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54年12月11日:小说家吴敬梓逝世

1754年12月11日:小说家吴敬梓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47 更新时间:2024/3/14 8:38:12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学特点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在它之前中国文学中就已经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著名的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而《儒林外史》的开创性意义在于:它以现实主义作为底色,以讽刺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它与稍后出现的《红楼梦》一起,构成我国古代小说的又一高峰,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部作品内容博大深厚,闪烁着民主进步的思想光芒。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和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也塑造了理想中的人物。

虽然假托明代,却是封建社会一幅真实的生活画卷。这部作品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在结构上与通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它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人物评价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

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

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旅云《钵山志》卷四)。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丝希望,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倒的事实。

雍正帝、乾隆帝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46年12月11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简称UNICEF),原名“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于1946年12月11日创建,最初目的是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与中国儿童的紧急需求。1950年起,它的工作扩展

  • 1803年12月11日:柏辽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HectorLouisBerlioz,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烈,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66岁。灵感来源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

  • 1931年12月11日:威斯敏斯特法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1931年12月11日,英国会制定了英联邦宪章,即《威斯敏斯特法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民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直辖殖民地、二是保护国、三是自治领。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高涨,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加强。1931年12月11日,英国会制定了英联邦宪章,即《威斯敏斯特法案》。规定:白种人统治的自治领

  • 张天师作法为母驱蚊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蚊子,乃肮脏水中而生,雄者吸植物的汁液,雌者吸人畜的血液,是传播疾病的害虫,人人恶之。据传,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所在地,在宋代以前原是倪氏山寨,当时草木丛生,淤泥遍地,蚊子十分猖獗。宋代以后,尤其元明时期,世袭天师地位显赫起来,帝王拨金赐银兴建天师府,并赐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倪氏山寨

  • 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它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公社失败从主观上说,是由于当时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3月18日革命后,公社没有乘胜向凡尔赛反革命巢穴进军,消灭已濒于瓦解的梯也尔政府的反动军队。公社对资产阶级反革命活动的镇压不够坚决,甚至没有取缔在巴黎出版的反革命报刊。在同凡尔赛的战争中,公社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中心,并错误地采取了消极防

  • 巴黎公社的经济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公社的经济措施是指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革命政权所颁布施行的经济政策和法令。内容 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主要有:①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剥夺。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

  • 巴黎公社的性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1871年3月18号,巴黎人民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无产阶级建立起了巴黎公社,但是好景不长,到5月28号,巴黎被政府军攻占下来,这段极短的由巴黎公社统治的时期不得不结束。这场运动史称“巴黎公社”。那么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怎样的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巴黎公社的性质直至现在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 巴黎公社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的作用众说纷纭。它发生在1792至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前夕,巴黎部分选民在市政府组成维持秩序委员会,组织民团,任命巴伊为市长。大革命胜利后,组成32人的市府委员会,另设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2人

  • 巴黎公社产生的因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公社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人认为它是标志着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光辉崛起的里程碑,影响广大深远。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他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