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89年08月26日:《人权宣言》颁布

1789年08月26日:《人权宣言》颁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17 更新时间:2024/1/17 17:29:59

《人权宣言》(即《人权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德国学者耶利内克(Georg Jellinek)认为人权宣言以美国的各州宪法的权利法案为蓝本,甚至“基本上是抄袭北美各州权利法案而来的”,法国学者布特米(Emile Boutmy)则认为人权宣言是法国的文本,是法国原创的,与英国的权利法案都源于欧陆的“18世纪精神”。

关于这一点,学术界目前仍没有共识。可以确定的是,宣言确实采用了18世纪的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其中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

思想渊源

在人权宣言制定颁布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宣言》受到卢梭思想的支配和影响,甚至宣言的部分条文(如第三条关于主权原则的宣示),直接来自卢梭的名著《社会契约论》。

1895年,德国公法学家耶利内克(Georg Jellinek)在其名著《人权宣言论——近代宪法史研究析论》中提出新的观点,他认为《宣言》不仅没有受到卢梭的影响,而且根本就与卢梭的理论相互冲突,他通过将《宣言》与北美各州权利法案的条文进行对比,发现了高度“雷同”,因此认为,《宣言》基本上是抄袭北美各州权利法案而来的。耶利内克进一步认为,北美的权利法案也不像人们通理解的那样来自于英国法,而是源于宗教自由,而宗教自由及其涉及的国家与个人关系建构则源于日耳曼民族固有的法律观念。

耶利内克的著作在1901年由美国卫斯理大学历史学教授马克斯·法兰德(Max Farrand)译为英文出版,又于1902年由法尔迪(Georges Fardis)译为法文在巴黎出版。其中,法文译版在法国引起争论,法国学者对耶利内克观点的反应不一而足:有赞成的,这似乎又与法国那些批评《宣言》的保守派结合在了一起;但主要是批判的,而且远比赞成者多,在所有批判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公法学巨擎布特米(Emile Boutmy)。

布特米在1902年当年的7月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论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耶利内克先生》,予以回击。布特米驳斥了耶利内克书中的每一个论点,他首先认为耶利内克断章取义地误读了卢梭,认为《宣言》乃是法国原创、而非抄袭北美,与北美各州的权利法案在观念和表述上格格不入,而且北美各州的权利法案实际上来源于英国法。最为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权利法案或宣言及其蕴含的权利观念,并非以宗教自由为模范,而是与宗教自由并列,均为18世纪精神的要求和体现,耶利内克的观点囿于国别或民族是极其错误的。布特米试图击碎耶氏论证整个链条的每个环节。

耶利内克和布特米开启了一场持续多年但并无最终定论的学术争论,后世学者曾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例如,我国著名学者奚若先生在《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中总体上支持布特米的看法,认为耶利内克持论多趋极端,但张奚若先生主要是基于人权宣言的起草过程来论证其原创性。

英国剑桥大学邓肯·凯利(Duncan Kelly)在《重温人权:耶利内克论人权与国家》一文中避开上述争论而站在耶利内克的立场上分析了耶利内克论著背后所可能隐藏的真实意图。

历史意义

《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人权宣言》的公布表明,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这是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特别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还推动了其他很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学说对亚洲和中国的革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49年09月26日:巴甫洛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俄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英文: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

  • 1973年08月26日:纳米比亚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1973年8月24日,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举行纪念“纳米比亚日”的特别会议,宣布每年8月26日为“纳米比亚日”(Namibia Day),以声援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英勇斗争。1973年12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批准了这一决定,号召国际社会在这一天以各种方式来支持和声援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节

  • 1974年08月26日:侯德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

  • 1980年0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全国律师咨询日,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律师制度的第一部法律,也标志着我国律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节日来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1980年颁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于1986年7月,是社

  • 2007年09月26日:世界避孕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9月26日,为世界避孕日。世界避孕日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旨在提高年青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青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孕率,改善生殖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年青人的生殖健康和性健康。发展沿革当拉丁美洲人Saludy y Mujer(CELSAM)和拜耳公司于2003年在

  • 2020年09月26日:戴元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戴元本(1928年7月31日—2020年9月2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湖南常德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戴元本于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1952年8月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南京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

  • 1991年08月26日:星空传媒正式启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星空传媒(英文:STAR;2001年前称“STAR TV”;“STAR”是公司成立初期的全称“Satellite Television Asian Region Limited”的缩写),是一家全亚洲最大的卫星电视台,于1991年8月26日正式启播,称为“卫视”,星空传媒总部设于中国香港,现时为新闻

  • 1849年09月25日:约翰·施特劳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一1849年9月25日),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1849年9月25日卒于同地。维也纳音乐家。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或约

  • 1227年08月25日:孛儿只斤·铁木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皇帝(1206年—1227年在位),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铁木真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早年投奔克烈部首领脱里,积蓄实力,于1189年被推举为蒙

  • 1881年09月25日:鲁迅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