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4年07月31日:圣埃克苏佩里失踪

1944年07月31日:圣埃克苏佩里失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96 更新时间:2024/1/23 7:10:48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1900年6月29日—1944年7月31日),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学创作。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1944年他在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其作品主要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小说《夜航》,散文集《人的大地》《空军飞行员》,童话《小子》等。

圣埃克苏佩里失踪传奇

圣埃克苏佩里毕生的传奇经历也是令人好奇、缠绵而神秘的恒久主题。1943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回到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尔及尔。他的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年龄状况,只同意他执行五次飞行任务,他却要求到八次。

1944年7月31日上午8点左右,在距离法国巴斯蒂亚25公里的波尔戈机场是一个飞行的好天气。指挥官圣-埃克苏佩里刚乘着吉普车到来。前一晚,他在巴斯蒂亚的一家餐馆里通宵宴饮,他的床没睡过,还是铺的好好的。黎明时分,他在做完弥撒后吃了一顿实在的早餐:几个煎荷包蛋、黑咖啡和美国香烟。而后他就在这里,在他轻巧的“莱特宁”飞机的脚下。然后将在格勒诺布尔、安西和尚贝里的高空做长达几小时的侦察飞行。

44岁的圣-埃克苏佩里一夜没睡,显得很疲惫。他身上有8处骨折,那都是之前在危地马拉的坠机中留下的,包括颅骨下部撞在岩石上所造成的一条很深的裂缝。此后,他的身体一直僵硬而疼痛,并伴随着间歇的偏头痛和眩晕。今天无疑是最后一次飞行了,他谢绝了别人的替飞,因为他不想呆在一边,受到保护,像个懦夫。圣-埃克苏佩里曾非接近死亡,死并不让他害怕。他深信自己等不到战争结束,他已经作好了“离开”的打算,但得在执行任务时“离开”。

圣·埃克苏佩里在登机前让勒内·加乌瓦伊帮最后一个忙:答应转交一只放手稿的手提箱。那情形就象在立遗嘱。他们紧挨着坐在一起,心潮起伏,两个飞行员像男子汉一样哭了。8点45分,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着他那轻巧的“莱特宁”冲入了10000米的荒凉高空......(注:“莱特宁”飞机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P-38战机)

这是他的第九次飞行,也是他的最后一次飞行。下午3点,在波尔戈机场,勒内·加乌瓦伊一边看表一边来回踱步。他知道,再过半小时,编号233的“莱特宁”的燃料就要耗尽了,也就是说圣·埃克苏佩里,他的好朋友就要失踪了。在飞行记录本上,只有一个简短的记录:圣-埃克苏佩里--执行法国南部高空飞行拍摄任务。未归。

几十年来,人们应该满足于这一简短的判决和几千页的推理假设。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11000架飞机被击落,它们中仅1943年到1945年就有500架坠落在普罗旺斯或海上。但那天早上,德军在这个地区没有击落一架飞机。在10000米的高空飞行的飞机可能会掉到哪里了呢?人们搜集证据,检查报告,计算,搜寻……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

1998年9月7日,突尼斯渔民哈比·贝纳莫尔在卡西斯的海上打捞到一块发亮的东西,他没有把它重新扔回大海。他的老板看了一眼这块东西,看到有“安托万”的字样,和自己的第二个名字一样,就把这块东西清洗干净,发现上面刻着:“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龚苏萝)-C/O雷纳尔和希区柯克公司-美国纽约第四大街386号”。这是他的姓名、送他首饰的妻子的名字,出版英文版《小王子》的纽约出版商的地址。毫无疑问,他们找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手镯!

此后,有一群“疯子”,包括一些机械师、商人、历史学家、渔民、潜水员、学者……开始了打捞。他们最终找到了。在2003年9月打捞上来的几块相当于飞机十分之一机身的残骸上,没有发现子弹的痕迹,而有飞机在时速超过800公里笔直朝大海坠毁时才会造成的折痕。圣·埃克苏佩里曾表示:“我将双手合十安息在地中海。”剩下的不过是一些细节的问题,但已经不重要了。有人说圣·埃克苏佩里有“死的愿望”,他很久以前就接受了死亡。他已经全选好了:时间,地点,方式。

但也有后续说法是在渔民发现手镯后2000年5月,一名专业潜水员在同一地点的海底发现一架飞机残骸。结合那枚手镯并与其他42架在法国南部坠毁的P38飞机对比,专家判定这架飞机残骸正是圣埃克苏佩里失踪时驾驶的飞机。由此圣埃克苏佩里失踪原因确定,死于飞机坠毁一说成立。但坠机原因仍不明了。专家猜测可能飞机被敌军击落,也有可能撞上不明物体,还有人从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中猜度他因抑郁而自杀。

一名前纳粹飞行员里佩特在其所著的《圣埃克苏佩里:最后的秘密》一书中称,他可能在1944年击落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的飞机。作为喜爱《小王子》的读者,里佩特非常后悔当年的行动。尽管里佩特的解释填补了圣埃克苏佩里坠机之谜的空白,历史学家对此说仍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如果里佩特讲述的是真实情况,他理应早早公开此事。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87年07月31日:麦加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1987年,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活动就要进入最后高潮的7月31日,在做完下午祈祷后,几千名伊朗朝觐者突然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大清真寺外发起游行示威,他们高呼“打倒美国”、“打倒苏联”、“打倒以色列”的口号,同时焚烧美国总统里根的画像。沙特警察对此进行了干预,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402人丧生,649人受

  • 2000年07月31日:成克杰被判处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2000年7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件回顾蜕变考察成克杰的历史,他有过努力向上、勤恳工作、有所作为的时期。然而,随着职位的不断提升,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蜕变。他曾对一位干部说:要弄点钱,有了钱没有权也一样风光。特别是与有夫之

  • 2002年07月31日:陈宝莲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陈宝莲(1973年5月23日-2002年7月3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国香港女演员。1990年亚姐大赛落选后,不久演出三级片《聊斋三集之灯草和尚》,并担任女主角,接拍第一部电影便三点尽露引来争议,开始被关注。1992年拍《我来自北京》及《现代应召女郎》。1997年,拍下《夜半两点钟》、《兰桂坊七公

  • 1419年07月30日:掷出窗外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捷克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1419年7月30日,部分激进的新教徒上街示威,人潮聚集至新市政厅前的查理广场,要求释放被逮捕的信徒。随著游行群众情绪的高涨,也益发激起反胡斯派的不满,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厅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丢掷石块,立刻引爆了一触即发的情势。狂怒的激进份子冲进新市政厅,在群众的鼓噪煽动下,活活地

  • 1785年08月30日:林则徐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

  • 1863年07月30日:亨利·福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8日),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

  • 1883年08月19日:加布里埃·香奈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1883年8月19日出生于法国的索米尔(Saumur)。法国时装设计师,香奈尔品牌的创始人。加布里埃·香奈儿,6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4个兄弟姐妹,由她的姨妈抚养成人。1914年,Coco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世深远的时装

  • 1991年08月19日:八一九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起因是苏联中央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由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等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和保守派组成。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

  • 1898年07月30日:铁血宰相俾斯麦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 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战争)、“德国的建筑师

  • 2009年08月19日:世界人道主义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8月19日,联合国巴格达办事处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包括联合国特使德梅洛在内的2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为纪念在此次炸弹袭击事件中献身的工作人员,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8月19日定为世界人道主义日。节日意义世界人道主义日的设立,一方面旨在增进公众对世界各地人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