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1年04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

2001年04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63 更新时间:2024/2/16 14:43:40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英缩写为CISAR(以下简称救援队),于2001年4月27日成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亲自授旗。CISAR的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地震专家、解放军某工程部队、武警总医院医疗救护人员共同组建的队伍,既是一支多重领导、多部门参与、不同行业人员共存的队伍;也是一支团结协作、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富有成效的队伍;更是一支冲锋在抢险救援最前线的突击队攻坚队。

成立背景

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提出,防震减灾工作要建立三大体系:一是监测预报工作体系,二是震灾防御体系,三是紧急救援体系。建立第三个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即组建国内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专业化的国家救援队伍。这支“国家队”成立于2001年4月21日。当时,温家宝同志亲自国家地震救援队授旗,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支队伍要“军民结合、军地结合、平战结合,一队多用”。

主要任务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中国国际救援队将不断加强训练,参与更多实战,扩大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为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队伍组成

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一支达到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准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队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组建,形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的专业救援队伍。中国国际救援队由某工程部队(170人)、部分地震技术专家、急救医疗专家和搜救犬搜索专家(60人)组成,总人数为230人左右。

2010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完成扩编工作,队伍规模将达到480人,并增加相应的装备配备。

组织结构

救援队设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3名,总队部和直属队20-30人。救援队共分为三个支队和一个直属队,每个支队约65人,内设支队长、副支队长,下设分队。三个支队各有5个分队: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直属队则由参谋组、技术组、保障组组成。

队伍原则

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保护人类。

精神标语

团结协作、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不辱使命、坚守岗位。

社会影响

中国以日益开放、成熟的姿态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只有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事务,才能真实展现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因为有经历才有发言权和主导权。”总结多年来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经验,建新这样说。

“参与国际救援事务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平台。国际上任事务都是分国界、种族以及意识形态的,唯有人道主义救援是没有分别的。”宋建新认为,“借助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充分地展示我国在经历30年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综合国力,还能全面体现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更进一步表达中国积极建设和谐世界的愿景。”

“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切实开展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救援外交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外交手段,已经成为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外交领域的重要内容。”田义祥说,“救援外交”的开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其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更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认识。

在以往的几次重大赴外救援行动中,“各救援队之间充分合作,密切交流,说明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团结一心。比如在印尼海啸救援现场自然形成的‘接力合作’,大大提高了灾后救援效率,更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使各个国家间在灾后救援领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与借鉴,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田义祥总结说。

据了解,我国还加大投入力度,在北京凤凰岭建设了具备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此外还投入1.1亿元组建8支涉及抗洪抢险、医疗防疫、空中紧急运输、海上搜救、应急通讯等多个领域的救援“国家队”,以应对国家重大自然灾害。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44年03月30日:保尔·魏尔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 1844年3月30日-1896年1月8日),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一个“诗人之王”,在法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诗歌艺术上,魏尔伦是一位反叛既有传统的诗人。他也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拉美、兰波并称象征派诗人的“三驾马车”。与后两者晦涩的诗风

  • 1937年05月29日:美空云雀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美空云雀(みそらひばり、1937年5月29日——1989年6月24日),出生于日本横滨市矶子区泷头。本名加藤和枝,歌唱家、演员。1937年(昭和12年)5月29日,美空云雀出生于横滨市矶子区泷头,家里经营着鱼店。父亲叫加藤增吉;母亲叫喜美枝;妹妹叫佐藤势津子;以及两个弟弟かとう哲也、香山武彦。后毕业

  • 2008年06月30日:苏通大桥正式通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Su-Tong Yangtze River Highway Bridge),简称苏通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境内,是国家高速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跨越长江的重要枢纽,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中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

  • 1985年05月29日:海瑟尔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海瑟尔惨案(Heysel Disaster),1985年5月2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海瑟尔体育场,利物浦队与尤文图斯队进行欧洲冠军杯决赛前,意大利与英格兰球迷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亡。死者中包括意大利人32名,比利时人4名,法国人2名,爱尔兰人1名。还有300余人受伤。比赛因此推迟了一个小时,直到警察

  • 1853年0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

  • 1979年03月30日:童第周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

  • 2009年04月27日:于承妍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于承妍(1983年5月24日-2009年4月27日),1983年5月24日出生于首尔。韩国女演员,曾出演过电影《Herb》、喜剧短篇《Yap》、《影子杀人》等。2009年4月27日,于承妍突然自杀。个人生活出生 1983年5月24日,于承妍出生于韩国首都首尔。去世 2009年4月27日突然自杀,于承

  • 2011年0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京沪高速铁路(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简称京沪高铁,又名京沪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

  • 2003年05月29日: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2002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57/129号决议通过每年5月29日为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其目的在于纪念为联合国维和而献身的维和人员。联合国会以各种方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维持和平特派团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办事处举行纪念活动。节日简介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国际社会日益依赖联合国维持

  • 2016年04月27日:张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2016年4月27日,张超驾驶歼-15舰载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发电传故障,为挽救战机,他放弃4.4秒最佳跳伞机会,壮烈牺牲。同年8月,张超战友带着他的照片登上航母,驾机在辽宁舰起降,替他实现未了的心愿。张超,男,出生于湖南岳阳,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毕业于长春空军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