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32 更新时间:2023/12/16 23:59:35

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当中孙权无疑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了,起初他一直以一个明君的形象示人,东吴也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可惜晚年的孙权喜怒无常,有些昏君的味道,而且还爆发了二宫之争,这是怎么回事呢?

赤乌四年五月,孙权长子太子孙登病逝。孙登死后,太子之位空悬。当时,孙权诸子中最年长者,是第三子孙和,孙和幼时天资聪慧,他的生母王夫人也很受孙权宠爱。经过各种势力的激烈博弈,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和“顺理成章”地被孙权选立为太子。百官上奏,要求立皇后,并封孙权其余四子为王。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皇子为由,予以拒绝。八月,臣僚再次上奏,请求分封其他皇子。最终,孙权同意封第四子孙霸为鲁王。

孙权封太子和鲁王后,规定太子、鲁王享受同样的待遇:“鲁王霸有盛宠,与太子和齐衡。”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等对孙权此项规定,提出了异议:“太子、国王上下有序,礼秩宜异。”还有大臣建议,让鲁王出镇地方,以避争端。孙权认为群臣所奏有理,于是令太子、鲁王分宫而居,各选僚属。这在古代宫廷中,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然而,野心勃勃的鲁王孙霸却认为,自己地位的下降,是太子及其党羽陷害所致。因此,孙霸暗中唆使鲁王宫的侍御宾客,诋毁太子及其支持者,以便取而代之。孙和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拉党结派之风逐渐滋盛:“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党疑贰,滋延大臣。”因孙吴称太子宫为“南宫”,故后人也称孙和、孙霸兄弟储位之争为“南、鲁之争”,也称作“二宫之争”。

赤乌七年,孙权逐渐听闻孙和、孙霸因争储而不和的消息。为避免兄弟手足相残,孙权命二人禁止和宾客往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

孙权的苦心,不仅没有打消孙和、孙霸及其各自党羽的仇视和竞争,反而使他们变本加厉,储争愈发激烈。随着孙和、孙霸党羽的深入卷入,他们各自所属的家族成员,也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储争。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遵循礼仪,坚决维护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依附鲁王,后人称这种情况为“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众公卿大臣们将个人、家族的一些恩怨,也羼杂其中,使得储争更加诡谲激荡。

为争取重量级朝臣的支持,太子党和鲁王党都瞄准了丞相陆逊,千方百计的想争取他的支持。陆逊最初“奉礼而行”,他认为,太子、鲁王既然名分已定,自当循礼而行,无所偏袒。他还写信劝大司马全琮,不要卷入宫廷储争。全琮不听。孙霸也让杨竺出面,拉拢陆逊;孙和也命陆逊族人陆胤前往武昌,劝说陆逊明确表态,支持太子孙和。

陆逊从陆胤处得知太子、鲁王储争的详情后,极感不安。他出于维护国家稳定的考虑,多次上奏孙权说:“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陆逊甚至要求孙权批准自己亲自前往建业,向皇帝当面论述储争危害。陆逊为国、为公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孙权本以为孙和、孙霸兄弟失和,只是宫廷隐秘,最初不以为意。后来见事态越发严重,甚至有失控的趋势;尤其是朝廷大臣分党结派,攻讦不已,已严重威胁到孙吴统治集团的稳定、统一,使孙吴政权面临崩溃、解体的严重危机。孙权对此极度震怒。陆逊此时多次上奏,成为引爆孙权怒火的导火索。

孙权首先对太子党予以严惩。顾谭、顾承等太子党的首脑人物,或被下狱,或被流放;即便遵循礼制,表面上维护太子孙和,实则中立的孙吴栋梁陆逊,也被孙权视为太子党,而屡加严谴。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因亲附太子,被判流放之刑。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与陆逊通信,交流信息,也被关押入狱,死于狱中。孙权还多次派遣使者,严厉斥责陆逊,导致陆逊愤恚交加,不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一代重臣名将,未象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未死于冲锋陷阵的沙场,却陨落于储争内讧,令人感慨。鲁王党的一些首脑人物,也纷纷或被罢免,或被拘押。

当孙吴出现二宫之争的时候,这是孙权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为国家的根基会因此动摇。二宫之争影响之大,它让孙吴因此走下坡路,也使孙权的精神倍受打击。研究三国的人都会研究二宫之争影响,因为它有借鉴的作用。

二宫之争影响深远,可以从两个角度上看,一个是国家发展的影响,一个是朝廷稳定的影响。二宫之争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安稳,它使吴国分成两派。两派之间明争暗斗不止,很多人都因为此事结仇,还有很多人因为此事而被暗杀。百官的精力都耗费在谁是储君的问题上,而不是用在国家发展上面。孙权知道这对国家的发展不利,所以非常气愤,凡是与此事有关的人就采用诛杀的极端方式。孙权并不是嗜杀之人,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二宫之争能早点结束。

二宫之争影响到朝政的稳定,无论哪一方最终获胜,输的一方可能会死于这场夺嫡之争,这将使国家失去大量的栋梁。陆逊一代将才,曾经被称为孙吴的姜尚,因为牵扯这件事情先是下狱,然后含恨而死。杨竺是孙权信任的官员,因为下人偷听了他和孙权的谈话而被冤枉是此事泄密的罪魁祸首,并最终处死。朝中无论哪一方的官员被罢免,另一派都会在暗中加害。

二宫之争影响不仅如此,由于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孙权改立年幼的儿子登基,结果导致吴国在后期出现乱臣干政的现象。

标签: 三国孙权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缪希雍有哪些轶事典故?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缪希雍,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他因事游京师,将老母委托康孟修赡养,其母泻痢,康氏夫妇以子媳身份护理之,死后“敛以美材”(见李延《是南吴旧话录》卷二),足见社交之广,尽皆休戚与共者。缪公“重气节,娴经济”,为当地豪士。杨涟始上任常熟知县时,首先拜访他,并虚心向其求教,仲淳推荐隐湖大富翁毛清帮助政府开发水利、传授种植谷物的经验,还怂

  • 历史上的令妃到底是什么样 她真的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令妃,历史解密

    最近的清宫剧大肆放映,而乾隆的宠妃令妃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在最近热播的两部清宫剧中令妃这个角色颇受争议。在《延禧攻略》中的令妃是主角光环强大,遇到谁阻止了她,凭借她的三寸不烂之舌,她就是“遇神杀神,见鬼杀鬼”,但总归来说是十分善良正义的;而另一边的《如懿传》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里面的令妃卑鄙无

  • 清朝男子一律要留辫子,那光头的和尚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满人在入关前是一个处于东北的渔猎民族,东北的部落大多定居在在山林之中,生活条件非常苛刻。由于经常在山林之中活动,所以蓄发的话很容易被树枝钩挂,而且他们生活条件苛刻,头发长容易生虱子。所以从后金开始,这些渔猎民族通常都会将头发剃光,只留一部分编成辫子,满人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清朝在入关时,为了巩固满人的

  • 蜀汉比东吴还要弱都进行了北伐 东吴为什么不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东吴,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吴作为三国之一,东吴实力比蜀汉还要强,东吴为什么没有进行北伐?三国是个有趣的时期,如果按照王朝规律划分,诸侯讨伐董卓,赤壁之战等等很多著名的情节都不属于三国时代,因为他们是东汉末年的英雄故事,严格来说,在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

  • 太原长公主是朱元璋嫡亲长姐,朱元璋为什么不认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原长公主,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中国闻名古今的草根皇帝,出身贫苦农民之家,后靠自己的努力一路从底层爬到至高宝座。对于朱元璋的事迹,想必很多朋友都清楚,那么是否知道他还有两个姐姐呢?朱元璋的两个亲姐姐分别是太原长公主朱氏和曹国长公主朱佛女,而其中太原长公主朱氏是朱元璋嫡亲长姐,但却并不被朱元璋承认,甚至被朱元璋刻意遗忘。朱元

  • 长达六十七年的战斗,五位国君死于这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曲沃代翼,春秋,历史解密

    曲沃代翼是春秋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晋国小宗曲沃历经三代,耗时六十七年,弑杀五位晋国国君,取代晋国大宗。这次内斗耗时之久,程度之残酷,历史上少有,也是周朝礼乐崩坏的标志性事件。周成王桐叶封地,唐叔虞的儿子爕父将国都迁到晋水一带,改国号为晋。到了晋穆侯的时候,娶了齐国的女子姜氏为夫人,后来跟随周宣王讨伐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没有前来救援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杨家将,历史解密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到底在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钦宗靖康二年(西历1127年),金朝俘虏北宋宋徽宗、宋钦宗两位君王,北宋灭亡。在我国民间传说中,北宋的江山稳定,在军事上主要依靠杨家将,那么,在靖康二年的时候,杨家将在何处?为何北宋灭亡之时,不

  • 三国都有哪些神箭手呢?其中最厉害的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吕布,历史解密

    弓箭手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远程兵种,在各类历史架空游戏中,都能看到弓箭手的身影。而最让弓箭手感到自豪的事,他被人们称为神箭手。三国最为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孕育出一大批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在这些神箭手之中,哪一位才是你心中的第一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吕布每每提及吕布,在我们的印象

  • 中国人被称为最会赚钱的民族之一,为什么古代中国要重农抑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商鞅变法,历史解密

    中国人被称为最会赚钱的民族之一,为什么古代中国要重农抑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中国人是很有生意头脑的,可以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几个民族之一。虽然古代中国的四大社会阶层士农工商里面,商人的地位最低,商人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也被主流思想排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中国有自己的商业文化,也

  • 为什么武则天早在当皇后时,几乎没有提拔自家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因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女性得势后都要提拔本家的亲戚,所以强势的皇后经常伴随着强势的外戚集团。奇怪的是,武则天当皇后之后却几乎没有提拔任何一个本家亲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武则天年幼时就去世了。武士彟去世后,武则天的哥哥和很多武家子侄一起将年幼的武则天赶出家门。单论私人关系,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