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善若水”是什么善什么水?

“上善若水”是什么善什么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33 更新时间:2024/1/26 22:26:49

人体70%以上都是水

,维持着生命的新陈代谢。我们每天从大河从井中取水饮用,自来水公司从水库抽水输送到千家万户,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喝纯净水、矿泉水,没人敢说离开水能活下去的。有人统计,正常的人离开水最多能活七天。

一、不是心灵鸡汤的善,不是水货的水,是大道之水。“上善若水”是写《道德经》的老子对水之道的感悟,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人以为这个善是寻常意义的善良,其实这是以偏概全的误解,不止如此。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道”,水之道无处不在,就好象老子穿越千年,望见千百年的生活。当此浮躁上火时代,水之道德,实在太需要它来解渴了。

上善若水的善,是最上层的善,如同水之善。水,很善于扶助万物生长,又不与万物争执,停留在地面低洼处,不与其他争高,这是接近大道的辉煌。听了有没有眩晕感觉?其实话啰嗦,到道理点拨得很过瘾。我们平常的小善良在大道面前有时苍白,经不住考验。比如,我们认为狼吃羊是残忍的,可在狼看来,这是它生存的权利;而对整个自然进化看来,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没有狼这样猛兽的威胁会退化。而大部分人吃着肉还骂着狼,多少有点伪善。

老子不讲什么心灵鸡汤,他看破宇宙万物点破至高的道是什么样。感知了道的奥秘,他一直推崇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如同最深的山谷深埋深不可测的思想,不与他人争执,却万古长存。老子对水之道感悟的太深了,发出感叹: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春秋时代,就是无数人争名夺利,君王们争强好胜打来打去,而底层的平民如同水潜伏在山谷中,却屡有奇才出现。老子的水之道、水之善实在是说到人们心里舒坦。诸子百家很多来自平民,他们对水的理解、对善的感悟别具一格。

二、有人格的水,是孔子的感叹。

孔子是登过高山的,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孔子喜欢看热闹,学生们睑着发现的小眼睛质疑:老师怎么这么喜欢到大河边,你也不钓鱼,想看什么?孔子从河边溜达回来很舒畅,眨着眼睛微笑着说:看水,学习水陶冶性情修养啊。你看水它周流全世界,无偿滋润万物,是有德行如君子;水流经的地方,助万物生长,如有仁爱之意;水向下流动,与外物契合形状,如有高义品质;河水在浅滩流动不止,流到深渊又深不可测,如有大智慧;当水从高处跌落成瀑布,决然奔向脚下深渊,是果断勇敢化身;水无孔不入渗入到最精微处,简直是明察秋毫;当水被误解冠以恶名,黯然流淌不去申诉争辩,有包容豁达胸怀;当水与泥沙为伍,最后依然能澄澈清明,好象君子能以正能量影响世界;当水装入器具中,能保持水平状态,是公正平和的;水装满器具就停止,多了就溢出,很有分寸尺度决不贪多;河水千回百转,最终流向大海,如同君子的信念和意志一样坚定。这样的水,每次遇到当然要反复观模反思了……孔子对水有很深的感触,但历史上未见有关孔子到大海边的旅行记载,也是一大遗憾……三、百家平民之水、君王之船的警戒。司马迁在《史记》引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人对水的不同状态的应变选择,如果河水清就洗我的帽缨,如果河水浑浊就洗我的脚。这并不是司马迁的发明绝句,乃是春秋时的民歌,是平民的感物咏叹之歌。平民对水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放歌。屈原听过引用到他的作品中,后来又被司马迁引用到《史记》中。中国历史深受两种思潮的影响,一个是孔子的儒家,一个是韩非子的法家。孔子在汹涌奔腾的大河上感叹光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而韩非子却看到水的束缚和人的权力:君王如器,百姓如水,君王方则百姓方,君王圆则百姓圆。

权力大到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皇帝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平民的一切生活,所谓上行下效。在庄子看来,水是洁净的,是通透的,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也以平民身份看待江山,认为平民思想者可以做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君王们如果不警醒就会末日来临,他呼吁“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有没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原来到了唐朝李世民时,这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成了治世名言。荀子很善于学习,也会指导别人学习,发出对水的感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对水的多种形态的理解。多才多艺的墨子走遍山河,发出“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最善战的孙武也从水中悟出用兵之道,“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上善若水”果然是深不可测,诸子百家以720度旋转跳水,压出的水花各个都得了精彩高分,在时光中永恒生辉……

标签: 上善若水

更多文章

  •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现在就告诉你,其实一般人都理解错了!“上善若水”语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那咱们先来说说,水都有什么特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么善什么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上善若水

    说到历史上的一些名言,关于水的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水资源是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最大的馈赠,人体里面水分所占的比例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而且人可以在有水的状态下存活很久,就算没有任何的食物,但是人如果没有水,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没有办法存活了,可见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以前就是在河里湖里面摄取水源

  • 三国兵器排行盘点:削铁如泥七星宝刀垫底 第一个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曹操,七星宝刀

    第十,七星宝刀,曹操用这把刀刺董卓,虽失败,确使宝刀成名。削铁如泥七星刀,曾刺董卓保曹操。第九,刘备的双股剑。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张飞的丈八蛇矛一同锻造。双股利刃属英豪,一生护住名自高第八,黄忠的百步穿杨箭黄忠虽老箭发秒,百步穿杨把敌消。第七,典韦的双铁戟,典韦手持双铁戟,冲入敌军阵营如入无人之境。

  • 11至15世纪时期的封建王国:阿拉贡王国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阿拉贡王国

    阿拉贡王国(Aragon,Kingdom of 1035~1837),11~15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阿拉贡地区的封建王国,因阿拉贡河而得名。9世纪,当地居民驱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贡王国。9世纪,当地居民驱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贡王国。925年并入纳瓦尔王国。1035年纳瓦尔王国国王桑乔三世死后,拉

  • 阿拉贡王国什么时候建立的?阿拉贡王国属于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拉贡王国

    阿拉贡王国(Aragon,Kingdom of 1035~1837),11~15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阿拉贡地区的封建王国,因阿拉贡河而得名。9世纪,当地居民驱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贡王国。9世纪,当地居民驱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贡王国。925年并入纳瓦尔王国。1035年纳瓦尔王国国王桑乔三世死后,拉

  • 阿拉贡王国君主:"征服者"海梅一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海梅一世,阿拉贡王国

    海梅一世(加泰罗尼亚语:Jaume I;西班牙语:Jaime I;Occitan language: Jacme I) (1208年2月2日-1276年7月27日),1213年至1276年任阿拉贡王国君主、巴塞罗那伯爵、蒙彼利埃领主,人称"征服者"。生平幼年海梅出生于蒙彼利埃,其父佩德罗二世卷入图卢

  • 揭秘:贝宁王国的艺术文化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贝宁王国,非洲

    贝宁帝国的原始名称,在公元一千年的某个时候创建。他们的统治者叫做天空之王。近36个已知的天空之王被认为是该州最初化身的统治者。根据江户口头传统,在最后一位天空之王统治期间,他的儿子和继承人伊思被判处死刑,因为其中一位皇后故意将Oracle改为天空之王。在执行宫殿的命令时,宫廷信使让他自由地认出了他的

  • 贝宁王国的文明没有文字,他们最善于雕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贝宁王国,非洲

    贝宁王国位于西非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热带丛林地段。14世纪以前,贝宁王国是由埃多人建立,到了1617世纪时,王国达到了全盛时期。贝宁王国主要由埃维人、阿贾人、约鲁巴人等组成,居民大多信奉传统的拜物教。1897年,贝宁被英国人占领,最终被并入了英属尼日利亚几百年过去了,曾经繁荣的古国也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

  • 非洲西部古国:贝宁王国建立于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贝宁王国,非洲

    贝宁王国(Kingdom of Benin) 。非洲西部古国。位于今尼日利亚境内尼日尔河三角洲以西的森林地带。贝宁王国以制作精美的牙雕、木刻以及铜和赤陶的雕塑等艺术品闻名,世称贝宁文化。1897年英国军队攻占贝宁城后,奥巴王宫珍藏的艺术品被劫掠一空,大量的贝宁艺术品流落海外。贝宁王国(Kingdom

  • 历史上的龙骑兵和影视作品中的有什么不同 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龙骑兵,欧洲

    我们乍一听到龙骑兵这个词,多半会想到的是下面这个样子但是历史上的龙骑兵是这个样子的大体上骑马步兵都可以称龙骑兵,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Piedmont),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de Brissac命令他的火枪手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