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28年11月10日:王韬出生

1828年11月10日:王韬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40 更新时间:2023/12/23 1:02:47

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原名王利宾,字兰瀛。后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状元”,清末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十八岁县考第一,王韬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循环日报》。

人物生平

道光八年十月四日(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等国,加深了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了解。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1870年后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游记》。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变法自强

王韬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根据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断定“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他写道“中国何尝不变”。王韬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吾知中国不及百年,必且尽用泰西之法而驾乎其上”。王韬主张以欧洲强国为榜样。具体办法有四:

1、改革科举取士法

2、改革练兵法

3、改革教育

4、废除繁文

君民共主论

在中国历史上王韬最早提倡废除封建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度。王韬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三种:

1、君主之国,如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土耳其,国家元首为帝。王韬认为,君为主,必须有舜帝在上,才能长治久安。

2、民主之国,如法国、瑞士、美国,国家元首为“统领”。王韬认为民主之国,“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

3、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远近,此君民共主也。”“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主张进行军事改革

王韬主张革新兵器,废除弓箭、大刀、长矛,换成新式火器;将帆船换为轮船,“师其所能,夺其所持。”王韬认为单按西法制造枪炮、轮船、建筑铁路,只不过是抄袭皮毛,更重要的是要变革军队的制度和训练方法。

实业强国

王韬认为富强为强国之本,必须大力兴利:

1、开发铁矿、煤矿、金矿、银矿、铜矿、水银矿等;

2、开发羊毛、棉布、丝绸纺织业;

3、发展海陆交通,造轮船、建筑铁路。

王韬认为“诸利既兴,而中国不富强者,未之有也”。

赋税观

王韬曾游历英、法、俄等国,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王韬提出“恃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的思想,主张减轻商税征收“商不重征,贾不再榷,各劝其业,争出吾市,则下益上富”。

他认为厘金税加重商人负担,阻碍商品流通,应予裁撤。王韬主张学习西方经验,发展新式工矿业,认为它可以“兴大利”。他指出“取之于民不如取之于天地自然之利”,主张通过发展工矿业来增加财政收入。

文化观

同治十三年(1874)在香港创办《循还日报》,宣传变法自强。光绪十年(1884)主讲上海格致书院,与丁日昌、盛宣怀交游极密。游历国外时,多留心国外图书馆等文化事业。

归国后,著《弢园文录编》一书,写有《徵设香海藏书楼序》一文,直接分析我国公私藏书利弊:“夫藏书于私家,固不于藏书于公所。私家积书积自一人,公所聚书积自众人。私家之书辛苦积于一人,而其子孙或不能守,每叹聚之艰而散之易。”

积极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仿效国外图书馆之设:“佞尝见欧洲各国藏书如库如林,缥函绿绨,几于连屋充栋,怀铅椠而入稽考者,几案相接,此学之所以日盛也”。他的改良言论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私人藏书丰富,拟建“香海藏书楼”,有“弢园”、“淞隐庐”,并有《弢园藏书目》附《续目》,著录图书近千种。

又写有《弢园藏书志》2册,仅集部别集类就有700余种,子史类约700余种。藏书印有“弢园王氏真赏”、“墨藻”、“南山归敝庐”、“淞北鲰生”、“遁叟藏书”、“王韬秘籍”、“天壤第二王郎”、“淞北倦民韬园王氏真赏”等多枚。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4年11月10日:北京APEC峰会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2014年APEC会议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起的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再一次在中国举办,于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此次峰会是由前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2年在俄罗斯举行的第二十次峰

  • 1444年11月10日:瓦尔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444年11月10日爆发的瓦尔纳之战(Varna,Battle of)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时至当代,巴尔干半岛及东南欧地区仍然流传着古老的传说,它们的主角就是那位年轻的殉道者-波兰-匈牙利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Vladislav III Yagello)。作为中世纪欧洲的最后一次十字军运动,同时

  • 1843年11月11日:丑小鸭首次出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843年11月11日。这本书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让同类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丑小鸭》说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这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

  •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

  • 1885年11月11日:乔治·巴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个人经历1885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其父为律师,其母为名门后裔。1903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904年6月,巴顿考入西点军校实习。在第一学年,巴顿因外语、数学成绩较差,留级

  • 2005年11月11日:吉祥物福娃亮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福娃(Fuwa)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老师。于2005年11月11日、距离第29届奥运会开幕恰好1000天时正式发布问世。设计思想“福娃”是五个拟人化的娃娃,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

  • 1889年11月11日:华盛顿州加入美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华盛顿州(State of Washington)是位于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该州首府为奥林匹亚,最大城市为西雅图。华盛顿州北接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接俄勒冈州,东接爱达荷州,西邻太平洋。该州以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并于1889年11月11日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42个州。华盛顿州

  • 1997年11月12日:张雨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张雨生(1966年6月7日一1997年11月12日),出生于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歌手、音乐人、制作人。1988年自组金属小子乐团;同年因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而获得关注。1989年推出首张专辑《天天想你》。1990年10月入围第二届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1992年凭借歌曲《大海》走红。1993年推出专

  • 1910年11月12日:数学家华罗庚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

  • 1989年11月12日:桥梁专家茅以升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英文名称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