守汜水关,自己率队黯然回洛。

在东线,李嗣源占领汴州后,即命石敬瑭率前部人马直取汜水,一路招募兵马,兵力大增,气势汹汹奔向洛阳。四月一日,李嗣源、石敬瑭等各路兵马在洛阳聚齐,骑兵列阵于宣仁门(东门)外,步兵列于五凤门(南门)外,准备攻城。恰在这时,庄宗这边又出变故,其将领郭从谦反叛,率兵马阵前倒戈。庄宗闻听兵变,急忙与诸王率骑兵平叛,并将叛军赶出宫门。这时,庄宗的另一部将朱守殷正率骑兵在洛阳城外驻扎,庄宗召他来勤王平乱,想内外合击叛军。可是朱守殷不听命令,首鼠两端,坐观其变。叛军利用这一空当,焚烧宫门,进入宫城,庄宗手下的部将都逃跑了。

纷乱中,庄宗李存勖被流矢射中身亡。四月三日,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改名亶,改元天成。这下石敬瑭高兴了,老岳父做了皇帝,他做了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成了“大军区司令员”。李嗣源也和庄宗李存勖一样,疑心太重,不但猜忌女婿石敬瑭,甚至猜忌自己的儿子,使得君臣离心,叛将时有出现。公元933年冬,李嗣源病危,他的儿子秦王李从荣怕帝位落到其他兄弟手中,带兵逼宫,想抢先控制政权,却被禁军杀死。经此折腾,李嗣源忧愤交加,死了。李嗣源死后,其第五子宋王李从厚接班,即闵帝。此人年纪较小,并无战功,而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潞王李从珂(明宗养子)以及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长期跟随明宗征战,战功赫赫,不但不能当朝臣,反而遭到其他朝臣的排挤,自是不服,又想造反。

清泰元年(公元934年)二月,朝廷对节度使进行大调整,想把石敬瑭和李从珂从其长期盘踞的根据地调离,以便除掉他们。潞王决定造反,朝廷派兵来镇压。潞王见形势危急,遂登城演说,使官兵分化,有一部分官兵倒戈,投降了潞王,潞王兵力大增,率众东来,占了长安,然后继续东进,逼近洛阳,在洛阳的闵帝大惊,赶紧部署洛阳防务。他亲自抚慰将士,把府库里的财物都拿出来犒赏将士,允诺平定潞王叛乱之后再行重赏,又调派数路人马去镇压潞王。可是,这些人见闵帝软弱,纷纷向潞王投降,竟无一人应战。守卫洛阳的康义诚,一点儿不义,半点儿不诚,竟然率禁军离洛西去,闵帝赶紧指挥余部负责京城防务,岂不知这些人早已受了潞王的招降,暗中布置,拟降潞王。

康义诚率军向西,到达渑池县东,将士纷纷弃甲,争相向潞王投降。到最后,他身边仅剩几十人,恰遇潞王的侦察兵路过,就对侦察兵说:“我准备投降,请把降书转呈潞王吧。”就这样,潞王一路东来,非常顺利。他发出通告,说:“我只杀两奸臣冯赟和朱弘昭,其他人一律不杀。”消息传到洛阳,朱弘昭因畏惧自杀,冯赟被杀,闵帝出逃,途中也被杀。百官战战兢兢地走出洛阳城,乖乖迎接潞王。潞王兵不血刃,进了洛阳。不久,潞王李从珂即位(后唐末帝),轻轻松松地就夺取了帝位。可是,接下来,那个颇有实力的石敬瑭,又该和他争天下了。

更多文章

  • 洛阳兵变:隋唐史上一代枭雄王世充的血腥之路(隋唐洛阳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洛阳兵变,隋唐,王世充,隋唐洛阳兵变

    李密的捷报一封接一封地飞到了东都。皇泰主和他的大臣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只有王世充一个人不高兴,他愤愤地对对自己的部下说:“元文都等人都只是些光会动嘴皮子、耍笔杆子的刀笔吏。咱们怎么能和李密讲和呢?你们想啊,我们与他们打了这么多年,杀了他们那么多的人,他们也杀了我们很多人。这样的仇恨比大海都深,怎么能够

  • 奥尔梅克文明简介 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美洲,古印第安,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化(Olmec Culture),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文化。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称。得名于奥尔梅克印第安人。分布在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和塔瓦斯科州。年代约公元前第1纪初~前3世纪 。简介该文化的主要遗址有拉本塔、圣罗伦佐和特雷斯萨波特斯等处。拉本塔为中美洲最早的宗教中心,当时已形成较

  • 美洲大陆上所有的文化的共同祖先——奥尔梅克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美洲,玛雅文明,奥尔梅克文明

    美洲历史上,曾诞生过许许多多的文明,有像玛雅文明一样的神秘,也有如阿兹科特文明一样的辉煌,还有像印加文明一样的消亡;但其实在美洲大陆出现过的所有文明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它就是:奥尔梅克。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在中美洲圣罗伦索茂密的丛林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部落,他们有着亚洲人种一般的黄

  • 玛雅文化或源自中国 奥尔梅克文明与殷商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玛雅文化,奥尔梅克文明

    玛雅是了不起的。哥伦布到达美洲之时,整个美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区域是中美洲,而中美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古文明就是玛雅。这个古文明充满神秘感,因其起源无从考究,曾有人认为是“外星人”所创造。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表明,玛雅文化并不是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她有位“老祖母”——神秘的奥尔梅克文化。上世

  • 秦救楚之战:吴国破楚国,秦国为什么要救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救楚之战,春秋

    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可以一己之力抵挡其他大诸侯合纵连横。远交和近攻,是相辅相成的手段。秦国在春秋时代,先是与晋国结为秦晋之好,后又与楚国结为秦楚之好,两段寻找朋友的过程,秦国也受益匪浅。秦晋之好,是秦穆公时期,从晋惠公断断续续的十多年,到晋文公短暂的几年,又到晋襄公反反复复的几年,结盟时

  • 揭秘:吴破楚入郢之战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破楚入郢之战,春秋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战争过程吴楚之战爆发后,鸡父之战

  • 秦救楚之战:申包胥在秦宫前哭泣七天七夜,终于搬来救兵救了楚国(吴破楚入郢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救楚之战,春秋,吴破楚入郢之战

    大家都听过伍子胥的故事,他掘楚平王坟墓鞭尸,带领吴军攻破楚国首都都郢。而这里述说的主人公是伍子胥的朋友,也是个传奇人物,名字叫申包胥。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了之后,伍子胥逃亡,遇到申包胥,伍子胥说,我一定要报仇,必复(通“覆”字)楚国。申包胥说,哥们加油,但是你灭楚国,我就一定要复兴楚国。伍子胥辗转

  • 西方三圣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分别代表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方三圣,佛教

    佛教中佛菩萨的塑像很多,很多人看到这么多的塑像,就误认为佛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你看人家别的宗教都是一个教主,唯一的教主,一人说了算,就佛教这儿比较乱。其实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佛教供养佛菩萨像的意思,诸佛菩萨不是代表神,而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和理,用一种方法很难完全表达,所以才塑造许许多多

  • 布列斯特和约全名叫什么 和约是在哪一年废除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俄国,十月革命,布列斯特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因为国内民众反战的呼声非常强烈,苏维埃政府为了顺应人民的意愿并巩固新生政权,决定退出一战。由于原来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参加了协约国军事集团,因而在大战中苏俄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苏俄政府在各国同时停止战争、构筑和平的倡议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 布列斯特和约的内容是什么?布列斯特和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布列斯特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俄国,德国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常被简称为布列斯特条约或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苏俄政府与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签订的和约。条约内容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