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有环保意识吗

古代人有环保意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81 更新时间:2024/2/4 0:17:58

每当读到古人所描绘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总是会对诗中描写的美景心生往,其实古代的美景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还离不开当时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持,那他们是如保护环境的呢?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系统法律规定。宋时程朱理学的“天人合一”主张对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更具有重要贡献。发掘中国古代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探讨各阶段环保思想源流,对于我们今天的环保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西夏环保法律

我国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地理环境是比较恶劣的,这里气温低,气候干燥,属干旱地带。历史上居住这一地带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与中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以游牧和畜牧业为主,因此水草树木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

西夏的法律对植树和保护树木的问题规定很详细。《天盛律令》第十五章《地水杂罪门》规定,大致是:沿唐徕、汉延诸官渠等租户、官私家主地方所至处,应沿所属渠段植柳、杨、榆及其他种种树,令其成材,与原所植树木一同监护,除按照时节剪枝条及伐而另植以外,不许任何人砍伐等。

西夏的统治区域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为了改善环境,制定了这种相当严苛的法律制度。因树木在这一地区成活率较低,如不注意种植,再任人砍伐,其后果可想而知。西夏统治者制定的有关生态环境的法律是因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因此西夏《天盛律令》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并应被后人所鉴借。

蒙古环保法律文化

成吉思汗留给后世的第一笔财富并非金玉珠宝,而是一部法典——《成吉思汗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包含宪法意义的成文法典,颁布于1206年,虽然原始文本在动乱中被遗失,但其精神内容还是存在于很多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中。

可以说,《成吉思汗法典》是最具环保精神的一部法典。比如以下诸条文:“第五十六条保护草原。草绿后挖坑致使草原被损坏的,失火致使草原被烧的,对全家处死刑。第五十七条保护马匹。春天的时候,战争一停止就将战马放到好的草场上,不得骑乘,不得使马乱跑。打马的头和眼部的,处死刑。第五十八条保护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于水中。”

古代中原环保法律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人口密集地区的消费活动导致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古代的中国,人们也很早就注意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

关于大都市环境治理

唐代城市已具极大规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已达百万之众,每日产生的垃圾数量极为可观。

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唐代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有关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履行职责,将同样获罪,并受处罚。

建立最早的城市环卫工人队伍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环境管理工作亦为人们所重视。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上,已有人打扫城市卫生的图案。《周礼》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也有记载。《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这也是最早的专门清除垃圾的机构。

宋代的开封、杭州都有上百万人口,每天从汴梁城郊赶进城内屠宰的生猪,就有万头之多。这么庞大的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宋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宋朝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街道司可以招募500个环卫工人,每名环卫工人给予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

到过临安城的马可·波罗就发现杭州的街道非常干净、卫生:“行在一切道路皆铺砖石,蛮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唯大汗之邮使不能驰于铺石道上,只能在其旁土道之上奔驰。”

成立世界最早的环保局

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衡”部门负责。“虞”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衡”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执行机构。配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

如《周礼·地官》中规定庶民不植树的,死后不许用椁。又规定:“凡窃木者,有刑罚。”

鲁宣公于夏天去撒网捕鱼,大夫里革把他的鱼网割断了,并对宣公讲了一套保护生物资源的道理,说冬季里可以捕鱼和禽,若是到了春季鸟兽鱼类怀孕,就要禁止捕捉。可是你却在鱼儿怀孕时捕鱼,不让鱼儿繁殖,真是贪得无厌。宣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我犯了错误,纠正我是好事,让我知道守法的道理。部下把这张鱼网保存起来,以纪念不忘里革的谏言。

颁布世界最早的环保法

周文王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它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此外,周代还制定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野禁》和《四时之禁》。

秦朝的《田律》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环境保护法律文献,它有一部分专门讲述资源与环境保护,包括古代生物资源的保护。

而明清两朝的法律则多沿用唐宋以来的法律,都涉及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令并有所发展,如清代还设有专管水利的官员,并设堡专门保护水道、河堤,这种办法一直沿用至今。

建立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

汉唐时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已发展到较高水平,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国土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整治。尤其是在唐代,山林川泽、苑囿、打猎、城市绿化、污水排放、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等都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

《唐律》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通过设置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这对保护祖国的秀丽山川起了很大的作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后明朝宗室待遇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宗室待遇变化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六月二十六日,成祖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七月十二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十

  • 方孝孺真的被诛十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看历史剧,我们比较常听到的都是诛九族,诛九族一般也是最严重的处罚了,不过在明朝期间,方孝孺被罕见的诛了10族,这到底是有什么血海深仇?古代人要是连带诛族人的话也是非常倒霉了,自己的亲戚也要跟着一起被斩,这位方孝孺到底是什么来头,能让朱棣下命令来个诛十族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众所

  • 2008年5月20日:蔡尚思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蔡尚思,号中睿,1905年11月10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诗敦村。他的老师有梁启超、蔡元培、陈垣等。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历任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复旦大学、沪江大学、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历史

  • 1991年1月9日:徐中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徐中舒,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在此期间,他受到王国维先生的影响,树立了“新史学”的观念。以后更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将古文字学与民族学、社会学、古典文献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法”发展成为“多重

  • 粉红脚蜘蛛生活习性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粉红脚蜘蛛也称圭亚那粉红脚蜘蛛,从中美洲一直到巴西都有它们的分布,原产地的数量众多,使得每年都有大量野生个体进入世界各地的宠物捕鸟蛛市场。温顺的性格加上不会踢毛使得它们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适合新手第一次饲养尝试的种类。那你们知晓粉红脚蜘蛛主要分布在哪里?饲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吗?种群分布主要分布在中、

  • 巨人粉红脚蜘蛛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粉红脚蜘蛛(拉丁学名:Avicularia avicularia)也称圭亚那粉红脚蜘蛛,原产于圭亚那、巴西、哥伦比亚,最著名和最经典的宠物捕鸟蛛种类之一。中文名粉红脚蜘蛛英文名Pinktoe拉丁学名Avicularia avicularia地理分布南美洲繁殖方式卵生。习性雨林区树蛛蜘。性情温驯。寿命

  • 巨人粉红脚蜘蛛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今年一季度,全国海关在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04种,14000多次。在金陵海关,一批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蜘蛛,在过关时被检测出来。据了解,这些寄递渠道查获的昆虫多为异形宠物爱好者“海淘”回国豢养。粉红脚蜘蛛,拉丁学名:Avicularia avicularia,也称圭亚那粉红脚蜘蛛,

  • 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蜘蛛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今年一季度,全国海关在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04种,14000多次。在金陵海关,一批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蜘蛛,在过关时被检测出来。据了解,这些寄递渠道查获的昆虫多为异形宠物爱好者“海淘”回国豢养。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蜘蛛是什么呢?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简介最大的一只蜘蛛是一只33厘米足展的

  • 孩儿莲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红茴香,(学名:Illicium henryi)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树、黄楠、铁苦散、闷痛香、大香树、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亮红色,1-3朵聚生叶腋或枝顶。耐寒性不强,但在黄河以北,冬季需加保护。在华中为良好

  • 苏州370岁孩儿莲是谁种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苏州东山雕花楼景点的“孩儿莲”迎来盛花期,7米多高的古树上仿若万盏红灯挂枝头。据悉,因其花朵小巧玲珑,花型如倒挂的水中莲花,花色红嫩如小孩儿脸,故被称为“孩儿莲”,其只开花、不结果,繁殖特别难。东山雕花楼的江南第一树“孩儿莲”近日开出数万朵红色的花朵,直径约2厘米,开花时花柄弯垂,呈倒挂形状,如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