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1/28 10:29:26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君王,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纷乱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秦始皇的功绩是不用多说的,今天我们来谈谈秦国统一六国的那些原因。

人心不和

自春秋战国到秦国统一(公元前770--公元前221),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赋税严重,各个诸侯国上层社会腐朽不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很形象形容了饱受战乱的民众。对于知识分子、士大夫、贵族们来说,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他们过富贵生活的,至于奴隶一样辛苦的民众,谁又在乎?可是对于民众来说,只要能好好活着,谁统治国家他们是不在乎的,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只要还有战争,就没有好日子过,这样的情况下,统一的渴望就会产生。

这里就要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民众对国家的概念是不深的,在各种思想侵蚀的情况下,忠君的思想也是很扯淡的,陈胜吴广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是说明问题的,这就是说诸侯国们的战乱是不会得人心的,民众只是想要好好活着而已。这就有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了。

地理

首先从位置上看,秦国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相比于其他周朝诸侯国是一个偏远的荒芜的地方。它的东面是黄河的大弯道,黄河先自北向南,然后突然东流。河之南通往秦的几条通道被山脉所阻,只有很少几个战略要隘可以通行。在这些屏障后面,秦能在攻打其他国家之前聚集力量。贾谊首先注意到这个事实。他写道:“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

农业和灌溉

极为丰富的水资源灌溉系统,由于在公元前246年以后的几年中建造了郑国渠以及约在同时建造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极大的改善了秦国的农业。郑国渠的建造对关中平原的影响到现在也是不可小视的,直至今日,它仍源源不断地给在成都平原地区的农田灌溉。司马迁充分地认识到了郑国渠的意义,他写道:“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可是主要强调这些建设来解释秦的胜利,那将是错误的。它们在秦统一之前不到25年才修成,而秦国朝帝国方向的发展至少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变得很明显了。因此,这两项灌溉工程只是加快而不是决定秦的历史进程。

郑国渠

军事武器

由于秦国当时的国力还不足以承担其巨大的军事需要,所以秦国士兵有很多装备的都是很粗陋不堪的青铜兵器。但是唯一的好处就是相对于它国的兵器,秦国的都要长,这就是说在战争中同样的距离上,秦国的兵器已经刺到身上了,别的诸侯国的武器还差一截。据《考工记》载,矛一般长不过三寻,约合5.54米,而秦俑坑出土的秦矛竟达6.3米。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都在30厘米左右,战国时代为60--70厘米,而秦俑坑出土三把剑,最长的达91.3厘米。而箭镞则由双翼式变为三棱形。后期秦国的冶炼技术快速提升,铬合金的加入。让秦国的战力迅速提升。最终成为霸主。

彪悍尚武

长期与周边国家游牧民族没有开化的野人‘夷狄’作战,让秦国积累的大量的作战经验和悍不畏死的彪悍民风,秦国统一六国前

施行军功制。你只有利战功才会得到提拔。杀多少人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死在战场上家人由国家抚养。所以秦国人打仗都是不要命的。在当时的秦国,秦人的身体素质和身高也是远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这就是遗传问题了,矮小的容易战死,留下来的都是身材高大的,生下来的孩子也就不会太瘦小。

打破传统的准备

出于同样的原因,秦相对地说能摆脱更纯粹的“华夏”国家文化传统的束缚,这使它更容易制定激进的革新措施。儒家的荀卿也许是在公元前264年前后访秦后,不得不承认“其百姓朴”,相当敬畏他们的官员;也承认官员认真地履行其职责,不偏袒,不结党。但说了这些话后,他为这个国家完全无儒而表示不安。他所指的儒,无疑是有儒家思想的文人,他认为这些人特别熟悉旧传统道德。他说,没有这些道德,很可能导致秦最后的毁灭。法家盛行的秦国在当时混乱的战国时代是十分重要且必须的,至于在秦国统一之后仍然沿用严酷的法家思想,这就真的是一种错误了。

人才不分国界

正是由于秦文化上的落后,其必然的结果是它一发现人才就予以任用。秦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商鞅所定的荣誉爵位之一是客卿,它赐与取得高位的外来政治家(有记载的最早事例出现在公元前289年)。外来的显贵(不一定都有客卿的称号)包括商鞅本人、吕不韦李斯以及本文没有提到的其他许多官员。但是,秦国在人才上的缺陷只限于文官,至于武将,彪悍的秦人从不缺少优秀的武将,这也是后期秦将能有一统六国的很重要的原因。

统治者的长寿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中,秦幸运地连续被几个既能干又特别长寿的王所统治,从而给它提供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连续性只有两次被短命的统治者所打破,他们合起来的统治时间仅仅持续了八年。这个长寿的统治序列始于孝公,他统治了24年(公元前361—前338年),商鞅就是在他治下任职的;然后是惠文王,他统治了27年(公元前337—前311年);然后是4年的武王朝(公元前310—前307年),他因举鼎比赛致死而统治终结;然后是昭襄王,他统治了56年(公元前306—前251年),然后是孝文王(前250年)和庄襄王(公元前250—前247年)两朝4年的间竭期;最后是秦王政至后来成为始皇帝的37年统治(公元前246—前210年)。可是这个因素的重要性不应过分强调,因为长寿并不总意味着能干。例如,当周朝最后在公元前256年被灭亡时,灭周的秦统治者昭襄王在位已51年,但周统治者赧王本人在王位上已不少于59年(公元前314—前256年)。不过,至少在秦国这些长寿统治者来说,都一直在坚持变法强国,没有出现别的心思,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律法和行政

法家的统治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了,这就导致了秦国的规矩被执行的非常的好,这种规矩体现在方方面面,行政上没有很少有贪腐懈怠的情况出现。律法上实行连坐制度,谁没事犯个错就会殃及很多人,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做事都要小心的遵守规矩,当这些规矩深入人心的时候,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人,指哪打哪,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说是把全国都绑在了战争的机器人上,行动效率当然是其他的诸侯国望尘莫及的。

如此看来,当时的秦国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只是这个战争机器在一定时间里没有问题的,可是只要是机器就会出问题的,尤其是很精密的机器,于是乎,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历程,可是却也在很短的时间里轰然倒下了,让人无限唏嘘。

标签: 统一六国

更多文章

  • 乐毅伐齐时期燕国达到鼎盛时期 燕国有实力干掉秦国统一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闵王,燕国,乐毅伐齐,统一六国

    因为齐闵王贪得无厌,在六国眼皮底下吞并宋国,并且还一直伤害自己的弱邻燕国,终于激起了六国的的不满。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乐毅不负众望,在济西之战中将齐军打的大败,接着便一口气连下齐国72城,而且还率领燕军进入齐国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

  • 崇祯殉国前还有百万大军,他为什么不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明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阳历4月25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对于上述这段历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崇祯帝殉国前,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

  • 倚天屠龙记的武功设定有哪些 该作品的影响及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倚天屠龙记,明教

    《倚天屠龙记》把《明报》自《神雕侠侣》以来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把读者的眼光和注意力吸引和固定在了《明报》上。内容简介武功设定壁虎游墙功:张无忌用此功欲逃出赵敏的陷阱。并体连功:天竺武功中的一法。众多番僧用“排山掌”互抵住背心,产生强大的吸力,与敌人对掌。草上飞:韦一笑练的绝顶轻功。可从一片草上滑

  • 倚天屠龙记人物介绍 作品的主题包括什么层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庸,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成书过程1961年,《神雕侠侣》在《明报》初战告捷后,金庸马不停蹄地着手创作的便是《倚天屠龙记》这部长篇武侠小说,并从196

  • 新修改版《倚天屠龙记》人物 金庸小说高手斗酒神僧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庸,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

    斗酒神僧,是金庸小说,世纪新修改版《倚天屠龙记》里添加的人物,《九阳真经》的作者。后被主角张无忌所获得;在《九阳真经》后附录了一段关于作者斗酒神僧所写《九阳真经》的来历,只说自己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某天与王重阳斗酒后胜于王重阳,王重阳便把《九阴真经》借给斗酒神僧看。斗酒神僧认为《九阴真经》只重以柔克刚

  • 秦灭魏之战,王贲领十万秦军水淹魏都大梁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灭魏之战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秦王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贲率领秦军十万,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占领楚国城池十余座以震慑楚军。然后集中兵力回军北上,于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突然袭击魏国,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城”。战争的起因:如果说秦国在六国中最想消灭的国家是哪个?估计很多人都会选魏国,因为秦国和魏国可

  • 三晋消亡 秦灭魏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魏之战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的作战。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

  • 古战场风云:秦灭齐之战王贲用“奔袭战”破临淄城活捉齐王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灭齐之战

    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王翦率领60万秦军给灭了。次年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贲,率领秦军扫除燕赵的残余势力,战无不胜的秦军在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破代城俘虏了代王嘉,至此韩、赵、魏、燕、楚五国灭亡,六国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嬴政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境南部向齐国发起进

  • 杨过的玄铁重剑被重铸后除了倚天剑和屠龙刀外 还有两件宝贝传承下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神雕侠侣,杨过,玄铁重剑

    大家好,本文我们来侃侃金庸笔下一把非常著名的神兵——玄铁重剑。玄铁重剑是《神雕侠侣》中神雕大侠杨过的佩剑,曾伴随杨过行走了一十六年的江湖。这把重剑的主人是剑魔独孤求败,剑身乌黑,重有六七十斤,无坚不摧!是独孤求败第三重剑境所用的武器。玄铁重剑不讲究招式,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讲的就是玄铁重剑的

  • 独孤求败留下的四把剑中除了玄铁重剑外 其他三把剑分别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独孤求败,金庸小说,玄铁重剑

    独孤求败,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神秘人物,人称剑魔。在小说中从未出场过,只在人物回忆描述中被提及到。到底他有着怎样的身世和无敌的过去以及经历了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了。毕生境界理论划分为:利剑之境、软剑之境、重剑之境、木剑之境、无剑之境。独孤求败概念图古时候的剑客们认为剑也是有生命的,退隐江湖后,会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