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锡克帝国:锡克族无畏者军团,永恒之神的仆人

锡克帝国:锡克族无畏者军团,永恒之神的仆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7 更新时间:2024/1/19 8:13:27

1845年至1849年,英国与锡克帝国爆发过两次打规模战争。此时的锡克帝国以开始学习西方军事体制,并改编西式部队,以装备燧发枪的线列步兵为军队主力。

然而在很多描绘盎格鲁-锡克战争的绘画中,依然能在战场上看到一些身着传统蓝衣,头巾高耸并插满各种金属饰物,手持刀剑盾牌等兵器作战的旧式锡克族武士形象,与其他身着西式军服的锡克士兵形成鲜明对比。

这支蓝衫军,就是锡克族的传统精锐武士阶层——无畏者。

无畏者,在旁遮普语中被称为“ਨਿਹੰਗ”,音译为“尼杭”,源自于波斯语“نهنگ”,是一种介于龙与鳄鱼之间的猛兽。之所以将这支团体翻译为“无畏者”,主要是依据锡克经典《古鲁·格兰特·萨西卜(ਗੁਰੂ

ਗਰੰਥ ਸਾਹਿਬ)》中对“尼杭”的定义:

“ਨਿਰਭਉ ਹੋਇਓ ਭਇਆ ਨਿਹੰਗਾ ॥”

“无畏,即可成为‘尼杭’。”

无畏者由锡克教第十代上师,古鲁·格宾德·辛格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正式创立,具体年代不详。早期的无畏者团体是锡克族的少年军组织,其成员年龄偏小,并从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其性质与近代西方较为见“学员部队”(例如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陆军学员小队”)性质类似。

这支最初的少年军逐渐发展为锡克帝国的精锐部队,后多在战争中担任前锋的位置,而在非战争时期则是锡克教宗教领袖及宗教场所的护卫。这一群体最终演变为锡克社会的精锐武士阶层,延续至今。

无畏者又被称为“卡利”,本意为“信奉永恒之神的人”,“不朽者”,源自于第六代锡克教上师,古鲁·哈格宾德麾下精锐部队——“阿卡-塞纳”,即“不朽军”。

无畏者的装束独具特色,其服装主要颜色为蓝色,也会搭配白色橘色,在阳光下非常显眼。

此外,锡克无畏者的另一个服装标志是一尺多高的头巾帽。

锡克人入教受礼时要求遵守五项基本行为守则,其中一项即为“不剃发”。因此锡克男性人人扎头巾。但只有无畏者才会扎这种圆锥形头巾。

这种头巾,被称为“达斯塔-班噶”,本意为“高耸的堡垒”,以其外形而得名。关于这种头巾的由来,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头巾是模仿古鲁·格宾德·辛格的小儿子,法提赫·辛格的装束。法提赫·辛格出生于1699年,相传古鲁·格宾德·辛格有一次在教授两个大儿子剑术时,小儿子法提赫也想学,但被古鲁·格宾德·辛格因年龄、身材太小而拒绝。于是法提赫回到房间,给自己扎了一个特别高的头巾,让自己的身高看起来和哥哥们差不多,回去找父亲,说:“这样我就不小了吧?”

1705年,6岁的法提赫·辛格与哥哥9岁的祖拉瓦·辛格在战乱中被莫卧儿军队俘虏。抓住他们的军官见他们年纪小,不忍下手,便开出条件,若兄弟二人可以放弃锡克教信仰,皈依伊斯兰教,便饶二人不死,但被果断拒绝。兄弟二人随即殉教。此时的无畏者军团多由青少年组成,为纪念法提赫·辛格,便将这种头巾当做无畏者军团的标志性服装。

另一种说法同样认为这种装束出现于1705年。在于莫卧儿军队作战的过程中,但是锡克军队的主力“卡尔沙”教团被击溃,无奈战事吃紧,古鲁·格宾德·辛格不得不将“由孩子们组成”的无畏者军团派上战场。临行前,古鲁·格宾德·辛格让孩子们将军旗扎在头上,以求神明保佑。

印有“德·泰·法提赫”标志的传统锡克族三角旗。

这两种说法均来自民间传说,至于这种圆锥头巾确凿的来源目前尚无定论。

此外,与达斯塔-班噶头巾常一同使用的还有一种印度传统投掷兵器——查卡姆。

不过查卡姆并非锡克民族独有。相传这种武器起源于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瑟挐所用的法器——萨德刹那-查卡(सुदर्शन

चक्र),也就是中国佛教中所说的“金轮”。

16世纪中期,葡萄牙史学家杜瓦特·巴博萨在其所著的《杜瓦特·巴博萨之书(Livro de Duarte

Barbosa)》中曾记载德里苏丹国的武士就非常擅长使用查卡姆,不过显然这并不是主流兵器。

这17世纪的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查卡姆作为投掷兵器出现。

不过由于锡克无畏者特殊的圆锥形头巾帽让查卡姆携带起来变得尤为便利,每一个无畏者都可以很轻松的用头巾帽携带一定数量的查卡姆,因而大为普及。

查卡姆仅在外圈开刃,平时多套在头巾上,使用时取下拿在手里,用另一只手投掷。与飞刀不同,圆形的查卡姆360°全方位每一个边缘都具有杀伤力,只要命中对手,即可造成杀伤。

标签: 锡克帝国英国

更多文章

  • 锡克帝国是如何建立的?疆域包括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锡克帝国,英国

    锡克帝国,为南亚地区曾经存在的一个国家,存在时间为1799年至1849年。领土包含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印度西北部的小部分地区。首都位于古吉兰瓦拉。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是指在1845年至1846年期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锡克帝国之间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战争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胜利而告终,也使得锡克帝国的

  • 揭秘:曾经强大的萨巴王国是怎么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萨巴王国,阿拉伯

    中国人在倒霉的时候往往自嘲“喝凉水都塞牙”,表示自己时运不济,也有倒霉国家因地缘因素而被邻国欺负了几十甚至几百年。但这些都不如历史上最倒霉的一个王国,原本是周边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却因为一只老鼠把大坝挖垮而灭国,如今连年内战连首都也被占领了......在遍地是石油与土豪的阿拉伯半岛,有个悲催的国家叫

  • 阿拉伯半岛南部史,萨巴王国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萨巴王国,阿拉伯

    也门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角,西面有曼德海峡,扼红海通向印度洋的出口,和东非隔海相望。“也门”一词含“幸福”之意。也门地区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物产丰富。故古代希腊人称之为“幸福的国度”。也门自古以盛产香料、没药、樟脑、黄著称于世。也门商货早在法老时代的埃及就有广阔的市场,因为埃及庙堂惯用香

  • 阿拉伯人建立的古国之一:萨巴王国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萨巴王国,阿拉伯

    萨巴王国亦称萨巴王朝(约公元前八世纪--前115年)阿拉伯人建立的古国之一 ,"萨巴王国"是也门上古最著名的王朝,也最富有传奇色彩,约建于公元前12世纪,兴盛于公元前8世纪--到前3世纪之间。建于焦夫地区,以盖尔诺为首都,曾统治奈季兰到哈德拉毛大片地区。萨巴王国存在于公元前八世纪-前115年,兴盛于

  • 连城诀中被忽略的女子戚芳 她的不幸相较于凌霜华只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连城诀,金庸

    《连城诀》这本小说的黑暗之处,乃是在于其中的人在权力、财富等欲望的驱使下,完全不顾父女之情、师徒之义、兄弟之恩,做出了许许多多丧尽天良之事。而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要属凌霜华与丁典之间的爱情。其实,二人之间的不幸完全是凌霜华的父亲凌退思一手造成的,更惨绝人寰的是,这个凌退思在最后竟然选择了把女儿活

  • 连城诀这部小说一共拍过几次电视剧 分别有几个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金庸,连城诀

    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连城诀》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她的电视剧,小编也看过当年也是红的叫人不得不看,今天小编看了一下发现这个电视剧的版本很多,还有正准备拍的一个最新版本,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连城诀》的历史版本!第一个版本是1980年卲氏兄弟公司出品的《连城诀》也是最老的一个版本了她的主要演员是白彪、

  • 连城诀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剧中出现过哪些提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金庸,连城诀

    金庸的武侠小说,一般都有其比较明确的年代背景,比如,《天龙八部》的年代背景是在北宋哲宗元佑绍圣年间,大概是公元1094年前后,那时契丹、女真、西夏等外族纷纷崛起,企图吞并北宋朝廷;《倚天屠龙记》的年代背景显然是在元朝末年,小说中出现了朱元璋、陈友谅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鹿鼎记》的年代背景当然是在康熙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祖,商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是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或奠基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开始,开国皇帝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不过,虽然开国皇帝的数量不少,但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却是屈指可数,比如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四位开国皇帝,前两位被叫做汉高祖和唐高祖,而后两位则

  • 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菊花王朝为何仍被奉为神明?为什么日本国民如此崇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菊花王朝,日本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每两三百年就得改朝换代,就连时间最长的周朝也只是存在八百余年。可是,世界上有一个王朝,居然存在了两千多年,而且没有人敢推翻它。这个王朝就是日本的“菊花王朝”,日本从开国至今长达2600多年的历史上,自始至终只有这一个王朝。为什么日本从未改朝换代?这个被奉为神明的家族,究竟是怎么样

  • 日本为什么被叫做菊花王朝?而不是樱花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菊花王朝,日本

    众所周知日本人喜爱樱花,整个国家都会为樱花的盛开举国狂欢,因此被誉为“樱花之国”,然而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却被称为“菊花王朝”,这是为什么呢?日本崇拜唐朝,从而受唐影响喜爱菊花,当时在位的嵯峨天皇大力推行唐化政策时,作过一首题目为《九月九日于神泉苑宴群臣各赋一物得秋菊》的汉诗,其中就有“旻商季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