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雅克萨之战的历史评价:清朝取得第一次对外胜利

雅克萨之战的历史评价:清朝取得第一次对外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14 更新时间:2023/12/27 6:01:06

清军的主要得失一是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相互配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面对沙俄军队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不断侵略蚕食,康熙帝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曾多次与沙俄进行交涉,坚决要求沙俄军队停止侵略行径。当外交手段未能奏效时,才使用武力驱逐入侵者。

待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又通过外交手段来巩固军事斗争的胜利成果,使这场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开展得有理有利有节,最终使沙俄不得不撤出雅克萨,承认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由于这场斗争的性质是正义的,因而得到了黑龙江流域地区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军民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善于把握战机。沙俄侵占雅克萨,正是清廷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无暇顾他之时,于是康熙帝暂时放弃使用武力,转而采取外交手段解决。待三藩平定后第2年,康熙帝即将以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的问题提上议程,并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先后两次出兵雅克萨,对入侵者给了严厉的惩罚。后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清廷为避免两面作战,及时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而结束了战争,以便有精力对付噶尔丹叛乱。

三是作战中善于扬长避短。清军根据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城坚炮利、但人数较少的特点,以及清军火器较弱,但人数较多的情况,主动扬长避短,不急于在敌炮火下发动强攻,而是在城周围挖壕,断其外援,作长期围困,使其炮火优势无从发挥,1年后粮弹消耗殆尽,因饿、病和作战而死者占90%以上。沙沙俄侵略军虽然选择了清朝三藩之乱的有利时机侵占雅克萨,而且又有城坚炮利等军事优势,但由于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因而遭到当地人民坚决反抗,加之沙俄侵略军入侵战线拉得过长,补给和后援都难于保障,很快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失败也就成为其在所难免的结局。

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代对外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以下是大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下)》某版本的原节选:

“雅克萨反击战...

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鉴于当时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丹配合沙俄侵扰喀尔喀蒙古,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康熙指示谈判代表做出让步。而俄罗斯因军事上未能得逞,加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权益,也不得不做出相应妥协。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分界线,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拆除俄国在雅克萨和额尔古纳河南岸修筑的据点,撤出侵入的军队。清前期签订的中俄条约属于平等条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标签: 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清朝

更多文章

  • 雅克萨之战的结果:雅克萨之战带来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清朝,

    雅克萨之战清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是由于战争是正义的,得到了军民特别是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其次是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第三是实行了军政兼施的指导方针,在以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先对侵略者严辞警告,警告无效后,才发兵反击。反击时

  • 雅克萨之战的过程简介:雅克萨之战的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清朝,

    清顺治三年(1646年),波雅科夫率领残部经马亚河、阿尔丹河进入勒拿河,逃回雅库次克。波雅科夫回去后扬言,只要派兵300,修上3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波雅 科夫带回的有关黑龙江流域的情报和他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打算,引起了沙俄 当局的重视和赞许。顺治六年(1649年),雅库次克长官派哈巴罗夫

  • 雅克萨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雅克萨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清朝,

    俄国直至16世纪时,仍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中国相隔万里。16世纪初俄罗斯统治者由欧洲一个不大的公国,逐步对外侵略扩张。明崇祯五年(1632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从此,它便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明崇祯十六年

  • 宋金唐岛之战的结果:唐岛之战带来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金国,黄海奔袭战,,唐岛之战

    李宝以3000水军,全歼了超过自己20倍兵力的金人庞大的舰队,粉碎了金从海上侵袭宋都城临安的战略计划,创造了中国古代海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李宝之所以能长途远航奔袭,并以少胜多,关键在于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李宝所部士气高昂,斗志顽强;女真族占领区的人民为摆脱金的残酷统治,对宋军给予了积

  • 宋金唐岛之战的过程简介:唐岛之战的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金国,黄海奔袭战,,唐岛之战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不久,又下令营建南京(今开封),同时修造战船,大规模强征男丁为兵。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完颜亮派人向南宋强行索取淮汉地区广大土地,寻机挑衅,进一步制造事端,在广大军民一致要求抗金的浪潮中,宋高宗被迫下令抵抗。八月,完颜亮见恫吓威胁不成,正式出兵南侵

  • 宋金唐岛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唐岛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金国,黄海奔袭战,,唐岛之战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害,与金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金国对中原更加虎视眈眈,并不断向南宋挑衅,企图侵略南宋。金海陵王正隆五年(1160年),海陵王完颜亮准备伐宋。淮浙等地投降金的宋人倪询、梁简等教金造船舰,且为向导。完颜亮命令工部尚书苏保衡造船舰於潞河(今天津市北运河,又称白河)。金间谍探知,

  • 宋金唐岛之战发生在什么历史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金国,黄海奔袭战,,唐岛之战

    唐岛之战是火器应用于战争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唐岛之战,又称黄海奔袭战,它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双方在黄海海面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上决战,战争的结果,以宋胜金败而告结束。自北宋末年即已开始。由于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同金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

  • 京师保卫战的过程简介:京师保卫战的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京师保卫战,于谦,明朝,

    固守京师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师后,举朝震动,城内人心惶惶。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皇帝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以徐有贞为首的一些大臣主张还都南京;而主张抵抗的兵部侍郎于谦则以宋朝南迁的故事为反对迁都,并对皇太后晓以迁都的利害,征得皇太后的支持。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都赞同于

  • 京师保卫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京师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京师保卫战,于谦,明朝,

    明成祖朱棣率军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军后,瓦剌开始接受明朝的称号,与明朝保持着臣属关系。但瓦剌军仍然比蒙古族内诸部强大,他们经常发动战争,兼并弱小部落。到明正统年间,瓦剌的势力空前强大,控制了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继元而起的一个最大的蒙古政权,严重威胁着明朝的北

  • 京师保卫战发生在什么历史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京师保卫战,于谦,明朝,

    京师保卫战或称北京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京师保卫战、明保卫京师之战 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中国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俘,消息传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