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98年0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

1998年0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4/3/15 14:09:20

“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

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设立背景

在美国,尤其是在一些拉美、亚裔移民家庭以及是一些收入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黑人家庭,打孩子的现象相对于白人家庭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甚至存在严重的虐待、性侵等情况。正是因为美国的确存在虐待孩子的情况,美国儿童人权组织有效管理中心在发起了反对体罚儿童的运动。

节日

目的

设立这一“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

口号

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节日历史

1998年时,美国一个反体罚组织发起名为国际不打小孩日的活动,将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国际不打小孩日(美国称为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截止2011年,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其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禁止校内体罚的国家有根廷、中国、日本、菲律宾、南非、泰国、爱沙尼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斯洛伐克、英国、爱尔兰、比利时、意大利、斯洛文尼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土耳其。

禁止一切体罚(校内体罚+家庭体罚)的国家: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哥斯达黎加、塞浦路斯、丹麦、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美国、冰岛、以色列、澳大利亚、肯尼亚、拉脱维亚、卢森堡、摩尔多瓦、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西班牙、突尼斯、乌克兰、乌拉圭、委内瑞拉。

建议惩罚孩子也要讲技巧

关键是掌握好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对于幼儿段的小孩子来说,当他做错时可以适当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诫他这样做是错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认知能力不断增强,要尽量跟他讲道理。

其次,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不可在亲戚朋友面前或公众场所惩罚孩子,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最后,当家长看到孩子犯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静,切勿急于打骂孩子,因为一顿暴打不仅会伤害孩子,对家长的身心也会造成伤害。而且不少家长情急之时对孩子的体罚往往会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所以,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根本原因:沟通过少

这份有关亲子沟通的问卷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时间、交谈环境、谈话内容、询问孩子不愿提及之事时孩子的反应,孩子讲篮球、街舞、上网、动漫等流行事物时父母的态度等等。

问卷在家长会前一周提前发放。家长们觉得这就是一份普通问卷,但在家长会上看到最终的结果分析,心里却狠狠地被“震”到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九成的父母,每天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不足1小时,大部分集中在10—30分钟,而且交流的时间基本集中在饭桌上。

“一方面可以说明家长很忙,孩子也很忙,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话不想和家长讲,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坐一起,孩子觉得没办法,得有一个交流。”清河中学的副校长黎敏,在问卷调查后举行的家长会上分析了调查结果。他发现,不少原来以为很懂孩子的家长,在看了结果分析后“非惊讶”。

“其实,和孩子交流,在其他环境中更容易进行,比如散步,在放松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说出心事,也更容易让孩子和家长的心灵联系得更紧密。”

有媒体报道,1998年美国反体罚民间组织“有效管教中心”选定每年4月30日为“不打小孩日”,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这个活动后来得到各国响应,包括美、加、英、纽、澳、肯亚、喀麦隆、印度、斯里兰卡、香港等,都同时举办终止体罚的活动。

设立“国际不打小孩日”,让家长跟老师从体罚和棍棒教育误区中走出来,实在太有必要了。教育,真的是一个专业性太强的行为,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亲子关系发展等理念相对落伍的年代,由于认知有限,曾将棍棒当做“教育神器”。可今天,各种教育成果和理念已得到了开拓性发展,早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

其一,任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合情、合法、合情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其二,“棍棒教育”会给被打者带来严重创伤。一般人多认为,打几下,没事,我们的传统教育规则就是,“打是亲骂是近,不打不骂是远人”,一味强调打的效果,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伤害和重创。比如,体罚和暴力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发现,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要比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在5岁至9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

另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负面影响。打骂教育的确有“管理速效”,却抹杀了孩子的远景发展能力、快乐发展能力,虽然“快”,却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教育短视。这种经由心理性、实验性数据得出的结论,应该得到中国家长的广泛认同:体罚是“害”,而绝对不是“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其三,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更应该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认识教育,将尊重和快乐进行到底。西方国家的教育,早已将尊重落实到了细枝末节,落实到了“不许体罚”的高度。比如美国等国家,对于暴力教子实施了强制报告和救护制度,美国还开设了接听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投诉的热线电话,由儿童保护部门的专门接线人员负责接听投诉热线。

以孩子最佳、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接受家庭体罚的举报,对举报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举报是否有效、调查是否必要,警察或社会工作者及时干预家庭体罚,法庭针对体罚者做出判决、针对孩子提供服务,政府提供家庭危机干预及社区干预两方面的服务。社会已经形成了浓郁的保护和爱护孩子的氛围,所以,才有了“不打小孩日”之类的节日。

当下,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不汲取先进经验,不走出暴力教育等思想误区,不进行实事求是的“观念补短”,在这个处处都是开放的年代,难道不是一种固步自封、观念闭关吗?

期望各位家长与学校的老师们,多学学“国际不打小孩日”,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交流,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健康的发展。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1年0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在劳动前来临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等着我们,就是传说中的“国际不打小孩日”。很多同学可能会瞳孔震惊,居然还会有这样神奇的节日?没错,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又叫作“无巴掌日”。最早是由美国一个反体罚民间组织发起的,旨在让家长正面管教。希望在这一天,没有人对小朋友动手,目前世界上已经

  • 1901年04月29日:昭和天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昭和天皇(日语:ひろひと,英语:Hirohito;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1901年4月29日晚,裕仁出生。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退位,裕仁登基成

  • 1980年04月29日:希区柯克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1922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第十三号》。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26年自编自导的悬疑片《房客》成为奠定其拍片风格的作品

  • 2011年0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大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婚礼于2011年4月29日举行,这是英国30年来最隆重的喜事。英国《太阳报》23日率先披露获邀出席婚礼的宾客名单,多达近1900人,包括全球多国王室成员都已答应出席。伴郎由威廉王子的弟弟哈里王子担任,伴娘由凯特的妹妹担任。婚礼简介英国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

  • 1902年05月31日:布尔战争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布尔战争一般指第二次布尔战争,第二次布尔战争(英语:Second Boer War),是指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英国同荷兰移民后代阿非利卡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保罗·克留格尔要求英军撤离德兰士瓦边境的最后通牒

  • 1916年05月31日:日德兰海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日德兰海战(英文:Battle of Jutland;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Seeschlacht am Skagerrak),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海军舰队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

  • 1933年05月31日:塘沽停战协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1933年初,已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日军又向华北进犯,中国军队在热河、长城一线奋起反击。除非嫡系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等部队外,部分中央军部队亦开赴长城关口御敌,予日军以很大杀伤。但长城抗战进行至5月中旬时,一心忙于内战和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妥协,急派黄郛赴北平与日军谈判,最终签定了「

  • 1989年0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在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建议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 No Tobacco Day),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但从1989年开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烟草依赖是一

  • 1908年06月30日:通古斯大爆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零时17分)发生在现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上空的爆炸事件。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2千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8千万棵树焚毁倒下。据

  • 1947年06月30日:世界青年联欢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的6月30日是“世界青年联欢节”(World Festival of Youth and Students),又叫“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是一项不定期举办的左派国际综合性青年活动。由总部设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世界民主青年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Democra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