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36年07月17日:西班牙内战开始

1936年07月17日:西班牙内战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19 更新时间:2024/1/16 15:52:25

西班牙内战(西班牙语:Guerra Civil Española,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墨西哥和国际纵队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主义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班牙种种的社会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击、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力军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满,长期下来使得对立走武装斗争,最后在右翼军人的策划下引发了内战。另外,这场战争首次出现飞机对坦克的轰炸和第一次对不设防城市的大规模轰炸,国际间对此战争也十分注目,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国社会评论家、记者乔治·奥威尔、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对西班牙内战做了详细的报道和研究。西班牙内战也以交战双方虐杀战俘闻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因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杀害。

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独裁统治,进入佛朗哥统治时期,波旁王朝复辟(惟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直至去世。

西班牙内战战争原因

1933年,西班牙再次举行选举,右翼的激进共和党胜出,由亚历杭德罗·勒鲁斯为总统,夺回政权。勒鲁斯取消前任政府的各项改革,包括终止土地改革、归还教会财产、废除宪法和自治区、释放许多右翼与保皇份子。右翼政府对反对者施以武装镇压。

在1936年2月的选举中,总数925万的选票中,左翼联盟获得475万票险胜,再次夺回政权;于国会获得267个席次,而右翼联盟则获得132席。由曼努埃尔·阿扎尼亚担任总统,卡萨洛斯·吉罗卡担任总理执政,左翼政府再次变更右翼的种种政策,这引发许多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保皇人士等势力的不满,企图推翻共和政府。佛朗哥的朋友—华金·阿拉拉斯曾形容阿扎尼亚是“红色西班牙中令人厌恶的一只虫”,西班牙军官特别不喜欢阿扎尼亚,尤其是他在1931年作为战争部长期间,削减许多军费和关闭军校。

荷西·安东尼奥的侄子—马奎斯(Marquis)被政府突击卫队(一种专门对付城市暴力事件的警察)的荷西·卡司第杀害后,长枪党党员为报仇将其杀害,之后突击卫队成员又以伪造的逮捕令,绑架了右翼领袖、财政部长—卡尔沃·索特罗,之后加以杀害,弃尸于一处墓地。议员遇刺、警方绑架杀害的事件,在右翼和中间派人士里都引起强烈反应和谴责,国民将领以此定下暴动计划,成了西班牙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西班牙内战战争影响

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一次大较量,其结果是人民阵线领导的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护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勾结,并在战后正式结成同盟,使欧洲政治关系和战略格局发生有利于德、意的重大变化。

西班牙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利于共和国一方;人民阵线内部各党派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始终没有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从而削弱了战斗力;人民阵线政府虽然坚持抗战并进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没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战争指导上采取防御战略,未能对敌人实施坚决的进攻;没有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经济;对混进政府和军队的敌对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坏活动,未给坚决打击。此战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试验场。

战争表明,各军、兵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大量集中使用空军和掌握制空权,集群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实施突击,对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11年08月06日:季羡林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

  • 1666年09月02日:伦敦大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伦敦大火(Great Fire of London),发生于1666年9月2日~5日,是英国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烧掉了许多建筑物,包括圣保罗大教堂,但切断了自1665年以来伦敦的鼠疫问题。2016年是伦敦大火发生350周年。事件经过1666年9月2日星期日凌晨1点左右,伦敦布丁巷(Puddi

  • 1932年08月06日: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8月6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 1945年08月06日:广岛原子弹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广岛原子弹事件,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夏,日本败局已定,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并以此抑制苏联,美国总

  • 1837年09月02日:张之洞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

  • 1772年08月05日:第一次瓜分波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瓜分波兰(或称为第一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发生在1772年,造成波兰立陶宛联邦灭亡的三次瓜分波兰之中的第一次。这次瓜分背后的主要目的是扩展俄罗斯帝国势力,以威慑普鲁士王国及奥地利帝国。日渐衰弱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土,包括其中已被俄罗斯统治的部分,遭到比较强盛的邻国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的瓜分,而

  • 1861年09月02日:《中德通商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也激发了德意志企求从中国攫取特权的欲望。普鲁士派出了远征队,要在中国取得与英、法、美、俄四国在华同等的权利与地位,并不惜采用敌意的示威行动以胁迫清政府谈判签约。1860年初,普鲁士远征队出发,1861年(咸丰十一年)3月到达上海,不久又到达天津。186

  • 1895年08月05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

  • 1905年09月02日:科举制度废除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废除过程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

  • 1937年09月02日:顾拜旦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1863年1月1日~1937年9月2日),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国际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非常富有的贵族家庭。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