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醪糟是什么

醪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88 更新时间:2024/1/31 21:37:07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醪糟。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饮用的饮料。现代米酒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历史由来

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舜千钟。”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

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世纪,中国古代诗人也曾作诗描绘人喝醉酒的情景。至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使酿出的酒中酒精浓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

中国优越的造酒技术,在于最早使用曲来酿酒,并且还发现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浓度,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进熟的并经过浸泡的谷物即可。这是世界第一流的酿酒技术,它酿出了高浓度的饮料。这种技术只是在数世纪前才流传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国。因此,可以讲最早发明米酒的是中国。

发酵原理

酒药

酒药又称酒母或者曲,含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用于发酵多种食物,不同用途的曲其原料、制作方法和微生物成分都有区别。

醪糟的酒曲以籼米为原料,多制成块状,呈白色。主要有效成分是两类真菌——根霉和酵母。

发酵过程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多糖的一种),尤其以支链淀粉为主。将酒曲撒上后,首先根霉和酵母开始繁殖,并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醪糟的甜味即由此得来。醪糟表面的白醭就是根霉的菌丝。

随后,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在真菌细胞内发生糖酵解代谢,将葡萄糖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6H12O6→2 C2H5OH+2 CO2;

然而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提供较多能量:C6H12O6+6 O2→6 CO2+6 H2O;

已经生成的酒精也可被氧化成为醋酸:2 C2H5OH+O2→CH3COOH+H2O;

因此在发酵过程开始时,可以保留少量空气,以便使食用真菌利用有氧呼吸提供的大量能量快速繁殖,加快发酵速度。然而在真菌增殖后,就应该防止更多氧气进入,以致葡萄糖被白白氧化成二氧化碳或者醪糟变酸。

综上,发酵时间需要比较准确控制,恰到好处:过长则淀粉被分解完,酒味过大,像饮料,没有嚼头;时间不够则米尚未酥烂,口感黏,像糯米饭。发酵过程中最好也不要打开,一来氧气会进入,二来可能引起杂菌污染。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米酒的功效与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米酒,古称醪糟,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数倍,这在其他营养酒类中较为罕见,因此人们称其为“液体蛋糕”。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 近视有哪些症状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

  • 帝企鹅是最大的企鹅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也称皇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可达50千克。其形态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鲜黄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

  • 十大点球趣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点球虽然残酷,但是点球那一瞬的故事仍然带给我们胜负以外的欢笑。十大点球趣闻1:球鞋“暗器”——1995年奥运会南美区预选赛厄瓜多尔-委内瑞拉这或许是足球史上最荒诞的点球经历。厄瓜多尔在比赛中获得一次点球机会,主罚的马坦巴大力将球射出,皮球居然和鞋子相继飞进了球门,当时主裁判认为马坦巴有故意用球鞋迷惑

  • 点球规则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点球Penalty kick,全称:罚球点球。当比赛进行中,一队在本方罚球区内由于违反了可判为直接任意球的十种犯规之一,被判罚任意球,应执行罚球点球。罚球点球可以直接进球得分。在每半场比赛或决胜期上下半场结束时,应允许延长时间执行完罚球点球。位置1、足球:放定在罚球点上。罚球点距离球门线12码(约1

  • 南方人都是怎么防潮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这几天,大半个中国都在下雨。想起达达乐队有首歌叫《南方》,里面有句歌词:“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尤其是春天,湿嗒嗒的雨水缓缓地下,一觉醒来,如入蓬莱仙境,四顾茫然:“花非花,雾非雾。”“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看不见哪里有出路。在南方,春天的世界叫“湿”与远方。春潮来袭,最怕的还是回南天

  • cue是什么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CUE,网络流行词,该词经常被用在综艺节目当中,指点请对方接话、表演交接转换的意思。引申含义作为网络语的该词,是一个英语单词,其意思是提示,给某人暗示,线索。经常被用在综艺节目当中,用法通常是突然被cue到,谁谁谁被cue到,其含义一般是指点请对方接话、表演交接转换的意思。在闽南语中,这个音(kju

  • 磁带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磁带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其他信号的载有磁层的带状材料,是产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一种磁记录材料。通常是在塑料薄膜带基(支持体)上涂覆一层颗粒状磁性材料或蒸发沉积上一层磁性氧化物或合金薄膜而成。曾使用纸和赛璐珞等作带基,现主要用强度高、稳定性好和不易变形的聚酯薄膜。定义英文名称:magneti

  • 磁带的分类与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磁带,作为承载一个时代记忆的载体,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即从最初的数据存储到主流的音乐存储介质。分类磁带按用途可大致分成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带和仪表磁带四种。录音带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是用量最大的一种磁带。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成盒式录音带,由于具有轻便、耐用、互换性强等优点而得到迅速

  • 磁带的工作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为什么磁带可以存储音频信号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原来,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实际上就是许多铁磁性小颗粒。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带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