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历史:吴越政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吴越国)

五代十国历史:吴越政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吴越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87 更新时间:2023/12/21 8:51:36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虽然林升的本意是讽刺南宋统治者纸醉金迷不愿收复北方故土,但却无意中为杭州城打造了一张城市名片。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强大的女真骑兵南下,攻下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逃难至杭州,建立南宋,定都杭州。在南宋存在的一百五十年时间里,杭州物尽东南,繁华盛极,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都市。不过南宋时的杭州却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建都,在南宋之前二百年,杭州还有一次建都的经历,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杭州人钱镠建立的吴越政权。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钱鏐生于杭州临安,钱镠长大后跟江湖中的武林高手学了一身好功夫,善使一条大槊。钱镠也不能白学了这身好功夫,此时正值黄巢“作乱”,天下分崩,大鱼小虾米都从水底跳了出来,准备捞上一票。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浙西狼山(今江苏南通狼山)镇遏使王郢扯旗造反,在苏浙福建一带横冲直闯,祸害两浙。浙西临安石镜镇守将董昌受上峰指派在杭州一带征募壮士入伍,董昌见钱镠不是个等闲货色,便让钱镠做他的副手。从此,钱镠踏上了提着脑袋谋富贵的道路。钱镠初出江湖,必须要有两手绝少,不然吃不开。钱镠果然不是庸手,和王郢干了几个回合,就把王郢给摆平了。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军入浙,准备借路去福建,正好要路过钱鏐的地盘。

钱鏐手下只有三百多人,根本不够黄巢几十万大军吃的。便设了一计,钱镠带着二十个不怕死的好汉藏在路边的草丛里,等到黄巢军过来时,钱镠和弟兄们张箭就射,射倒了不少,然后钱镠带弟兄们冲杀出来,黄巢军不知道伏兵底细,一阵大乱。钱鏐不敢和黄巢力拼,后撤至一个叫八百里的镇子上。钱镠想了一个天下无双的点子,他找来个在路边卖东西的老奶奶,告诉她:“后边如果有大军过来,问您前面的人跑哪了,您就说他们屯兵八百里。”然后钱镠开始做好厮杀准备。黄巢也想看看带二十多人就敢在他黄巢头上拔毛的是个什么人物,率军追了过来。黄巢人生地不熟,果然问起了那个老奶奶。老人家就照钱镠说的回复。黄巢是北方人,哪知道八百里是个地名,以为杭州兵前后扎营了八百多里地。黄巢这次入浙只是借道,一听吓了一跳:“刚才那几个人就把我吓成那样,八百多里的杭州兵,那得几十万?”觉得强龙压不过地头龙,率军在浙江开辟了七百多里山路,进入福建闯世界去了。钱镠又做了回东道,在后面招呼了一下,狠捞了一把。

此时庐州刺史杨行密和大盗孙儒却在钱鏐的家门口厮打,还不时踢上钱鏐一脚,弄的钱鏐好不窝心。孙儒派大将刘建锋夺去了润州,钱鏐开始严防北路,润州就算我送的,以后少打我的主意。杨行密到底比孙儒命硬,把孙儒给克死了,润州顺便成了杨行密的家产。杨行密虽然对杭州有意,但钱鏐可不是孙儒,便开始专攻淮南。钱鏐也在不断的壮大实力。到了景福二年(公元892年),钱鏐已经开始坐大,李晔根本管不了钱鏐,谁有本事就封谁的官。钱鏐巴不得有朝廷的任命,这样才能捞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拜钱鏐为镇海军节度使,成为浙江最有实力的一路军阀。

钱鏐好歹喝过几年墨水,知道要成得大事,没有几个趁手的人才是不行的。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军事斗争甚至商场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钱鏐开始广揽贤才,武有杜棱、成及、顾全武,文有皮光业、林鼎、罗隐等人。在这些士人中,知名度最响的无疑是人称丑才子的罗隐。

罗隐字昭谏,唐文宗李昂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生于杭州。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虽然有些恃才狂傲。罗隐性忠直,恃才狂傲,对朝中用事的达官显贵经常连讽刺带骂。有次罗隐乘船写诗,船工告诉罗隐不要在这里丢人,舱中有贵人。罗隐大怒:“狗屁贵人!我罗某用脚指头夹笔写东西都比他们强百倍,不过靠着祖荫才混出头的,怕个球!”当官的最不喜欢就是这样的人,官越大,越不需要人才,需要的只是奴才,因为人才多数都不太听话,只有奴才最听话。罗隐屡试不中,只好落魄江湖。罗隐本有机会攀上高枝的,唐宰相郑畋向来看重罗隐之才,也知道自己的女儿非常崇拜罗隐,便把罗隐召至府中作诗,郑家小姐本以为罗隐是个风流才子,便隔帘相见梦中情人,哪知罗隐长相丑陋,让郑家小姐大失所望,从此不再读罗隐诗。虽然落魄,但罗隐依然不改名士本色,在流落到魏州时,因为没钱吃饭,便去找当时的魏博军节度使邺王罗绍威,自称是罗绍威的叔父,让侄子给点钱吃饭。罗绍威手下大怒:“这个叫花子敢污辱大王,宰了他!”罗绍威知道罗隐名声在外,杀了他只能臭了自己的名声,大笑:“罗隐何人?我能做他的侄子已经万分荣幸了。”罗绍威真是个人物!大摆依仗,到城外以子侄礼给罗隐下跪磕头,罗隐受之如常。罗绍威同样也是个人物,再瞅瞅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是如何对待狂骂曹操祢衡的,怪不得罗绍威能大事,以文人客气点,才能显出自己的肚量。

罗隐在魏州吃饱喝足了,程去杭州找工作。罗绍威送给罗隐盘缠钱一百多万,并给钱鏐写了一封推荐信,说我叔父天下大才,钱公不公殊为可惜。罗隐不知道钱鏐为人如何,便作诗一首送于钱鏐,中有名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钱鏐见诗大笑,知道罗隐是个性情中人,象罗隐这样的人物平时请都请不来,哪还敢不敬?用罗隐为掌书记,参预军政。罗隐虽然谋了个安稳的饭碗,但倔驴脾气依旧。钱镠喜欢吃鱼,命令西湖渔民每天都要送鱼给他吃,渔民每天打鱼很辛苦,挣不了几个钱。罗隐知道后,便写诗挖苦钱鏐:“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何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意思是说如果姜太公到西湖来休闲垂钓,也得给钱公送鱼,钱鏐是个做大买卖的,知错就能改,不再向渔民索鱼吃。罗隐诗名重天下,他的咏史诗尤其出色,有一首《登夏州城楼》:“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气魄宏大,让人心折不已!

钱鏐在杭州如何,朝廷根本管不到,由钱鏐玩去。钱镠做的真绝,在越州这块新征服的土地上接受朝廷诏命,以此向世人证明:他,钱镠才是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然后风风光光的回到杭州,在老家招摇了一圈,让乡亲们看看,甚至还把小时候经常爬的一棵大树封为“衣锦将军”。

钱鏐弄到这份家业实在不容易,他不敢过于放纵自己,钱鏐每次睡觉时都枕着一个小圆木枕头,每当辗转翻身时小圆枕就会掉到地上,钱鏐都惊跃而起。不为别的,只会时刻警醒自己:“天下不太平!”强大的政治军事机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在五代十国这个天崩地裂的大乱世中,相对中原乱局,浙江没受到唐末战乱太大的波及,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浙江临近东海,经常受海患影响。钱鏐发动民力在钱塘江修建海塘,并疏通了河运,保障了浙江经济不受自然灾害影响。而且钱鏐大力扶持养蚕业,五代十国时,吴越出产的丝织品冠绝天下,这也是吴越和各国进行贸易的大宗,赚足了银子。

钱鏐不仅和内地进行贸易,还扩展海外市场,和北方的契丹、日本等国有商业往来。在钱鏐的精心治理下,杭州一跃成为富甲天下的大都会,吴越从钱鏐建国一直到钱俶降宋,都没有经历过战乱。到了宋朝,杭州更是盛极一时,尤其是在南宋。“奉旨填词”的柳永曾有一阙快灸人口的名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杭州以及浙江的发展,无论如何都少不了钱鏐的一份贡献。

钱鏐治下的吴越政权对中国文化还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一说出来大家全都知道,那就是著名的《百家姓》。《百家姓》开头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赵是大姓,但钱姓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排呢?因为写《百家姓》的那位就是吴越人,这时吴越已经归投宋朝,所以宋朝赵姓做为国姓排在第一,吴越的国姓钱姓也自然排在第二位。

无论中原如何改朝换代,吴越都基本不受影响,钱鏐的外交政策是对中原政权称臣以换取在和淮南军对抗时的战略空间,这种外交战略无疑是正确的。李存勖灭梁后,钱鏐继续向李存勖称臣。李存勖刚统一中原,也管不到吴越,按朱梁对钱鏐的旧例处理。钱鏐也老了,玩不动了,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钱鏐的儿子很多,但钱鏐最喜欢七子钱传瓘。钱传瓘被杨行密当做人质扣押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后来田頵造反被杀,钱传瓘趁机溜回杭州。除了钱传瓘立过大功外,钱传瓘曾在淮南做过人质,钱鏐觉得很对不起传瓘,钱传瓘自然也就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感情分。钱鏐把儿子们都叫过来,告诉他们:“我准备在你们里头挑一个做嗣主,你们都把自己立的功劳说出来吧,功劳最大的准备接班。”这帮弟兄其实也知道钱鏐早就属意传瓘,谁也不会自找麻烦,皆道:“吴越立国,首功在父亲,要说兄弟们中间立功最著、德行最深者,无如老七传瓘。”钱鏐就是要他们把这话说出来,以免日后兄弟们扯皮赖账,遂封钱传瓘主政镇海、镇东军,算是确立了钱传瓘的储君地位,保证吴越政权的顺利交接。

如果景福二年(公元892年)钱鏐任镇海军节度使算起,钱鏐已经统治杭州四十年了,钱鏐从一个乡下小子入伍当董昌的马前卒,一步步的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成为当时强大的割据势力。人生的艰险、奢华的享受,钱鏐都尝遍了,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在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三月间的一个雪夜里,八十一岁的钱鏐在杭州寿终正寝。唐明宗李嗣源闻知消息,辍朝七日,并谥钱鏐为吴越武肃王。

钱鏐真是高寿!钱鏐比五代十国帝王中第二寿星李嗣源大了足足十四岁(同年李嗣源死去,寿六十七岁),就是纵观中国历史,能活到钱鏐这个岁数的聊聊无几。屈指算来:梁武帝萧衍(86岁)、宋高宗赵构(81岁,和钱鏐一样,死在杭州)、元世祖忽必烈(81岁)、清高宗弘历(89岁)。

钱鏐死后,钱传瓘在老父灵前痛哭流涕,一连四天不吃东西,侍从劝他保重身体,钱传瓘只是勉强喝了点粥。到了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四月,钱传瓘即王位,为了避讳,改名钱元瓘。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这样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创业的第一代军事能力普遍较强,但到了第二代在军事上基本不及格。虽然有些第二代很早就开始在军队中培养威望和能力,但总体来说,明显不如第一代。原因很复杂。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二代人成长起来后都开始过上富贵生活,因为没有第一代那样对富贵极度的渴望和出身社会底层的那种狠劲,所以在军事上都很难有做为。在乱世中出头,一定要狠,在这样一个时代,过度的善良就是懦弱,过度的懦弱就是无能,最终只能被人吃掉。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赵匡胤消灭南汉后又开始准备攻南唐的李煜,知道钱弘俶心存顾虑,写信给钱弘俶:“李煜太不听话,所以朕必须教训教训他。你待我恭顺,我心中有数,你不要相信什么唇亡齿寒的鬼话,你不负朕,朕必不负你!”话说的容易,钱弘俶又不傻,当然知道李煜玩完下一个肯定是自己。而且自己家底子薄,哪够赵匡胤吃的,反正早晚要亡国,不如多送给赵匡胤点人情,以后好谋个金饭碗。

在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赵匡胤出兵江南时,钱弘俶奉召从背后给李煜捅上一刀,亲率三军北上,再一次攻取常州。同时命偏师领水军从太湖上出宜兴,专给李煜添堵。李煜此时被宋军折磨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富余的兵力对付可恨的钱弘俶,钱弘俶在苏南一带纵横,在常州大败南唐军,攻下常州。

不久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钱弘俶给赵匡胤帮上了大忙,赵匡胤自然对钱弘俶高看一眼。南唐一亡,江南只剩下吴越的钱弘俶和泉州的陈洪进。陈洪进地盘比吴越小多了,对宋朝“奴颜卑膝”,钱弘俶岂肯落到后面,甚至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走水路去汴梁朝见赵匡胤。宋朝文武请赵匡胤扣下钱弘俶,灭了吴越,赵匡胤并不着急,三年两年他还等得起。可谁知道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去世,晋王、开封尹、“千古一帝”赵光义继位,这时钱弘俶已经回到杭州。

赵光义不比哥哥宽厚,因为刚继位没什么军功,赵光义便打算起了吴越,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二月,赵光义让钱弘俶进京朝见。钱弘俶不敢不去,刚到汴梁,市中就传言赵光义准备对吴越动手的消息。

钱弘俶知道再也拖不下去了,何况自己在赵光义的手里,谁知道赵光义能干出什么事来?钱弘俶如果把吴越献给宋朝,仍然不失王公之位,虽然不如在吴越威风,但至少可以保全家族性命。

钱弘俶上奏请天子接收吴越,赵光义刚开始还做做样子,不同意。钱弘俶这次是下了决心,连上三章,赵光义“终于”接受了钱弘俶的好意,下诏夷吴越国为两浙路,吴越十三州、五十五万户口尽入宋朝,吴越灭亡。赵光义封钱弘俶为淮海国王。消息传到吴越,文武将校无不痛哭:“大王至此不归矣!”

亡国就意味从此命悬他人手,是生是死,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不过因为南方各国中,只有吴越是主动归降宋朝的,所以赵光义对钱弘俶还算宽厚。当然也可能是钱弘俶身边没有美女,不然孟昶李煜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呵呵。钱弘俶知道赵光义为人狠毒,行事极为谨慎,生怕哪点做不到位,遭来杀身大祸。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二月,赵光义亲征河东,扫灭北汉,钱弘俶随驾北行。一路上钱弘俶对赵光义唯唯小心,有次早会,天还没亮,加上风雨大作,钱弘俶不敢少怠,带着儿子钱惟浚见驾,这时其他官员一个都还没来。赵光义深受感动,劝钱弘俶:“朕知卿忠心可昭日月,但卿也上了岁数,好歹顾着点身体,以后入见时,不要起的这么早。”赵光义这会跟好人似的,当初怎么对待李煜的?

在城下饮酒时,赵光义心情大好,赐卫士羊肩卮酒,笑看卫士大吃大喝,然后回顾钱弘俶。钱弘俶冰雪聪明,当然知道赵光义让他说点好听的,这谁不会。钱弘俶大赞:“此正所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也。”赵光义果然大喜。不久,北汉皇帝刘继元弹尽粮绝,素衣出降。

北汉是宋朝统一战争中最难缠的一个对手,灭北汉之战过程极为艰苦,是真正的血战,和灭后蜀南汉南唐根本没法比。赵光义这才知道钱弘俶不战而降多么难得,又夸了钱弘俶:“卿能保全两浙,兵不及刃,顺归天命,实在太了不起了。”钱弘俶哪敢托大,忙叩首拜谢。回京后,钱弘俶依然战战兢兢的在赵光义的手掌上讨生活,平平安安的多活了十年,真是不容易。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八月,在李煜被赵光义下牵机药毒死整整十年后,钱弘俶死于开封,死因不明,年整六十岁。非常巧合的是,钱弘俶生于八月二十四日,又死于八月二十四日。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差不多一百年,而且也是大大小小前前后后十几个政权中政局最稳定、结局最完美的一个,宋朝没有对吴越动一兵一卒。钱弘俶识时务之举保全了吴越近百年的经济发展成果,老百姓在钱氏统治下没有经历重大动乱,这份功劳是要记在钱弘俶头上的。同时钱氏建立的吴越国也是浙江历史上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建国,对浙江以后近千年的影响,可谓深远。可以说,浙江之盛,兴于南宋,始于吴越。

标签: 吴越五代十国吴越国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大顺政权的雏形,设九级军官和六政府,但未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大顺政权

    李自成最为大家熟悉的称号是“闯王”,但是闯王只是一个外号而已,并不是他正式的封号,李自成从崇祯二年起事,一直到崇祯十六年称新顺王,中间十四年李自成都没有正式称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连一个稳定的根据地都没有,这也是明朝官方称其为“流寇”的原因,直到1642年李自成占领襄阳才改变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 如果没有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 明朝会被清军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末,张献忠,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有网友问: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单凭清军十万铁骑能灭亡明朝吗?看到之前的答案,都是清朝可以取天下是偶然事件。没有李自成,清朝根本不可能灭亡明朝,其实都是不顾事实。首先李自成,张献忠等等各路农民军为什么要起义?就是因为,明军在辽东连战连败,导致明朝财政危机,加收税负,裁员导致。其次,明朝主力军都是清军消灭

  • 有关于张献忠起义的事情有多少 他是在哪一年起义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末,崇祯,张献忠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公元1606年——1646年)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长大后去延绥镇(今陕西榆林)当兵。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率领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 自称八大王。荥阳大会后,与高迎祥、李自成合军东征凤阳(今安徽凤阳)。以后率部南下,转战豫、楚诸地。崇祯

  • 历史上张献忠起义时到底杀了多少人,为什么说他是杀人狂魔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末年,张献忠,,张献忠起义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号敬轩,明末民变首领之一,主要割据于四川,曾建立大西政权。其人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历史记载显示其人曾经进行过多次对平民的大屠杀,后兵败被清军所杀。生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出生于延安卫柳树涧堡(今陕西省

  • 明朝灭亡之后 坚持反清复明的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定国,张献忠,反清复明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勇敢善战,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后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清朝派敬谨亲王尼堪率军十五万增援,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清军全军覆没。吴三桂在昆明弑杀永历帝后,李定国

  • 大神伏羲究竟是谁?他为华夏民族做出了哪些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伏羲,华夏民族

    1、伏羲出世故事版本一:远古之时,中原有一个华阳的地方,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华胥氏,据说她喜欢四处游玩,后她得知有一个地方叫燧明国,用火烧东西吃,他便去了燧人氏居住的地方,认识了燧人氏,他们结婚生子便有了伏羲。华胥氏回到华阳后,教大家如何使用火煮食物,因此华阳人让华胥氏主政国事,不久又生下一个女儿叫女

  • 揭西王母传说:西王母乃华夏民族之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王母,华夏民族

    导读:西王母,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南披刻画:洪荒、荆棘、坎坷,苦难、挣扎、跋涉。 这一连串华夏民族诞生之初的记忆,似乎依旧讲述着那个久远年代的沧桑。西王母的出现,无疑是一种温暖。网络配图西王母和炎黄二帝同出一族《青海通史》道:“在中国古代的传说资料中,有不少关于羌人的史迹,如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神话

  • 吴越降宋被称为“纳土归宋”,为什么还在后世留下美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纳土归宋,宋朝

    在北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时候,南方两浙地区的一个国家,毅然将自己治理的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全部献给了北宋王朝,史称“纳土归宋”。这个国家就是吴越国。吴越当时的疆域包括了浙江全省、上海以及江苏等地,国内经济发达,民生稳定。吴越国“纳土归宋”的善举,使得这里的人民免于了战火的屠戮,经济文化得到了保障,

  • 经济发达的吴越国,为什么会选择“纳土归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纳土归宋,宋朝

    提起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大家可能都没有什么印象,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钱氏,那可是十分的有名。钱氏自北宋以后就名人辈出,如北宋的钱惟演、钱易,明朝的钱谦益,清朝的钱大昕,到了近代更是有钱三强、钱学森这些国家巨匠。不过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并不是钱氏名人,而是钱氏的另一个让人称赞的举动。北宋赵匡胤在统一南方时

  • 赤壁之战简介 火烧赤壁三分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赤壁之战,曹操,火烧赤壁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接着他又挥师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后方地区,一时间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然而,对于素怀“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