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46 更新时间:2023/12/30 8:27:17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端。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元)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

从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算起,到1905年废除科举,近1300年的时间里,进士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仅仅靠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学士们,来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有效运转,这个现象在中外历史上都可以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现代许多人误以为科举制出现以后,中国就从贵族社会过渡到了世俗社会。其实大谬不然。

科举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恰恰相反,对贵族社会的维系来说,它是一种更有效的手段。科举制的出现,改变了的不是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事实,而是改变了贵族的生产机制,也就是由原来根据血缘世袭变成了后来通过考试来不断地量化生产。比之前的世袭贵族制稍微公平些的地方在于,科举考试至少提供了一种更公平的竞争规则,如果撇开占有的社会资源的多少上的差异不论,那么这种机制至少在名义上保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进入官僚系统,成为庞大的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由于长期以来戏曲等下层社会流行的传统艺术形式的渲染,让现代的很多人还有一个误会,以为只要一考上进士,就算是衣食无忧,可以做官了。其实这也是很大的误解。对于庞大的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来说,主角始终是士阶层。只有士才有资格做官,这是一个没有发生过任变化的规则。国家是通过征辟来任命官员的,只有具有士的资格的人才有被征辟的机会。进士之所以叫进士,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名称的最初字面意思就是说,一个人通过了国家的统一考试,获得了士的地位,有机会被国家征辟任命为官员了。

这里还需要顺带指出的是另一个观念误会,即官与吏的区别。

在天子制下,主权只有天子拥有,其他人都是没有的。但是天子的主权的行使和实现,需要通过分配到各层官员,通过他们的具体执行来完成。比如在分封制时代的诸侯,诸侯就是天子的主权的分享者。到了废除封建制,改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比如太守、县令,就都是主权的分享者。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天子,也服务于天子。

吏是没有主权的,他们的任务只是执行主权拥有者的命令,完成他们的职责规定的任务。比如说在一个郡的范围内,郡太守就是主权的拥有者,其他人与太守的关系就是主仆关系,对于每个太守的下属来说,太守都是他们的“主公”。主权,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决断的权力。官有决断的权力,而吏没有。回过头来再继续说进士。

现代很多人经常会提起来明太祖曾经一度废除科举制。

清朝时期一个人考中了进士,虽然也能象明朝那样,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供职,领一份工资。但是就整体而言,清朝虽然号称完全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但事实上做了一定改变,尤其是大量的满洲人不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官僚体系,这不管是在宋朝还是明朝,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宋明的宗室们也可以从一出生就获得一份相当高的收入来保证基本生活,但是按照规定,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的。清朝改变的恰恰是这里,大量的满洲人通过继承获得进入官僚体系的资格,等于挤占了原由进士们垄断的官僚体系,实际上进士们的地位是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了。

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在翰林院供职的进士们收入无法保证基本生活的事情越来越多。到了晚期,他们甚至到了只能依靠地方实力派才能过活的地步,进士的意义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这实际上是中国科举时代最腐朽落后的时期,也就是说,即使朝廷不取消科举制,也必须开创其它的制度来对进士们进行二次淘汰,来选任合适的官员。

标签: 进士状元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蜀国宰相诸葛亮,真的算得上是个清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本来是一个躬耕南阳的隐士,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从此开始了报答知遇之恩生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战略,并以此为蓝本,开始联合东吴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收割荆州,进入益州,夺权汉中,开创了霸业。尤

  • 北宋名将种世衡用一侍妾定边疆?很有想象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前文我们开扒了很多史上有名的美人计,我也知道大家喜欢听历史美人计,因为美人计大可谋国小可谋人,可谓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投资最少而又得益最大的间谍活动,窃国大盗袁大头袁世凯就曾给冯国璋介绍美女,等于是为他装了一个不用电的窃听器,被自己儿子杀死的隋朝开国天子杨坚因美人计而得天下又因美人而命丧黄泉,真可谓是福

  • 李建成有三个心腹,实力不输秦琼徐茂公,若在长安李世民未必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茂公,李建成,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皇位的争夺都是非常血腥残酷的。兄弟相争,骨肉相残,为了权力每个人都变得扭曲不堪。不仅是争夺皇位的人,就连周围的人也必定收到牵连,唐朝的玄武门政变、清朝的九龙夺嫡就是血淋淋的事实。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玄武门政变的事。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政变,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自己

  • 揭秘:西魏的政治经济及手工艺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魏,南北朝,历史解密

    西魏(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正月,宇文泰又推出了一套由

  • 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 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由于清朝离我们最近,留下的史料也最多,因此大家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下面全部都是跪拜的文武百官。这时太监就会高喊“皇上驾到”,随后皇帝便开始和大臣们谈论军国大事,然而其实据史料记载,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形还是相当少见的。几乎每个月才会出现这样的一次,据资料揭露,皇帝在

  • 韩信背后一战的计谋这么厉害 为何后人不敢使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背水一战,为什么能打赢?战争结束后,当将领们问韩信这个问题的时候,韩信的解释是:“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韩信的意思是,当把人放入绝境的时候,为了求生存,他们身上往往会爆发出巨大的能力,从而以少胜多,打出不可思议的战争。(背水一战)韩信的话,虽然对,但是,韩信的话其实并没有说完。“陷之死地

  • 明清盛大庆典是如何举行的 ?一般都是在哪里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清朝,历史解密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家举行盛大典仪和重要活动的地方。天安门只在遇有皇帝亲征和大将出征要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皇帝发布重要文告,以及皇帝举行登基、大婚等盛大庆典时,才启用天安门。除此,天安门是常闭不开。“金凤颁诏”是明、清时期在天安门举行的最为盛大的典仪之一。颁诏分“登极诏”和“颁恩诏”两种。前者是老

  • 如果康熙擒鳌拜失败了,孝庄太后会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孝庄太后毕竟是辅佐过两任皇帝的人,非常聪明,在谋略、心机上皆非常人可比。如果说她没有万全之策,那肯定不会让康熙皇帝对鳌拜动手的。我觉的鳌拜的作用可能也只是孝庄太后给康熙的一块磨刀石,锻炼康熙的能力而已。历史上真实的鳌拜,英勇善战,忠于皇室鳌拜,出身将门之家,能力不凡,骁勇善战。早年时从军,跟随清太宗

  • 关于夏尔·卡米尔·圣桑的评价是怎样?他真的是同性恋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夏尔·卡米尔·圣桑,法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圣桑(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法国作曲家。五岁起开始作曲,十一岁即以钢琴家姿态登台演出,十三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管风琴和作曲,后在教堂任管风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尔音乐学校教钢琴。1877年他辞去教堂的职务,埋头作曲。他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积极从

  • 乾隆年间著名女点心师:萧美人的美食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美人,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中国人讲究吃,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和生活的结晶,历史上的名厨男性居多,当然,也有美女厨神。清代美食家、文学家袁枚,大半辈子消磨在美女美食之中,他在《随园食单》曾经记载:“仪征南门外,萧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花生、瓜子、糕点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