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通航

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通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32 更新时间:2024/2/29 4:50:25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运河全长172.5公里,宽180米-200米,深12米-15米。运河的通航,把从欧洲到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程缩短了9000公里。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苏伊士运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岛变成非洲大陆,埃及横跨亚非,西南亚、东北非以及南欧的贸易更繁忙。

地理区位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三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明渠路线

苏伊士运河是条无闸明渠,其全线基本为直,但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红海边的苏伊士城。

河道里程

总长:190.25千米。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梅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水域参数

水面宽度(北/南):345-280米;浮标之间的宽度(北/南):215-195米; 运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许值:18.8976米;交叉区域:4800-4350平米;最大吨位:21万吨;满载油轮的限速:13千米/小时; 货舱船限速:14千米/小时。

历史

开凿历史可能远至埃及第十二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ret III,其名字即为“苏伊士”一词的来源)为了通过陆行平底船进行直接贸易,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连接红海与尼罗河。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公元前13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运河被荒废。

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The Histories of Herodotus)记载,大约在公元前600年,Necho二世着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没有完成。

苏伊士运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获得。在随后的一千年中被连续改进、摧毁和重建,直到最终于公元8世纪为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al-Mansur)废弃。

其后,苏伊士运河被断断续续挖掘和开放,分别在公元前117年罗马时期的图拉真国王和公元640年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时期两度长时期开放。

18世纪末拿破仑·波拿巴占领埃及时计划建立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不过由于法国人的错误勘定结果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无船闸的运河是不可能的,随后拿破仑放弃计划,并在和英国势力的对抗中离开埃及。

法国在拿破仑失败之后,重建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因为在美洲的殖民地失于英国,所以法国重点向东方发展,打通苏伊士运河对法国意义更为重大。

1854年和1856年,法国驻埃及领事斐迪南·德·雷赛布(Ferdinand Marie de Lesseps,1805-1894)子爵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Said Pasha )特许。帕夏授权雷赛布成立公司,并按照澳大利亚工程师Alois Negrelli制定的计划建造向所有国家船只开放的海运运河。通过对有关土地的租赁,公司可从运河通航起主持营运99年。

1858年12月15日,苏伊士运河公司(Compagnie Universelle du Canal Maritime de Suez)建立。强迫穷苦埃及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1860万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

运河于1869年11月17日通航,这一天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28年11月18日:米老鼠正式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威利号汽船》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此片的问世标志着米老鼠形象的正式诞生。《威利号汽船》的出场人物相对简单,除了米奇和他的女友,还有一位粗暴的船长、一只聒噪不已的乌鸦,以及一头胸部丰腴的奶牛。此片使得沃尔特·迪斯尼的米老鼠搭乘“威利号汽船”踏上星光大道。简介米老鼠的登场,无疑预示着沃尔特·迪斯尼

  • 2003年11月18日:电竞列为体育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11月18日,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立项之后,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揭幕。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

  • 1836年11月18日:丁汝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早年曾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

  • 1923年11月18日:艾伦·谢泼德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1923年11月18日—1998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德里,美国宇航员,1961年5月5日乘坐“自由7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是美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艾伦·谢泼德是美国水星计划的第一批宇航员,执行自由7号时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

  • 1962年11月18日:尼尔斯·玻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尼尔斯·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

  • 1922年11月18日:普鲁斯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追忆逝水年华》中。他于1896年出版《欢乐与时日》,后来翻译英国艺术评论家拉斯金的著作《亚眠的圣经》与《芝麻与百合》,作品《让·桑德伊》、《驳圣伯夫》,撰写一些评论拉斯金及同代艺术家的文章。其代表作《追忆似

  • 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

  •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

  • 1711年11月19日:罗蒙诺索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1711年11月19日,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诞生于俄国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个富裕的渔民。阿尔汉格尔斯克是当时俄国最大的海港城市,这种环境对他从小的兴趣和志向颇有影响。他从10岁起就协助父亲捕鱼,

  • 1863年11月19日: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前总统林肯最著名的演说,也是美国历史上为人引用最多之演说。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的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中发表此次演说,哀悼在葛底斯堡之役中阵亡的将士。尽管这场演说名垂青史,声震寰宇,其确切之措辞却颇受争议。五份已知的演说稿,与当时新闻报道中的誊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