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80年03月30日:邱岳峰逝世

1980年03月30日:邱岳峰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4/1/15 12:03:17

邱岳峰(1922年5月10日—1980年3月30日),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祖籍福建福州,中国最杰出的配音表演艺术家之一。

1949年到上海,参加上海剧艺社;1950年后进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组工作,开始电影配音演员生涯。1953年曾出席第二次全国艺工作者代表大会。1964年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孙悟空一角配音。

在30年的译制片创作生涯中,先后为200部外国影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创造性地再现了一系列经典的银幕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此外,他还在数十部国产中担任配音,并参演数部电影。

人物经历

邱岳峰1949年到上海,参加上海剧艺社;1950年后进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组工作,开始电影配音演员生涯;1953年曾出席第二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2年肄业于北平(今北京)外国语学校,同年参加大亚话剧团;1944年参加天旅剧团,同年8月接受别人投资,组织天津国艺旅行剧团,自任团长;1945年赴太原参加兴亚剧团,编导话剧《蒙面盔》,导演话剧《夜半歌声》,演出话剧《雷雨》;1947年到天津参加燕旅剧团,任导演、演员。

邱岳峰先生善于以具有丰富表情的不同声音再现银幕形象,在三十多年的译制片创作生涯中,为约200部外国影片的主要角色配音;例如美国影片《大独裁者》中的理发师和希特勒、《凡尔杜先生》中的凡尔杜、《简爱》中的罗切斯特、意大利影片《警察与小偷》中的小偷和英国影片《红菱艳》中的莱蒙托夫等都广为人所熟知;此外他还执导了匈牙利影片《称心如意》和日本电视剧《白衣少女》的译制配音,并在中国影片《林则徐》、《傲蕾·一兰》、《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中扮演角色。

配音艺术

配音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受原片台词、表演和翻译的限制很大,而且人感受声音信息的能力一般来说弱于视觉印象,所以用配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件“比拼内力”的工作,不能指望其他条件辅助,还要去迁就它们(比如动作,口型)的要求。但是,无论距离多近的两条线之间都可以画出无数个点,真正的艺术家用险韵也能做出好诗。

邱岳峰的配音所以成为语音艺术中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峰,我觉得有几个特点,对别人来说是相差较大或者不具备的,值得注意。

语音对比和层次感

如果把配音用音乐作比喻,我觉得邱岳峰的配音象复调音乐,拥有巴洛克时代巴赫、亨德尔音乐中的丰富层次感,甚至是一种繁复的“对位”感,而大多数其他的配音演员,包括一些也很优秀的,比较像后来的主调(和声)音乐。前者由于不同声部的旋律同时各个方向运动,又必须之间保持和谐,就产生一种紧张而异常丰富华美的效果,(用时髦的话叫“张力”?)邱岳峰的配音就有这样的效果,充满了强烈的明暗对比,他用松弛的语调表达紧张的心理,用温和的口气表达辛酸和凄凉。

《简·爱》里面梅森在桑费尔德夜里受到疯姐姐袭击,惊醒了众人,罗切斯特出面解释的一场戏,邱岳峰的声音比平时尖、高、滑,语速快,停顿很少,营造了一种愉快自信的语感,但是观众却从中很清楚地感到这种语气的不安,因为罗切斯特平时的声音一直塑造得沉郁而略带嘲讽,细心的听众可以听出这次他几乎没有换气,造成了一种隐隐的内在的紧张感,可是这种紧张不是摆在桌面上的,你得跟着影片听了他前面的台词才体会到,听众感受到的是一个非常有自控能力的而且可以依赖的坚强性格,所以客人们听完就能放心睡觉去了。

要是现在的配音演员来配,八成会把面上的轻松感夸张到一听就是假的,让听了相信了的人显得像个傻子。还有看望疯女人那一场,罗切斯特从始到终,除了一句话(“你们有没有去过疯人院?”)都保持着极为克制平静的语调,但是让我们感觉到他好像在浑身颤抖,带着一种毁灭后并不祈求世人理解与宽恕的高傲。而最后对伯莎说的几句话:“今天我们干什么?弹琴?唱歌?……我睡着的时候,你把我的头抱在你的怀里?”几乎是温柔的,像是给苦涩的绝望包上的一层薄薄的巧克力。冰与火的混合物应该是什么样子,听听邱岳峰吧。

配音的情境想象力

陈丹青在文章里提到了邱岳峰在电台说“奶油、草莓”的轶事,(其实这是《大独裁者》里面的台词),这让我想起了契诃夫对朋友说过的一句话:“给我一个烟灰缸,我可以为它写篇小说。”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想象力的,契诃夫有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而邱岳峰却给了我们这根杠杆——想象本身。

现在很少制作电影录音剪辑了,其实这种形式可以说是对配音演员的考验。离开了画面,角色声音有的丰富饱满,有的变得僵硬干瘪,不同的配音演员使听众情境再现的能力差别极大。

说来神奇,邱岳峰配出来角色让人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画面,甚至比电影上更细微、深入、逼真,《警察与小偷》里那一场警察追小偷的经典对白,你可以不仅能“看”到筋疲力尽的小偷,在同样是强弩之末的警察前面,一边斗嘴一边迈着灌了铅似的、东倒西歪的步子“顽强”前进;你还能数出他头上的汗是吓出来的多还是累出来的多,能看见他狡黠又心虚的目光,回头吐舌头的样子,百般找借口的油滑表情,还有嘴上决不吃亏的笑容。

情境想象力是那颗开门的芝麻,带领听众走进宝库,让他们拿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除了修养、素质、理解角色的要求之外,还要对声音有很强的控制,在虚拟环境下让每个字,每次呼吸都有现场感,并且是,比身临其境还更加集中、更加精粹的戏剧化了、艺术化了的现场感。

富于哲学内涵力量

丹纳《艺术哲学》中所说,顶尖的艺术家吸进今天的空气,呼出明天的空气。邱岳峰作为中国译制片黄金时代的代表,对当时的中国人,重要的意义不是表现了外国人怎样生活,也不仅仅是塑造了几个难忘的人物;而是他立体圆雕式的语音形象在思考、在质疑、在争辩。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有黑与白,光和影,正确和错误,从脚气到爱情,都有一定的标准。我们的生活充满抽象,以及抽象之后再次被形象化的概念,在文学里是《金光大道》,在戏剧里是样板戏,在美术里是《主席去安源》。

译制片,尽管是经过选了又选的译制片,却是一个保留了暧昧的领域。邱岳峰一生配了很多反派,观众非常微妙地发现,他给了这些角色美感、力度、风度,用严锋先生一个贴切的说法,“将邪恶也变为一种优雅”,这些声音,决不是《地道战》里“高,实在是高”式的小丑,而是显示出人类精神另外一个侧面的风貌,来自黑暗深处,来自堕落的天使。他配出的弗罗拉神父的扭曲,唐塔的阴骘,维尔塔上校的酷,背后都有一种几乎是生气勃勃的力量,使人恐惧中有惊叹,甚至是羡慕。

很多人对追捕中唐塔那句著名台词至今津津乐道:“你看多么蓝的天哪,走过去……就会融化在蓝天之中……”,这是怎样的坏人啊!而他配的正面人物,却出现在光影交叠之中,罗切斯特是颓废暴躁的,《白夜》的主人公是软弱的,(邱岳峰配的苏联影片《第四十一》可惜没有听过,想来很可能也属于这个类型);而一些非正非反、极为复杂的人物,像凡尔杜先生,卓别林的系列影片主人公,更使他大放异彩。

观众通过邱岳峰认识了这些性格,并且超出当时的社会语境去认同了、理解了、欣赏了,就接受了虽然不明确却很生动的蒙,对审美,对人性的判断,对生活与爱的丰富涵义。认真听过他的声音,受过他的洗礼,就会厌倦教条和僵化,避免轻率的否定,向往心灵世界的广阔和深邃。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7年04月27日:林奕含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林奕含(1991年至2017年4月27日),女,汉族,中国台湾人,作家。代表作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该书影射了她幼年遭到性侵害的经历。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被警方发现于住处自杀身亡。人物生平1991年,林奕含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热爱文学,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曾是台南女子中学唯一一个在升大学测

  • 226年06月29日:魏文帝曹丕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魏文帝曹丕[cáo pī](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

  • 1858年05月28日:《瑷珲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

  • 1989年04月27日:松下幸之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松下幸之助(まつしたこうのすけ、1894年11月27日—1989年4月27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千旦之木(现:和歌山市根宜),二十世纪实业家、发明家。是日本著名公司“松下”(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松下电器制作所、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的创始人。创立“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

  • 1922年05月28日:澳门捷成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捷成事件发生于1922年5月28日起,是澳门历史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取名自事件发生翌日(5月29日)在白眼塘捷成戏院旧址的严重警民冲突,而又称为葡警屠杀华工事件是因为在该次冲突中葡萄牙警察向民工乱枪扫射,造成约200人死伤。事件使当时的澳门陷于一片萧条,澳门人口亦一度减少超过七成,澳门工运也

  • 1981年03月30日:德威特·华莱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德威特·华莱士(De Witt Wallace,1889年11月12日-1981年3月30日),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的创刊人,与妻子莱拉·贝尔·艾奇逊于1922年2月创立了第一期《读者文摘》。《时代》帝国的亨利·鲁斯(Henry Luce)盛赞他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编辑”。生平简介德威特·华莱士,美

  • 1900年06月29日:诺贝尔基金会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诺贝尔基金会,是根据阿尔弗里德·诺贝尔遗嘱的规定建立起来的。他的这项遗嘱于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在他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十日去世前大约一年的时间,于巴黎签署的。管理这个基金会和奖金颁发机构的章程,是由瑞典国王于一九零零年六月二十九日在议会颁布的。因此,这个基金会的出现,是在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死

  • 2001年0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青藏铁路(英文名称:Qinghai-Tibet Railway),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于1958年

  • 2020年03月30日:郝柏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2020年3月30日),字伯春,江苏盐城人。郝担任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1990~1993),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2020年3月30日,郝柏村去世,享年102岁。人物故居郝柏村故居,盐都区尚庄镇郝荣村,地处里下河合陇圩,与兴化市的大邹镇隔河相望。这里地势低洼,

  • 1711年04月26日:大卫·休谟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大卫·休谟(David Hume,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虽然现代学者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仅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但是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