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3年10月0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3年10月0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49 更新时间:2024/1/23 19:47:30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

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叙约(约旦)联盟的惨败,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

战争评价

这次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国家赶上了以色列,扭转了过去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这一结果的形成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经过三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民族觉醒的进程加快,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的失败使中东国家对殖民者保护中东的幻想破灭,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起因,埃及革命胜利和收复苏伊士运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失败,结果是美苏大国卷入中东取代英法,但是美苏干涉中东同样不能保证中东各民族的利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中的失败让中东人民意识到要获得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埃及萨达特总统对苏联的态度从过去的附从,转变成为合作,增强了民族自主权,把苏联操纵的装备收归埃及使用也加强了独立的地位。自行制定军事发展政策,防止出现六五战争被苏联抛弃的局面。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的经过也体现了萨达特政策的进步,他首先团结了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统一战线,在战争中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和参战,并且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胜利,而且萨达特总统也能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不仅使西欧各国保持中立,也得到了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几乎在这次中东战争中遭到失败。

从军事角度看,这次战争没有彻底战胜以色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没有扎实、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不能自主生产战争物资,无力应对长期消耗战争;其次是在军事体制上,没有以色列那样完善的全民预备役动员体制,投入的军事武装力量多是雇佣职业兵,在最初的胜利后不能迅速扩大战果,让以色列紧急动员,使兵力优势迅速丧失;另外就是战术呆板,让以色列发现防御漏洞渡过运河西岸,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尽管这次战争最终依然以平局而结束,但是阿拉伯国家依然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了美苏共同发表的中东问题“冻结在冰箱二三十年”的立场,把解决中东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苏主导中东的地位。交战双方脱离接触,在经过联合国等斡旋后,埃及收复了西奈半岛部分领土,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大部。随后萨达特主动与以色列友好,开了土地换和平的政策,收复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东和平的基础。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力长期支援远离自己的以色列同整个阿拉伯世界战争,以色列也无力长期在多条战线打消耗战;阿拉伯国家联合用石油禁运武器同西方斗争,也让西欧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萨达特奉行的自主、灵活的外交、军事战略,获得了国际社会多数拥护,他推行的土地换和平战略也得到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多数人民拥护,符合中东地区的长远利益。

战争结果

“如果我们能在西奈夺回10厘米的土地,并站稳脚跟不撤退,那么我们就能彻底改变东西方对我们的态度,改变一切、特别是1967年失败后我们生活中的耻辱。”——埃及总统萨达特

作战时间:1973年10月6日至24日

作战地点:中东地区,主战场位于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参加兵力:阿拉伯国家:正规军57万人,坦克4000辆、作战飞机1000余架。

以色列:常备军11.5万余人,预备役20余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500余架。

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死亡8500余人,损毁坦克2200余辆,损毁飞机约440余架。

以色列:死亡2800余人,损坏坦克850余辆,损毁飞机约110余架。

主要指挥官:埃及国防部长伊斯梅尔元帅;以色列装甲师师长、陆军少将沙龙。

五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5日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10月29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1967年6月5日

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1973年10月6日

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8年10月06日:庞祖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庞祖云(1941年7月-2008年10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重庆表演艺术家、川剧演员。1988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凌汤圆》。1992年出演四川方言剧《傻儿师长》。1993年出演古装喜剧《九根毛》。1995年凭借方言喜剧《山城棒棒军》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男主角奖。1999年主演四川方言幽默喜剧

  • 2020年10月06日:漫画《橙路》作者松本泉因病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松本泉原名寺岛一弥,(1958.10.13~2020.10.06)1958年生于日本富山县。上中专学习服装设计开始创作活动,向少年杂志编辑部投稿。1982年处女作《牛奶报告》在《新鲜跳跃》(FRESHJUMP)上发表。2020年10月6日,松本泉在日本医院疗养中去世,享年61岁。人物经历松本泉初登画

  • 1713年10月05日:德尼·狄德罗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德尼·狄德罗(英语: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德尼·狄德罗出生于法国东部郎格勒外省小城朗格尔的一个剃刀师傅家庭,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当过家庭教师,翻

  • 1900年10月05日:冰心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

  • 1962年10月05日:第一部007电影公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007是风靡全球的一系列谍战电影,007不仅是影片的名称,更是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的代号。詹姆斯·邦德(英语:James Bond)是一套小说和系列电影的主角名称。小说原作者是英国作家、前MI6特工伊恩·弗莱明。第一部007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007电影系列风靡全球,直到今天历经五十

  • 1980年10月05日:山口百惠隐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80年10月5日,山口百惠发表隐退宣言。山口百惠,1959年1月17日生于日本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日本影视演员、歌手。1972年12月,山口百惠在第五届“明星诞生”歌唱比赛中,以《回转木马》一曲获得第二名,崭露头角,正式出道。1973年,参加“明星诞生”节目并获得季军,同年,出演第一部电视剧《笑

  • 1994年10月05日:世界教师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的10月5日为世界教师日。世界教师日是为纪念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于1994年设立的。1966年10月5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审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因此将该主题日设在当天。《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是全世界关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文件,该文

  • 2011年10月05日:史蒂夫·乔布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1976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1977年4月,乔布斯在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1997年苹

  • 1816年10月04日:欧仁·鲍狄埃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1887年11月6日),法国的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国际歌》的词作者。早年经历鲍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13岁当徒工,后来又当绘制印花布图样的技工,一生过着贫困的生活。1830年巴黎人民

  • 1907年07月24日:第三次日韩协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称为第三次韩日协约(朝鲜语:제3차한일협약)、丁未七条约(정미7조약),是日本与韩国于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简介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称为第三次韩日协约(朝鲜语:제3차한일협약)、丁未七条约(정미7조약),是日本与韩国于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海牙密使事件(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