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淝水之战的战争情况 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淝水之战的战争情况 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01 更新时间:2023/12/23 0:59:45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秦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概况: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8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斩梁成等秦将10名,歼敌1.5万。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战争情况

淝水之战的南北方分析,如下表:
战前情况(氐族政权统一北方)东晋(西晋流亡政权统一南方)
先后灭掉代国、前燕、前凉统一了北方,休整了十年时间发动吞并东晋的一系列战役的同时还派了吕光进军西域大权臣桓温的篡位的阴谋经过王谢两家的努力和平化解,并且谢安积极缓和士族之间的关系,稳定国民的情绪,并组建北府军,皇帝上台两年时年十九岁
战争意义完成统一,以求息兵富国。战役的失败使北方再次陷入混战,深化各族融合。延期统一酝酿历史第二个隋唐高峰期。进一步开发南方。
战斗准备西线(益州巴西县)八万水军主帅为姚苌、裴元略,中线(荆州襄阳)二十余万兵力主帅为慕容垂,东线(主线)三十余万嫡系部队苻坚御驾亲征,民兵四十余万在路上未到(总决策总指挥:苻坚,后方:太子)西线益州已失手,中线(荆州江陵)十万兵力主帅桓冲,东线(扬州广陵)北府兵八万主帅谢玄、谢石、谢琰,豫州刺史部(豫州淮南)七千兵力主帅桓伊(总指挥:谢安,后方:谢安,前线总指挥:谢玄)
战争过程前秦先夺益州,再夺荆州江北重镇襄阳,然后苻坚从长安出发,东晋桓冲主动渡江北击,声援建康。谢玄、刘牢之在淮南以五千兵力大败前秦猛将梁成十万兵力。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简介,古代战争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

  • 赤壁之战历史人物简介 赤壁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西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之间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赤壁之战中的人物简介 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出身士族。初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吴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协力抗曹,孙权

  • 赤壁之战简介及时间 赤壁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赤壁之战,古代战争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原蒲圻市)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

  • 秦赵长平之战背景 长平之战爆发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古代战争

    长平之战的背景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其第一目标便是邻近的韩国。公元前264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

  •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长平之战秦军赵军主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交战双方,长平之战,古代战争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长平之战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 赵国:赵括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秦国和赵国主将对决长平之战秦军:主将白起带领秦军,蒙骜,王陵,王贲,王汔,王翦等 长平之战赵军:主将赵括带着赵军,王容,缚豹,苏

  • 长平之战简介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长平之战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战争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

  • 商周牧野之战过程 牧野之战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牧野之战,古代战争

    牧野之战展开之前,文王采取政策,即政治上,积善行德,裕民富国。广招人才,发长生产;外交上,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准备过后,文王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果断地率领诸侯联军实施奔垄,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处于被动与恶势,善于做到奋正并用,予敌人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倾刻崩溃。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

  • 牧野之战的背景介绍 牧野之战爆发的起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牧野之战,古代战争

    牧野之战的战争背景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600多年后,传位至第31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

  • 牧野之战简介 古代战争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牧野之战,古代战争

    牧野之战是中国商朝和周朝交替时,周朝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中国中部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殷商末年(公元前11世纪),以纣王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日益腐败,逐渐在内外矛盾交织中走向崩溃。而崛起于商国西面的周族方国,在周太王、王季时,已将势力伸入江、汉

  • 安史之乱历时多少年?安史之乱是怎样被平底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经过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安史之乱经过安禄山起兵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 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