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生物入侵该如何防治

生物入侵该如何防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7 更新时间:2024/1/29 15:56:06

生物入侵对生态危害巨大,需要严防死守生物入侵。

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

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

该评价系统根据待引进物种的有关信息、生物学特征、繁殖传播方式以及气候参数等情况,设计49个问题,通过问卷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再对每一问题的回答给出得分,将所有问题的得分相加,根据最终的得分与标准值的比较来决定是否引进该物种。一般包括三种结果:

一是允许该物种进口;二是不允许该物种进口;三是需要对这一植物进行更多的评价。

通过这样一种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可以表明生态系统受引进物种影响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危害生态系统的杂草被引进。

中国长期以来对于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仅仅是由检疫部门根据检疫目录进行病虫害及疫种的一般性检疫,如果外来物中本身没有病虫害,或本身不是疫虫、疫草,则一般却可以安全过关。

因此,对于首次引进或短期内不能发现其危害性的有害生物,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导致一大批有害生物堂而皇之地被引进中国。这个问题已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2000年12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设专章规定了“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采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结合的立法开展风险评估制度。

跟踪监测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中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既不会对中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

综合治理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国际法规

外来物种入侵作为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组织已制定了关于如引进外来物种、如何预防、消除、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各方面的指南等技术性件。

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先后建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及指南,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努力加强该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御能力及综合治理能力。

1982年~1988年,众多科学家开始在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组织下就外来物种入侵的本质开展讨论。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有关生物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公约。

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公约》第8条明确规定:“必须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同时《公约》还要求每一缔约国应直接或要求其管辖下提供《公约》所规定生物体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将该缔约国在处理这种生物体方面有关使用和安全的任何现有资料以及有关该生物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任何现有资料,提供给将要引进这些生物的缔约国。

此外,与控制外来物种密切相关的两个国际规则:SPS协议以及TBT协议也都明确规定,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为保护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可以设置一些技术壁垒,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事实上,对于抵御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早在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里已明确规定,各国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新的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和有害的变化。

总的来看,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目前已通过了40多项国际公约、协议和指南,且有许多协议正在制定中。

虽然许多公约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约束力,虽然各国在检疫标准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矛盾,但这些文件仍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正在更加积极致力于加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合作。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白臀鹿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白臀鹿(学名:Cervus elaphus macneilli)是马鹿的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故称“白臀鹿”。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它的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

  • 白臀鹿生活习性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白臀鹿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中国国家保护级别:二级白臀鹿群居,特别在夏季,仅活动于数个“睡窝子”之间的狭小范围,特别喜欢灌丛、草地等环境,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食物比较贫乏,也能在荒漠、芦苇草地

  • 反垄断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是当一个公司的营销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时候,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所采取的一种干预手段。在19世纪末期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反垄断就成为了各国规制的对象,各国均采取严厉的立法来进行反垄断的法律规制。中国自加入WTO以后也积极担负反垄断的责任,2011年

  • 胎盘吃了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如果真的理解胎盘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人想吃“紫河车”了。胎盘的起源,是大概9000万年前,有些逆转录病毒侵入了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这种情况打个比方,就类似HIV病毒导致的转基因事件。然后呢?反正整合呀突变呀,有些动物挂掉了,有些动物挺住了。很多代以后,胎盘这玩意它就出现了。这东西起源就挺

  • 二叠纪末地球生命大灭绝或因镍雾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约2.5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命灭绝事件,超过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消失。主流观点认为,这与西伯利亚“超级火山”喷发相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发现,火山喷出的“镍雾霾”可能是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地球上曾发生5次大灭绝,其中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的第3次最惨烈。在

  • 地球上发生过几次生物大灭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寒武纪大爆炸以来,也就是显生宙时期,地球共发生过五次大灭绝事件。而显生宙之前的生命历史细节已难以考证,像24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导致了大量厌氧的古细菌和真细菌消亡,但由于化石证据稀缺,灭绝程度到底有多惨烈已经无法证实。第一次: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事件时间:古生代奥陶纪末期,距今4.5至4.4亿年前。

  • 静电对人有没有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什么是静电?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柳絮过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多地进入飞絮盛飞期,不少人会出现鼻子痒、眼睛痒、反复打喷嚏、流清水样的鼻涕等症状…如果不断出现上述情况,要注意可能是花粉过敏了。柳絮过敏是指一些人群对柳絮过敏的反应,柳絮引起的过敏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柳絮被吸入鼻腔后,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应,皮肤上也会出现过敏性反应,如皮肤瘙痒、眼

  • 地球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地球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每一次基本都灭绝了大部分的生物,最后经过漫长的进化,新的生命物种出现后再一次迎来生物大灭绝。那么导致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又称奥陶纪生物大灭绝,此次灭绝事件导致约85%的物种灭绝。这个时候海洋生物十分繁盛,地

  • 铜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发现一处,西汉时期大型墓地。出土了80多件精美的汉代铜镜,这些铜镜保存良好,纹饰清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新发现的大堡子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高庄镇。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共清理墓葬400多座,出土了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等各类遗物2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