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伊苏斯战役前的布局:波斯军队严阵以待亚历山大

伊苏斯战役前的布局:波斯军队严阵以待亚历山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3/12/29 0:49:18

西方史学家考证,皮纳罗河就是今天的帕亚斯河(Payas River)。这条河发源于曼山脉,全长大约四公里,上游一公里多的河段在山谷中穿行;进入海岸平原最初的500米只能算是一条溪流;中游将近两公里的河段加宽到35米,河床上石头密布,河岸由于山洪冲刷而高耸陡峭,只有几处平缓地段可以涉渡;下游入海的500米河段比较平坦开阔。根据亚历山大的史官卡利斯蒂尼(Callisthenes)的记录,皮纳罗河谷平原的宽度不超过2.5公里,即使加上可以部署兵力的一段平缓山坡,整个战场的宽度不会超过三公里(现在的帕亚斯河谷平原宽3.5公里)。古典史料记载,大流士乘坐黄金打造的华丽战车高居波斯阵线中央,从战场上的任位置都能看到他魁梧的身影。大流士身边簇拥着2千骑兵禁卫军,前面排列3万希腊雇佣军,组成中央阵营。由于战场狭窄,希腊雇佣军密集方阵的纵深达到24行。左翼阵营由4万的卡尔达克步兵2万弓箭手组成,弓箭手部署在步兵方阵的后面。大流士特别派遣2万步兵在皮纳罗河以南依山列阵,对马其顿军队的右翼形成包抄之势。波斯右翼有2万卡尔达克步兵压阵,而事先渡河担任屏障的3万波斯骑兵在部署完毕以后全部退到右翼,占据皮纳罗河的下游河段。波斯骑兵统帅是纳巴扎尼(Nabarzanes),他麾下的6千铁甲骑兵是大流士寄厚望的突击部队。这样波斯军队在第一道防线总共部署15万人,在波斯阵线后面,还有数量不详的藩邦部队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大流士的排兵布阵相当精明,唯一的败笔大概是将2千马迪亚(Mardian)弓箭手部署在波斯左翼重装步兵的前面。马迪亚人是来自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游牧民族,以其优秀的弓箭手闻名波斯帝国。大流士这样布置大概是为了充分发挥马迪亚弓箭手快速准确的直射火力,以阻击马其顿骑兵的冲锋,但他显然高估了弓箭对马其顿重骑兵的杀伤力。轻装的马迪亚弓箭手根本不具备抗冲击能力,而他们身后的卡尔达克重装步兵排列成希腊风格的密集阵,并没有留下足够开阔的通道给弓箭手后撤。这个弱点将导致波斯左翼的崩溃。

后世史学家大多认为波斯军队的数量被过分夸大了。大流士的贴身卫队2千人应该没有水分;希腊雇佣军占据的阵线宽度不足一公里,按照24行的密集阵厚度计算,实际兵力应该不超过2万人。同样道理,左翼4万卡尔达克步兵和2万弓箭手实际兵力至少应该减半,即总共3万人。右翼波斯骑兵占据的战场宽度只有500米,无论如何容不下3万骑兵,后人估计参战的波斯骑兵最多不过一万人,其中至少一半是铁甲骑兵。这样估算波斯军队的一线兵力大约有7万人。

在大流士调兵遣将的同时,马其顿军队继续稳步前进,各个部队在行进当中按部就班进入指定的阵线位置。左翼阵营是帕米尼奥率领的马其顿密集阵共1万2千重装步兵,由6个团级方阵组成,指挥官分别是帕米尼奥之子尼卡诺(Nicanor)、科恩(Coenus)、柏蒂卡(Perdiccas)、美利格(Meleager)、托勒密(Ptolemy)、和阿铭塔(Amyntas)。密集阵最初是32行纵深,随着战场的变宽而不断两翼展开,厚度先减为16行,再减为8行,以保持足够的正面宽度。密集阵前面是2千色雷斯标枪手和克里特弓箭手混编组成的散兵线,左边有600希腊联盟重骑兵保护侧翼。亚历山大照例亲率2千近卫骑兵组成右翼主力,左侧是3千近卫步兵衔接马其顿密集阵,右侧是1,800特萨利重骑兵和800马其顿轻骑兵,右翼远端是2千希腊联盟游击步兵和3千阿格里亚和色雷斯标枪手。亚历山大把希腊联盟重装步兵4千人作为预备队,大概是考虑到波斯军队里希腊雇佣军数量众多,害怕自己的希腊部队面对同胞不忍下手。此役马其顿参战部队总共3万2千人。

大流士布阵完毕,担任屏障的波斯骑兵迅速撤回本阵,亚历山大终于看到了波斯阵线的全貌。显然大流士和亚历山大英雄所见略同,兵力部署都是左弱右强,突击部队都放在右翼。马其顿密集阵面对波斯希腊雇佣军和卡尔达克步兵,处于一比三的兵力劣势,但波斯军队显然打算在这里取守势,他们在皮纳罗河北岸容易涉渡的地段埋置大量削尖的树桩,用于阻碍马其顿重装步兵的冲锋。这种缺乏信心的表现让马其顿步兵士气更加旺盛。马其顿密集阵的左侧是2千标枪手和弓箭手,以及600希腊重骑兵,他们面对波斯最精锐的部队 - 纳巴扎尼统帅的铁甲骑兵,实力对比非悬殊。波斯左翼的2万卡尔达克重装步兵和1万弓箭手将接受马其顿近卫骑兵的考验,他们的任务是尽量抵挡和迟滞马其顿骑兵的突击。在马其顿阵线右侧山坡上还有数千波斯步兵,威胁着马其顿右翼阵线的侧后方。

亚历山大看到马其顿的左翼远端过于薄弱,立刻将右翼的1,800特萨利重骑兵调到左翼。这里亚历山大展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他命令特萨利骑兵悄无声息地贴着马其顿密集阵的后面向左移动,大流士的视线被竖立如林的马其顿长矛遮挡,对这个调动毫无察觉。亚历山大并没有把特萨利骑兵部署在马其顿密集阵的左侧,而是让他们藏在方阵后面作为一支奇兵,接受帕米尼奥的指挥。这支奇兵在战役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接下来亚历山大派出两个营的近卫骑兵600人,在2千游击步兵和1千标枪手的支持下向右侧山坡上的波斯步兵发起攻击,以消除他们对马其顿侧翼的威胁。经过短暂的战斗,波斯步兵被迫放弃缓坡上的阵地,远远退到山麓之上。亚历山大随后派遣300轻骑兵留在山坡上监视警戒,将其他部队撤回本阵。

当马其顿军队前进到波斯军队的弓箭射程之外时,亚历山大下令部队原地稍息。他照例策马驰过马其顿阵线检阅部队,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鼓舞士气。与此同时,波斯军队的将领们也在阵前向他们各自的部队大声训话,进行战前动员,各种语言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在河谷中回荡。马其顿将士群情激昂,发出惊天动地的“战吼”(War Cry),波斯阵营不甘示弱,也以海啸般的吼叫回应,而数千面波斯战鼓开始擂响,震耳欲聋。伊苏斯战役一触即发。

更多文章

  • 伊苏斯战役背景:亚历山大被大流士三世截断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亚历山大大帝,伊苏斯战役,马其顿,

    公元前333年8月底,亚历山大征服小亚细亚腹地以后,立刻南下进军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最后的据点西里西亚(Cilicia)。波斯西里西亚总督阿萨姆(Arsames)继续诱敌深入,弃守金牛山脉上的险要山口,使得马其顿大军轻易进占首府塔苏斯(Tarsus)。与此同时,波斯王大流士亲率数十万大军从巴比伦出发,

  • 伊苏斯战役简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的最关键一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亚历山大大帝,伊苏斯战役,马其顿,

    伊苏斯战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军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进行的一次交战。马其顿军队攻占了几乎整个奇里乞亚后,沿海岸向叙利亚北部,朝腓尼基进发。波斯人通过阿曼山口前出至其后方,

  • 马拉松战役战前插曲:雅典对与波斯开战犹豫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拉松,马拉松战役,波斯,

    值得雅典人庆幸的是,在投票赞成决战的五位将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将力挽狂澜,领导雅典军队史无前例地击败波斯大军。米提亚德(Miltiades )出生于雅典一个最古老的家族。他的祖父曾经取得了一个色雷斯小国切索尼(Chersonese)的宗主权,因而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切索尼的王子。几年前波

  • 马拉松战役的交战双方:波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拉松,马拉松战役,波斯,

    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帝国。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

  • 马拉松战役背景:波斯国王大流士试图吞并希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拉松,马拉松战役,波斯,

    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波斯经过波斯、希腊两代帝王三十年的征战,公元前522年,当波斯王冈比西斯逝世时,波斯帝国的国境东达印度边境、西至爱琴海、北抵黑海、南及努比亚和印度洋。这份庞大而又难以驾驭

  • 色当战役的结果和影响:普鲁士成为欧陆新兴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色当战役,普鲁士,俾斯麦,

    战斗结束的时候,知道已经没有机会突围,拿破仑三世下令停止战斗。法军17,000人伤亡、21,000人被俘。普军报称阵亡2,320人,5,980人受伤、700人被俘或失踪。之后一日的9月2日,拿破仑三世下令悬起白旗,将自己和全体法军向毛奇和普鲁士国王投降。皇帝被俘令普军没有了一个敌对的政府去维持法国的

  • 色当战役法军惨败的原因:法军准备远落后于普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色当战役,普鲁士,俾斯麦,

    关于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般都只讲到法国对战争没有充分准备,法军的装备、弹药和粮秣均无保证,统帅部展开作战行动迟缓。这都是事实。读过恩格斯的关于这次战争的《短评》以后,感到这似乎很不全面,也不深入。探索一下,似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法军准备不足,不能先发制人,初战受挫,就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

  • 色当战役的战斗细节:法军曾试图反击被普军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色当战役,普鲁士,俾斯麦,

    战斗由夏隆法军开始,法军拥有202个步兵营、80个骑兵营和564门火炮,攻击拥有222个步兵营、186个骑兵营和774门火炮的普军。 拿破仑三世下令麦克马洪元帅打破普军包围,但看起来唯一可能的突破点就只有控制拿·蒙萨勒镇,而该镇侧面由

  • 色当战役战斗经过:拿破仑三世亲征却遭遇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色当战役,普鲁士,俾斯麦,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他把号称40万的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于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

  • 色当战役背景:普鲁士逐渐强大希望统一德意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色当战役,普鲁士,俾斯麦,

    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日渐强大,但是,紧靠法国南部的四个小国还仍然没有被俾斯麦统一,而俾斯麦是下决心要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国家。所以要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必须统一这个小邦国。可是,俾斯麦知道,这四个小国紧靠法国,法国也早怀有吞并之心,一旦普鲁士强行占领,法国岂会善罢甘休?更何况,法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