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92年11月09日:全国消防安全日

1992年11月09日:全国消防安全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99 更新时间:2023/12/23 1:02:08

中国的消防安全日为11月9日。世界各国的火警号码都不一样,每个国家都选取了让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数字来组成火警号码。

消防安全日介绍

我国为什么选用“119”作为火警号码?原来,“1”在古时候念作“幺”(yāo),它跟“要”字同音。“119”的意思就是:“要要救”。

而11月9日的月日数恰与火警电话号码119同,而且这一天前后,恰恰正值干物燥、火灾多发之际,全国各地都在锣密鼓地开展冬季防火工作。所以为了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安部在一些省市进行“119”消防活动的基础,于1992年发起消防安全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宣传日”。

消防安全教育

校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教学仪器多、科研设备价值昂贵、用电量大,各类试验、实习项目易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影响大、损失大,直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进行。因而,高度重视校园防火工作,始终把防火工作放在各项预防工作的首位,预防校园火灾是一项抓不懈的工作,学习消防知识是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或缺的一课。

全国消防安全日

1、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灾预防能力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其二,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其三、在校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学校发生的火灾,60%至70%在学生宿舍等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学生是宿舍的人,预防学生宿舍火灾,学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2、学生公寓为什么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

首先学生公寓属于公共住宿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利益,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引起电线超负荷,造成电流增加,电线发热,超得越多,发热也越快。电线绝缘层允许温度一般为60℃,如果线路长期过负荷运行,线路发热量增大,绝缘层加速老

当温度在大于250℃时,绝缘层会发生自燃,并与电线分离,造成短路而发生火灾事故。其次,学生宿舍供电线路,配电设施较为薄弱,客观上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

3、哪些电器不允许在学生宿舍使用?

学生公寓内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热毯、电热杯、热得快、空调器等大功率电器。

4、为什么不能乱拉乱接电线?

一是不懂电工专业知识的人,在乱接电线中因错误接线容易造成事故,或连接不牢固形成接触电阻过大而引发火灾事故。二是导线的设计容量是有限的,乱接电线造成接入过多的负荷,容易因过负荷而造成火灾。

5、怎样正确使用“119”电话或校内报警电话?

报警时,首先要沉着静,不要心慌,二是要讲清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的姓名、所在的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报警后,本人或派人到通往火场的交通路口接应消防车;二是要早报警,为消防灭火争取时间,减少损失。

6、保卫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学校保卫部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即预防和制止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和治安稳定,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人、财、物安全),保障师生不受腐朽的、反动的思想化侵害,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8、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风灾等引起。

9、为什么冬季火灾事故多?

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

10、什么是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造成一定危害的燃烧现象,称火灾。

11、火灾分为哪几类?各适应哪种灭火剂扑灭?

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指可

燃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

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不同灭火剂:

①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扑救D类火灾选用7150灭火剂以及砂、土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4年11月09日:张纯如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祖籍江苏淮安。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的第二代美国华裔。张纯如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擅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其《钱学森传》、《南京大屠

  • 1992年11月09日:全国消防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的11月9日是中国的全国消防日。在电话号码中,"119"是火灾报警电话,与11月9日中这3个阿拉伯数字通形同序,易为人们接受,于是从1992年起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消防日。节日简介世界各国的火警号码都不一样,但每个国家都选取了让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数字来组成火警号码。美国火警号码为911,中国火警号码为

  • 1889年11月08日:蒙大拿州成为美国第41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蒙大拿州(英语:Montana)是美国西北部的一州,州名可能来自于西班牙语的montaña,此州经济上以农牧业为主,作物主要有燕麦、大麦和甜菜,亦有重要的采矿和伐木业。历史1864年,爱达荷地界的一部份分离并成立蒙大拿地界,以班拿克为首府,后来在1889年11月8日年成为美国第41州。1876年,陆

  • 1916年11月08日:蔡锷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

  • 1917年11月08日:苏俄土地法令通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土地法令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问题的第1个立法文件。全俄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于1917年11月8日通过。由列宁起草。共5条。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没收地主、皇室、寺院、教堂的土地,连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

  • 1973年11月08日:朴树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朴树,本名濮树,1973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北京市,中国内地男流行乐歌手、音乐制作人、影视演员。1996年,签约“麦田音乐”,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录制了首支个人单曲《火车开往冬天》。1999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我去2000年》,凭借该专辑获得了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98年度新

  • 1997年11月08日:著名功夫演员林正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林正英(Ching-Ying Lam,1952年12月27日-1997年11月8日),原名林根宝,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男艺人。1963年,林正英跟从创办香港春秋戏剧学院的粉菊花师傅学习京剧。1969年,17岁的林正英进入电影圈做龙虎武师。随后与陈会毅一同成为李小龙的左膀右臂。1971年,林正英参演电

  • 2000年11月08日:中国记者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记者日,又叫记者节,2000年国务院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中国记者日中国五十五万名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国务院日前正式作出将十一月八日确定为“记者节”。记者节的由来是什么,又为什么定在11月8日呢?新中国成立前就有

  • 2000年11月08日:中国记者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四个行业性节日之一。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坐落于北京城东的中国传媒大学每年11月初都会隆重举办中传学生记者节,

  • 1867年11月07日:居里夫人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