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39年0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39年0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3/12/7 4:33:36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Molotov–Ribbentrop Pact,又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这个条约造成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苏联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签约背景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激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来仇视共产主义,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弈与斗争便开始了。

道夫·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

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保护自己在东欧的利益,另一方面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前奏:英、法、苏三国谈判

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议:

1、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

2、三国保障中欧东欧国家的安全。

3、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

然而,谈判毫无结果。英、法同意了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了苏联提出的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的建议。

条约内容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6、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同时,德国还默许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二战初期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大体上就是根据这个边界完成的。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当时欧洲局势顿时明朗化。

条约后续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实施闪电战,与此同时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随后苏联红军也入侵波兰第二共和国,同年9月17日,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着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加紧建立“东方战线”,通过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的租借权。

1940年7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并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改善了战略地位。

1941年6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猛烈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78年08月23日:科比·布莱恩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科比·比恩·布莱恩特(Kobe Bean Bryant,1978年8月23日—2020年1月26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得分后卫/小前锋(锋卫摇摆人),绰号“黑曼巴”/“小飞侠”。1996年NBA选秀,科比于第1轮第13位被夏洛特黄蜂队选中,后被交易至洛杉矶湖人队

  • 1643年09月21日:爱新觉罗·皇太极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蒙古大汗,清朝第二位君主。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

  • 2009年08月23日:国际黑丝带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黑丝带日,订于每年8月23日,是欧洲议会于2008/2009年度定为“全欧洲纪念极权和威权政权下的受害人之日,须以尊严和公正纪念之”。设立时间从2009年起,欧洲联盟的机构每年都纪念此日。由欧洲人民党、欧洲自由民主联盟、欧洲绿党-欧洲自由联盟、欧洲各国联盟共同于2009年支持的欧洲议会决议案,提

  • 1642年08月22日:英国内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英国内战(英语:English Civil War),是1642年8月22日至1651年9月3日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英国辉格党称之为清教徒革命(英语:Puritan Revolution)。此事件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

  • 1898年09月21日:戊戌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

  • 1791年08月22日:海地革命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海地革命,是自1791年8月22日至1804年1月1日发生在海地的黑奴和黑白混血种人反对法国、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奴隶制度的革命。1697年法国在海地岛西部建立殖民统治后,从非洲输入大量黑奴,发展种植园经济。殖民者压榨黑奴,歧视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18世纪末,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黑人奴隶反

  • 1985年09月21日:古龙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古龙(1938年6月7日一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汉族。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

  • 1994年09月21日:世界老年痴呆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老年痴呆日”是国际老年痴呆协会1994年在英国爱丁堡第十次会议上确定的。1910年这种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在这一天,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组织一系列活动。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目前中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

  • 2002年09月21日:国际和平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日。决议中提到:“宣布此后,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55/282号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各种适当方式(包括教育和公众

  • 1792年08月22日:龚自珍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