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2年05月26日:《反弹道导弹条约》签订

1972年05月26日:《反弹道导弹条约》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07 更新时间:2023/12/18 3:21:58

《反弹道导弹条》全称《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Treaty on the Limitation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s--ABM),是苏联美国于1972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1972年5月26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条约共16款,其中重要的规定有:反弹道导弹系统是指“用以拦截在行轨道的战略性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系统”,包括反弹道导弹截击导弹、反弹道导弹发射器和反弹道导弹雷达;只允许双方按规定在各自的首都周围和一个洲际弹道导弹地下发射井周围建立有限度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条约还规定,“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以及陆基机动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本条约的期限不应是有限的”,但“每方都有权退出本条约,如果它认定同本条约的题有关的非事件已经危及本国的最高利益的话”。条约自1972年10月3日起生效。

1974年7月,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又在莫斯科签定《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规定双方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在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

1999年3月,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了有关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伊始,便一再引人注目地示美国将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多次表示,如果《反弹道导弹条约》得不到修改,美国有可能退出该条约。8月23日,布什总统又宣布,《反弹道导弹条约》禁止美发展导弹防御系统,阻碍了美国“维护和平”能力的发展,美国将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在认为方便的时候退出这一条约。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更加强调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重要性和迫切性,声称将以此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免受包括导弹袭击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恐怖袭击。

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美国的做法,并多次警告美国不要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世界上多数国家甚至美国的一些北约盟国也反对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11月2日,56届联大第一委员会以80票赞成、3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题为《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这是联大第一委员会连续第三年以压倒性多数的表决结果通过《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正式宣布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根据该条约规定,布什的这项决定将在6个月后正式生效。这将是美国在现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项主要国际协议。

条约中的主要规定

苏联与美国可以各自选择两处分散的地点,各部署100枚反弹道导弹防御重要目标。这项规定使得双方无法利用部署地点或者是数量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性弹道导弹防御网。

签署双方必须提供对方国家自由检查关设施与部署的权力。也就是说美苏双方可以经由间谍卫搜集与判断对方遵循这项条约的状态与行动。

美苏将共同成立一个协调会来处理与本条约有关的规定与进行的细节。

1974年苏联与美国同意调整双方对于系统部署的数量,其中部署地点降为一处,导弹数量降为100枚。苏联选择莫斯科做为部署地点,美国选择北达科他州的义勇兵弹道导弹基地部署他们的系统。到了1976年,美国将该处反弹道导弹基地关闭,苏联仍继续使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0年06月28日: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于蓝(1921年6月3日-2020年6月28日),原名于佩文,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1951年,在剧情电影《翠岗红旗》中饰演红军家属向五儿。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1959年,在剧情电影

  • 1993年0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又有译称“向人体条件挑战世界日”或“世界向人体挑战日”。联合国提议的每年的5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活着、看着、想着、干着,这就是生命。”其目的就是使全人类的体能得到进一步重视,提高人类体能水平,提高对来自各方面挑战的应对能力,从而避免各种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设立宗旨生命

  • 2020年04月25日:亨利·基奇卡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基奇卡(1926年-2020年4月25日),男,波兰裔犹太人,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比利时为数不多的犹太人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之一、自传作家。2020年4月25日,亨利·基奇卡因感染新冠病毒在布鲁塞尔去世,享年94岁。人物生平1926年,亨利·基奇卡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1942年,纳粹

  • 1858年06月27日:《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是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朝与法国在天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和《中英天津条约》构成了《天津条约》的主体。签约背景19世纪40年代后期,西方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的特权

  • 1998年05月26日:澳大利亚国家道歉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国家道歉日(National Sorry Day)是一个从1998年开始每年5月26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纪念日,以纪念过去澳洲政府对土著居民儿童的伤害。基本介绍从1880年代至196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以改善土著儿童智力为由,把土著儿童强制安置到抚养机构或白人家庭中。并销毁土著儿童亲生父母的资料,以防

  • 1927年06月27日:日本召开东方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日本召开的东方会议有三次:即1921年5月原敬内阁召开的东方会议;1927年6月底至7月初田中义一首相召开的东方会议;1927年8月森恪在大连召开的大连会议(称为第二次东方会议)。关于各自的名称,不同的资料上有不同的称谓,如在《大本营陆军部》一书的引用资料中,把森恪召开的大连会议称为第二次东方会议,

  • 1562年04月24日:徐光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

  • 1731年04月24日:丹尼尔·笛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丹尼尔·笛福(英语: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8世纪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

  • 2009年05月26日:丁聪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丁聪1916年~2009年5月26日),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解放后,任《人民画

  • 1969年06月27日:石墙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石墙事件”(英语:Stonewall riots)在同性恋维权的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引发了美国同性恋群体维权的行动,并扩展到世界范围内。一个强大的同性恋维权组织“同性恋解放阵线”成立。背景1950与1960年代,美国的司法制度仍严重歧视同性恋,其程度甚至更甚于某些华沙公约组织国家。美国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