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冷兵器时代步兵都是用什么做保护的?是板甲吗

冷兵器时代步兵都是用什么做保护的?是板甲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91 更新时间:2024/1/21 23:58:01

板甲一直是跟欧洲骑士这个化符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如果仔细研究那段历史就能知道,板甲所开始兴盛的15世纪,也正属于欧洲步兵复兴的时代,骑士们正遭到来自瑞士步兵、英国长弓手,以及新式火器等多方面的军事挑战。驰马冲锋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了,而下马步行作战已经越来越频繁。那么步战板甲,或者说人类兵器时代能拥有最良好步兵防护是什么样子的呢?

▲哈普东爵士灵柩雕塑复原图

去世于1457年的英国骑士约翰·哈普东的遗像石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步战板甲的非有趣的线索。哈普东爵士的遗像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是他的头盔,二是他铠甲双肩前出现的微妙的甲片,三就是他长长的甲裙。先说头盔。正如小盔发展出了开面盔猎犬面盔一般,哈普东爵士的头盔,是沿着另外一条发展思路,从大盔发展而来的结果。这种独特的头盔形式,在法语中,以其发祥地的意大利给它的俗名被叫做bicoquet,也就是‘小城堡’或是‘小堡垒’。原本的大盔是从上到下完整地套在脑袋上的。

但是这样有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所有的重量,都要由脖子来承受。对于一顶包括内部的小盔足够超过三千克的头盔来说,脖子的负担真的不轻。而小盔在当时,防御线基本只到下巴上下,有着难以保护咽喉的弱点。随着百年战争中下马骑士作为重步兵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骑士们面临的肉搏战压力,也越来越大。比如普瓦捷战役中,英法双方一共动员了一万一千名骑士和尚未授勋的武装扈从,而其中真正被作为重骑兵运用的,两军相加只有区区500名,不到二十分之一。

▲手抄本插图中的下马骑士

甚至可以这样说,在那个时代,骑士正是构成战线的重骑兵的中脊和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骑士们面对的威胁比起骑枪和长剑,飞矢,不如说更多的要面对对方的下马骑士手中的戟、硬头锤、战斧、战锤之类沉重的打击兵器。一旦脑袋吃了一下力气够大,角度又不怎么巧的打击,折断脖子送命的危险也是相当之大。或者,被敌人抱住,被对方用体重把匕首朝脖子压下来的时候,也没人能保证锁子甲不会举手投降,让出主人柔软的喉咙任人宰割。小堡垒盔修型的颈部,一来让重量座在使用者的肩膀上,二来保证了左右一定角度的活动,以及头部在盔体内部的轻微活动空间的同时,保护住了脆弱的颈项。

不过,世界上大部分人的脑袋都还是要比脖子来得粗的。上下一般粗细的大盔可以直接从脑袋上扣下去,收了脖子的小堡垒盔就做不到了。因此,小堡垒盔的发明者做出了一个高明的决定,那就是把盔体分割开来。

▲小堡垒盔分解图,小堡垒可以分解为盔体,护面和护喉。其中标注为A型的护喉更专注于防御面积,而B型则偏于动作范围。与同样广泛使用护喉的SALLET不同,小堡垒型头盔的护喉是固定于盔体上,通过铰链或皮带来固定或拆卸的

第二点要说一说的,就是哈普东爵士的铠甲双肩出现的小附件。米萨利亚家族发明的全身甲用不对称的大型左肩来提高左半身的防御能力,这样的设计让骑兵的左手从盾牌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可以更灵活地操纵缰绳,并在格斗战中作为左侧的防御。但这和骑兵操纵长枪不同的是,步下格斗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大范围动作。这样的动作,比如举手砍杀,或是高举格挡,都会暴露出腋下。而且当时的肩当还不象后世由形状连续的数片甲片所构成,虽然有些高级设计用宽大的半球型肩甲提供手臂的活动范围,但是大部分的设计依然让可动性非常有限。因此空出的腋下会成为非常危险的要害。于是,在步兵甲上就出现了靠皮带悬挂在肩甲上的护腋甲,就象日本大铠上的檀子板一样。当战士抬起手时,自然下垂的甲片依然能保护战士的腋窝,而并不会影响活动。不过由于当时的剑术依然是以左侧对敌为主,而非随着大剑(Bastard

Sword)广泛使用,以及之后的刺杀型剑类的剑术中常见的右侧对敌为主。因此,也存在只有左侧存在腋甲的设计。

▲16世纪早期的马克西米连式全身甲上的腋甲的正反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用来连接在肩甲上的皮带,和自由下垂式的设计。

这种设计不仅仅用在昂贵的全身甲上,对一般士兵,尤其是步兵来说,也大量使用这样的设计。比如在百年战争中后期的热那亚雇佣弩手中,存在虽然身甲采用铁甲衣或是甲片更小的山贼甲(Brigandine),甚至连护手都只是锁链甲的士兵也装备有腋甲的情况,更不用说那位搞到了胸板的幸运儿了。对于需要用大幅度手臂活动来扭动绞盘上弦的弩手来说,腋甲可以保护持弩瞄准时脆弱的右侧,避免敌人的箭滑进腋窝直取心脏,又不会干扰上弦的动作,自然是最好能有的小附件。

▲百年战争的热那亚弩手佣兵

第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甲裙。与哈普东爵士同时代的全身甲,一般有三到五段的护裙,无论是15世纪中叶的米兰产铠甲,或是南德地区产于1450年代前后的铠甲,覆盖从腰部到鼠蹊部的甲裙的长度,都是三到五段甲片组成。即使是后世以精细灵活著称的超歌特甲也最多不过7段,而哈普东爵士的铠甲甲裙足有9段。要知道后世从腰部一直覆盖到大腿一半甚至直达膝盖的半身甲(Half

Plate)和四分之三甲,也一般只不过是七到九段而已。就算以比较窄的甲片来考虑,并完全信任上述石棺临摹图的表现,哈普东爵士的甲裙也至少覆盖到了大腿的一半。这样的铠甲是绝对无法骑马的。

▲现代复制品14世纪末15世纪初米兰制铠甲

▲早期德意志歌特铠甲

而骑兵的铠甲的屁股得空出一些来。才能让人坐得下去,哈普东爵士的铠甲,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怎么坐上马鞍,这也是这个时代出现的特化型的铠甲:步战甲(Foot

Combat

Armour)的特色所在。实际上,步战甲并不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独立铠甲,而是在一般的全身甲上加装被叫做腰甲(Fauld)的大型裙甲构成的。比如下图15世纪中叶德国早期歌特式步战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箱胴型步战甲

有意思的是,当意大利的铠甲师傅们正在拼命地锻造着高质量的两毫米厚钢板,努力地追求尽可能提高偏导对方的攻击,弹飞袭来的箭矢的球面铠甲时,德国人几乎是干脆利落地给胸部上了一块3毫米,全重接近6公斤的大直板子。这个脑洞大开的直线思维实在让人无法不想到当二战苏联人已经开始追求斜面装甲的防御性能时,德国人顽固坚持的钢铁仓库式样的战车设计。这种形式的铠甲,被叫做’

KASTEN BRUST’,

也就是‘盒子型的胸甲’。是流行在十五世纪早期,发源于德意志地区的独特的式样。这种独特的铠甲,主要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受到使用。

▲穿着箱胴型铠甲的德国骑士

哈普东爵士去世在1457年,他正好错过了板金铠甲的第一个成熟期。自1450年代开始,成熟的意大利式铠甲在米萨利亚家族的引领下,形成了意大利式歌特的群体,而德国的铠甲师们以他们独特的钣金冷锻工艺开创了眩目的德意志高歌特风格。在这两者之间所过渡的,正是受到玫瑰战争的需求所催动,由米兰的铠甲师在莱因河流域的钣金技术支持下所诞生,在不列颠岛上风靡一时的独特的英格兰歌特式铠甲。三大歌特式铠甲的争奇斗艳,可谓是板甲史上最为华丽的一段历史。

标签: 冷兵器步兵板甲

更多文章

  • 盘点历史上临朝称制的六位女性,个个权势熏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临朝称制,汉朝

    在我们的印象中,权力似乎从来都是男人的事情,尤其是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人更没有什么地位,可是中国历史上有些女人的确登上了权力巅峰。比如下面则六位,中国历史上权力最高的6位女性。第一位是芈八子。芈月,战国楚国人,嫁给了秦国的秦惠文王,封为“芈八子”。秦惠文王死后,嬴荡继位,是为秦武王,秦武王嬴荡是秦

  • 临朝称制是什么意思?出现于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临朝称制,汉朝

    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由中国西汉时期的吕后所开辟,可人们一般比较熟悉的女主统治方式应该是清朝末年慈禧的垂帘听政,二者在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古代中国在

  • 宋国竟然是因为实力太强所以被瓜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国,春秋

    说起春秋战国,我们都知道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有句话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战国比春秋还乱。我们知道战国有战国七雄这七个比较厉害的国家。但是也还有一些二流实力的国家,比如卫国、鲁国、宋国、虞国、中山国等等。这些国家还是有点实力,但是相对于战国七雄实力比较弱小的。不过里面的宋国在战国时期,可以说还是强大过一段

  • 周朝诸侯国:宋国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国,春秋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 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 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114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

  • 为什么会有剃发令的颁布?孙之獬为什么建议多尔衮推行剃发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剃发令,明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传统儒家熏陶之下的汉人看来,身体乃至头发都是父母给予的,不可轻易损伤,这也是一种孝道。但在明朝灭亡,满清铁骑跨过山海关入驻中原后,满清的“剃发令”彻底颠覆了汉人的头发服饰。“剃发令”的始作俑者,就是大汉奸孙之獬。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本是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

  • 亚历山大灯塔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考古上的研究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埃及,亚历山大灯塔

    亚历山大灯塔(Pharos)成了许多语言中“灯塔”一词的语源,例如希腊语(φρο),保加利亚语(фар)和许多其他的罗曼语,例如法语(phare) 意大利语(faro),葡萄牙语(farol),西班牙语(faro),罗马尼亚语,和加泰罗尼亚语(far)。建筑结构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

  • 亚历山大灯塔是谁建造的?亚历山大灯塔为何能成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世界,建筑,亚历山大灯塔,世界八大奇迹

    在离埃及亚历山大城48公里的阿布西拉,人们在那里重建了亚历山大灯塔,但重建的这座灯塔是根据史料的记载而建,与当年的亚历山大灯塔已经不尽相同了,它至多是一个“高仿品”。古代的亚历山大灯塔是那样雄伟壮观,巍峨威威,像一位顶天立地的将军,矗立在地中河的南岸,被人们评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亚历山大大帝岀生在马

  • 揭秘建筑奇迹亚历山大灯塔竟是埃及人建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亚历山大灯塔

    导读:金字塔对你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在它附近与它齐名的亚历山大灯塔吗?历史典籍中描绘的高耸入云的灯塔也许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灯塔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建造的,这却依然是未解之谜。网络配图沉没的新娘关于亚历山大灯塔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一艘从欧洲驶来的埃及皇家船

  • 刘伯温想要挖诸葛亮墓,看到诸葛亮留下的东西,连忙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三国,诸葛亮,刘伯温,,诸葛亮墓

    有时野史更让我们觉得稀奇,更让人们津津乐道!诸葛亮想必各位看官都不陌生,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相传诸葛亮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奇人,有太多鬼神莫测之机, 而民间也神话了此人的能力,因此我们很多吃瓜群众都觉得此人如同神明一般,然而有些野史上却相传,诸葛孔明

  • 诸葛亮墓就在定军山,因为两颗树,无人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诸葛亮墓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