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地三才是哪三个人?北朝时期正统的诗文作家简介

北地三才是哪三个人?北朝时期正统的诗文作家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19 更新时间:2024/1/20 11:57:52

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其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温子升

温子升(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人【今山东菏泽】,祖籍太原(今太原)人北魏著名文学家,官至中军大将军。温子升是晋朝将军温峤的后世子孙,父亲温晖,曾任兖州左将军长史,行济阴郡事。北魏孝明帝初,在全国选拔辞人补充御史之职时,他在8000名应考人中名列榜首,一举成名,补为御史,时年22岁。

他的诗文与当时的文学家邢勋齐名,时称温、邢、魏(魏收)为"北地三才"。当时济阴王王元晖赞扬温子升的诗文超过宋朝的谢灵运、梁朝沈约的作品,南朝梁武帝也大加称赞说:"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

温子升在军事上也有卓识,曾得孝庄帝及上党王天穆的赏识,封为伏波将军、侍读兼舍人、金紫光禄大夫、后迁升为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

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元瑾作乱,高澄疑子升同谋,把他囚入晋阳狱。是年饿死狱中,有《文笔》35卷及《永安记》3卷传于世。明人辑有《温侍读集》。

邢邵

邢邵(496~?),字子才,小字吉少,河间郭(今河北任丘北)人,北地三才之一。十岁能属文,雅有才思,日诵万言,一览便记。有书甚多,不甚譬校,尝谓:"日思误书,更是一适。"少在洛阳,承平无事,与时流专以山水游宴为娱。文章典丽,既博且速。年末二十,名动公卿。常与阳固、裴伯茂等相唱。和每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初仕魏为著作郎,累迁中书侍郎。尔朱兆为乱,邵避居嵩山。入北齐为黄门侍郎,国子祭酒。晚年,博览典籍,无不精通。时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谓之"温、邢。"魏书以天才艳发后出,及温死,方称"邢魏"邵虽贵,不以才傲物。尝居一小屋,满置果饵,与宾客共啖内行修谨,亲戚雍穆。邵著有文集三十卷,(《隋书志》作三十一卷。此从《两唐书志》及《北齐书本传》)行于世。

邢邵【思公子】 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 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

魏收

魏收(507~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钜鹿下曲阳人。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在北魏末年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就担负了皇家的"修国史"的工作,这时他才二十六岁。东魏时,他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职,负责修史。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魏收与房延佑、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共一百二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书中都有较详尽的交待。其二十卷志尤有价值,从东汉初班固修《汉书》到唐初修《五代史志》近六百年间,《魏书》以外的各纪传体史书中或根本没有书志部分,或虽有书志,但缺少刑法、食货等重要内容,《魏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官氏志》针对北魏政权的特殊情况记录北魏官制,兼及拓跋部所属各部原有姓氏与所改的汉姓。《刑罚志》记载北魏政权司法制度,对于北魏各族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做了如实报导,据不完全统计,见于《魏书》的各族人民起义达一百三十馀次之多。《食货志》对于北魏的均田制有详细记述,为后人研究北魏的土地制度,提供了可贵的材料。《释老志》是《魏书》首创,记载了佛道两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及其变革,对于佛教发展的记述尤详,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魏书》历来为人所诟病处在于其矫饰之过,但作为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魏澹《后魏书》、李延寿《北史》、《高氏小史》等补足。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有点校本。

标签: 北地三才南北朝

更多文章

  • 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不小心挖了自家的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考古学家,埃及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文物瑰宝都是来自考古发掘,所以,当你真正的去关注一些考古历程时,你会发现,这当中也曾出现过很多考古趣事。比如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考古趣事。话说2016年,在湖南长沙一个施工工地上,工人们在施工时挖到了一块石板,出于好奇,他们便将石板挪开,此时,一个黑洞赫然

  • 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挖掘的时候,最害怕看见什么东西?最害怕看见矿泉水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考古学家,埃及

    随着盗墓题材的小说火爆起来,考古也变成了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我国的考古工作很早就开始进行了,而且经过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我们有个很多历史遗迹被挖掘出来供历史学家研究,供世人观赏,例如兵马俑之类的,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挖掘的时候,最害怕看见什么东西吗?考古学家在对一个古迹或者墓地进行挖掘

  • 在古罗马女性奴隶都有着怎样的非惨待遇?奴隶主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奴隶主,奴隶制社会

    罗马的等级制度是十分分明的,层层的等级制度,带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压迫。一日为奴,便终身为奴。奴隶的生活是十分悲惨的,但是奴隶也有男女之分,女奴隶的下场远比男奴隶的惨烈。女奴隶和男奴隶的价钱是根本不同的,虽然男奴隶力气更大,能够提供劳动力,但是男奴隶实在是太难控制了。很多男奴隶力大无穷,很容易攻击别人

  • 刘邦斩蛇起义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刘邦,斩蛇起义

    异姓取代前朝,总得有合法性说服力才能让人心服。前朝被后朝所攻灭。这在古人看来不仅是人力更有天助冥冥之中有神的帮忙才成。史书由后朝人来写。后朝写史书典籍的人是吃后朝的饭,穿后朝的衣,拿后朝的给养以生存。所以,是地道的现实主义者。必然带着后朝人的观点审视前朝的兴衰荣辱,是非成败,这就不能不对前朝持否定态

  • 斩蛇起义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 刘邦是如何解决这件事情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邦,斩蛇起义

    在历史数据中,每个朝代的更替都会出现一些传说,在老百姓的眼中,无论当局者到底是谁,只要不剥削不压迫,可以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去,就不会有一些逆反的心理。但是在一些暴政当道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就会有人起来反抗这些统治者。但是,即使起义反抗,在成功之后名不正言不顺,也不会让别人信服。所以就会用一些谣言小故事

  •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斩蛇起义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是真的吗?刘邦斩蛇起义选自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而这则故事体现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在这则故事中,刘邦的成功不仅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气,还推翻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刘邦斩蛇起义“斩蛇起义”主要讲述了刘邦在做亭长的时候,有个任务是要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他也清楚这些农民

  • 西汉和亲的效果如何 大战略的思想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汉高祖,西汉和亲

    效果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的主动和亲政策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匈奴仍然入侵,还杀死百姓,到汉景帝时期,国家实力增强,匈奴就没有大规模的入侵了。到了汉武帝时,国家强大起来,和亲政策发生了变化。在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三次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率兵反攻匈奴,彻底解除了匈奴的

  • 西汉和亲外嫁的女子都是真的公主的 皇帝会舍得女儿远嫁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汉景帝,西汉和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为了国家而和亲外国的公主,不过她们大多数都是皇族宗室的女子,并不是真的皇家公主。但是,据说在汉景帝的女儿当中,居然出现过一位和亲的真公主,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汉景帝有三个女儿,她们分别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那位远嫁匈奴的和亲公主就是南宫公主

  • 西汉和亲公主之一 为汉朝一生嫁给了三个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匈奴,西汉和亲

    我们都知道当年西汉为了对付匈奴,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会让公主和亲,而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公主身兼重任,要嫁到乌孙国,让他们跟汉朝建立友好关系,一起抵御匈奴,这个公主就是解忧公主,当年她的年纪轻轻就必须委曲求全,不管是为了爱情还是政治,一直在为别人而活,不得不多次改嫁,甚至还嫁给过自己的儿子。据说解忧公

  • 永元之隆:汉和帝用4年时间夺回政权 开创出了汉朝的兴盛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汉和帝,永元之隆

    纵观过去历史,我们不难的发现,历朝的灭亡的原因,大致有三种可能性,一个是为国君荒诞奢靡导致国家实力衰落导致人民反抗;一个是外敌入侵导致亡国,另外一个则是皇帝由于年幼或年老等不可控原因无法认真把控朝政而导致外戚、宦官等专权而败坏国家。说起汉代的皇帝,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休养生息的文景二帝或者光武时期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