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基辅战役的意义:德军持续进攻兵临首都莫斯科

基辅战役的意义:德军持续进攻兵临首都莫斯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3/12/31 18:08:10

分析

苏联红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战略上指挥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屡拒部下的正确建议,最终遭到惨败。苏联红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的“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主要方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这样,苏联红军统帅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从而对胜利完成莫斯科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德军在此战的得失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言:“就基辅包围战本身而论,实在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对德军而言,也可算是一个空前的杰作。从战略方面来说,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此外,由于苏联红军数量庞大,但却比较缺乏机动性,所以这种战略遂更显得有利。德军可以分别把兵力先后集中在不同的地区之内,而轮流产生几个决定性的战果。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德军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影响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对德军而言,从战术上来看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而且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顿涅茨盆地。从战略上来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

基辅战役后,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800,000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德国方面,他们有70个师共2,000,000人,接近三分之一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中最高的比例,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在十月二日开始。

由于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完全达到,不过,向莫斯科的进攻被推迟了四个星期,这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已被证明,虽然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基辅战役只能小规模增强德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其主要目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没有达到。

当红军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为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而且,苏联在这次及其他包围战中得到了教训,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们避免被德军包围,之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更反而包围了入侵者。

标签: 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更多文章

  • 基辅战役的战斗经过:苏军60万人被德军分割包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战役开始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失利后,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有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由西南

  • 基辅战役的背景:德军第一次面对苏军成建制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苏德战争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很快就席卷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时的全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

  • 基辅战役简介:德军包围并消灭了近百万苏联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今天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Киев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乌克兰首都基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的交汇处

  • 克里特岛战役的经验教训:英军开始扩充空降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克里特岛之战是一例空降作战成功的战例。司徒登固然是战胜者,但他所犯的重大错误在胜利的光辉下全被掩饰而遭人遗忘。初期计划中,他的部队太过于分散,犯了兵家大忌。其后纵有所修正也嫌不足,而且指挥官的底牌-预备队也显得太少了。以致于重要的初期不能获得重大的突破,使兵力损耗激增,士气也极为低落。再者,由于运输

  • 克里特岛战役双方损失:德军空降兵付出重大伤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克里特岛登陆战役历时十二天,以德军占领克里特岛而宣告结束。在战役中,德军阵亡、失踪包括第7空降师师长萨斯曼少将以下约4000人,伤10000人,共计伤亡1.4万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79架。德军唯一的空降师第7空降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伤亡超过5000人,几乎占全师的四分之三;参战

  • 克里特岛战役战斗经过:德军占岛付出惨重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5月20日凌晨二时,德军第一批伞兵在克里特岛着陆,这是空降引导小组,负责用发光信号标示空降地域,接应后续部队的空降。空降开始凌晨三时,德军第一攻击波的官兵起床,三时三十分开始登机,四时三十分运输机和滑翔机开始起飞。因为起飞机场是土质的野战机场,每次起飞都会扬起漫天尘土,所以德军预先在机场跑道上用洒水

  • 克里特岛战役计划:德军试图通过空降占领全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德军统帅部在巴尔干半岛的作战中并没有一个全盘计划,当德军占领希腊本土后,希特勒原准备就此结束战役,但德国空军的一些将领却在考虑以空降突击手段夺取克里特岛。这一计划最坚决的主张者是第11航空军军长斯徒登特中将,他是德国空降部队的创建者,第11航空军的建制里就包括德军当时的全部空降部队。他已经进行了多年

  • 克里特岛战役背景:德军试图威胁英属非洲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东临黑海和爱琴海,西濒亚得里亚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对于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而言,占领了巴尔干半岛既可以有效控制东地中海,进而威胁英国在近东、中东和北非的殖民地,又能封锁苏联的黑海出海口,从南翼进攻苏联;而且还能切实保护其生命线--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免受英军飞机的空袭

  • 克里特岛战役简介:德军最大规模空降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为夺取克里特岛而于实施的战役。战役代号“水星”。德军统帅部在占领希腊后决定攻占克里特岛,因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役企图规定,使用先遣空降兵首先夺取岛上的3个机场,以利主力在该岛顺利实施机降。同时计

  • 法国战役的战役计划:曼施泰因计划出乎法国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法国战役,二战,德军,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 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讨厌这个方案,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