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马为什么喜欢待在水里

河马为什么喜欢待在水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90 更新时间:2024/1/19 19:54:43

河马是有蹄动物中唯一一种水陆两栖的。那么河马为什么无法长时间离开水呢?

生理上的原因:高度依赖水

首先,河马必须大量喝水。河马消化道与其他偶蹄类的一个显著区别是结肠很短,而且没有盲肠,这一段是负责吸收水分的。这就导致河马对水分的吸收效率特别低下,粪便含水量达90%以上,它必须大量喝水才能满足身体对水的需求,否则就会脱水。

其次,河马的皮肤娇嫩,在阳光照射下很容易被灼伤或干裂。为了适应水生生活,河马皮肤做了相应的改进,通体光滑无,以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有得必有失,这种皮肤的弊端是缺乏保护,对阳光很敏感,尤其是热带非洲的阳光还那么毒。因此河马需要泡在水里保持皮肤湿润,从不敢离开水源太久。

当河马长时间远离水源时,皮肤表面会分泌一种红彤彤的、被称为“汗血”的液体。实际上,这种液体既不是汗,也不是血,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酸性色素。汗血具有防晒霜、保湿霜抗生素三合一的功能,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再次,河马代谢率很低,适合一个比较小的生活圈子。河马代谢率低,通俗地说就是吃得少,不爱动。做个对比,河马每天进食5小时,而白犀牛每天进食12个小时。一头1.3吨的河马,每天吃13千克草料就够了,而同样重量的白犀牛每天需要26千克草料。

这主要是由于河马的消化道结构比较特殊。河马那个大牙对吃草毫无用处,还会碍事。当嘴巴闭合的时候上、下犬齿是相互锁住的,不能侧咀嚼,咀嚼效率异低下。与其他偶蹄动物一样,河马依赖前胃中共生的消化菌群消化植物,由于它的咀嚼能力很差,作为补偿,它前胃中的微生物活性更强。

河马咀嚼效率不行,想通过增加食物摄入量来获取更多能量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共生微生物处理食物需要一定时间,吃得多只会导致食物过快通过消化道,消化效率降低。所以河马干脆少吃,好好进行消化。它住在水里,吃的是水边的青草,水和食物挨得很近,不用走太多路就都能获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能量。

进化上的原因:半水生祖征

传统上河马被归于偶蹄目,但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它最近的亲戚其实是鲸和海豚。因此,一些学者主将鲸目与偶蹄目合并,称为鲸偶蹄目。该目分四个亚目,除鲸-河马型亚目外,其他三个亚目按与河马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反刍亚目、猪亚目和胼足亚目。

鲸与河马的共同祖先与其他偶蹄类分化已久,它们的共同祖先就是半水生的,出现在距今6000万年前。从那时起河马就没离开过水,因此它的半水生习性是继承了祖征。约5400万年前,原始的鲸-河马型动物分化为两支,一支为鲸和海豚,另一支为石炭兽和河马。到260万年前的上新世末期,石炭兽全部灭绝,只留下了河马孤零零地存活至今。

河马有很多特征适应水栖生活。首先,它皮很厚,能隔热,一头1.4吨的河马皮肤最厚的地方居然达到了3.5厘米,这对在水里维持体温很有帮助。其次,它的鼻子、眼睛和耳朵都是长在头顶上的,当它泡在水里的时候,只要把头顶露出水面就可以洞悉水面环境。

而且,河马潜水的时候耳朵和鼻孔都可以完全闭合,它的闭气能力很强,只需要每隔5分钟浮出水面换一次气。河马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可以在水下进行,交配的时候雌河马完全淹没在水下,幼仔在水下出生,哺乳也可以在水下完成。河马还能在水下睡觉,下意识地浮出水面换气而不会醒来。

然而,与它的近亲——鲸相比,河马对水的适应能力又是远远不及的。它根本就不会游泳,只能用脚蹬河底,在水中跳跃前进。而且,河马的主食是岸边上的青草,而不是水生植物,也就是说它的饮食无法脱离陆地的限制,因此专家把河马称为半水生动物。

行为学上的原因:躲避敌害

河马通常在晚上上岸觅食,晚上没有灼热的阳光,但河马依然不敢长时间离开水,因为它最大的敌害狮子也是在晚上活跃。由于河马体型过于巨大,而且长时间呆在水里,狮子很少能捕杀河马。

在旱季,河马有时无法从岸边获取足够食物,可能远离河岸达4千米。这时候如果遇上狮子就很麻烦了,河马在陆地上行动颇为笨拙,一旦狮群的力量能阻止它下水,河马会很快因脱水、体力不支而失去抵抗能力,被狮子活活啃死,尤其小河马的处境更危险。所以,河马在晚上也不敢长时间离开水。

河马选择半水生生活是占据未开发的生态位,非洲食草动物都是陆生的,淡水里的就只有河马一种,这是河马繁荣至今的奥秘。然而,对水的高度依赖,也限制了河马的分布和扩散,今天河马就仅见于非洲,历史上见于欧亚,但从未进入过北美。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河马为什么要打哈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河马是陆地上体型巨大的哺乳动物。河马经常会张大嘴巴,看起来像在打哈欠一样,河马为什么要“打哈欠”呢?河马的体长足有3.5—4.5米,体重更是达到了3000—3500千克!不过,河马长得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一1.65米,勉强有大象的一半高。在它的前后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个脚趾,趾尖

  • 勺嘴鹬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勺嘴鹬是鹬科勺嘴鹬属鸟类,小型涉禽,体长14-16厘米。嘴黑色,嘴基平扁,先端扩大呈铲形。夏季上体黑色,具棕红色羽缘。头、颈、胸棕红色,胸具黑色斑点,其余下体白色。冬羽背面灰褐色,具黑褐色羽轴纹。额和眉纹白色,贯眼纹黑褐色。下体白色,胸侧具黄褐色纵纹。飞行时翅上有一窄的白色翼带,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

  • 为防止饺子粘皮煮饺子时可以加少量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为防止饺子粘皮,煮饺子时可以加少量?食盐饺子是汉族传统美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尤其是在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在华夏祖先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一带,它已传承了数千年。煮饺子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食盐,好处可是很多的,不光是能起到让饺子不粘锅、不连皮,还能够减

  • 双星伴月是什么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双星伴月,是指两个星体和月亮,如金星、木星和月球,或者土星、木星和月球等,同时在夜空中被观测到的天文现象。月球大约每月围绕地球运转一周, 这个过程中,月亮会依次经过一些明亮的行星,形成所谓的‘行星合月’。 虽然“合月”天象每月都会发生,并不稀奇,但每次“合月”时行星和月亮的相对位置会有所不同,距离远

  • 2021年天琴座流星雨最盛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天琴座是北天银河中最灿烂的星座之一,因形状犹如古希腊的竖琴而命名。它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列出的48个星座之一,也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定的88个现代星座之一。天琴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天琴座与武仙座之间,活跃期从每年的4月16日持续至25日。最大期在4月22日,因此也称为4月天琴座流星雨,而因辐射点在

  • 6G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在全球范围之中,5G时代可以说已经在缓慢开启了,不少人对6G又充满了向往,因为它的速度更快,我们进行了对4G到5G的升级,以及对6G的探索与研究,无非最大的改变就是关于“速度”的问题。然而曾经不少人说,马斯克的SpaceX星链网,就是为了跳过5G进入到6G时代,大家都知道,网络是一步一步升级的,包括

  • 月掩火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4月17日20时左右,中国海南省、云南省西南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将可以看到月掩火星现象。月掩火星是什么掩星是星球之间遮挡现象。多指行星遮挡恒星或卫星掩拦行星。比如月球遮挡住火星称月掩火星,类似地有月掩木星,月掩金星等。而对更遥远的天体,也会发现掩星现象,这是发现外太空星系中的行星的好机会。当某颗星与

  • 为什么一听到水流声就想小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这样的感觉:一听到水流声就会产生尿意,具体来说,有很多种情况。比如,有的人在洗澡的时候会产生小便的冲动,有的人在灌热水的时候,有的人在用水龙头洗手的时候……除了在“急不可耐”的情况下会抱怨这是什么鬼反应外,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习惯于此,不在意它的。那为什么我们会对水流声具有这种奇特

  • 巨石被精准切成两半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在沙特阿拉伯泰玛绿洲南部,距离15号公路约15千米不要的位置,有一个让全世界考古学家都目瞪口呆的阿纳斯拉巨石(Al Naslaa)巨石,看起来在很久以前应该是一块完整的巨石,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完美地切成了两半,刀口整齐犹如激光切割,那两半还刚好完美保持平衡!阿纳斯拉巨石(Al Naslaa)到底是

  • 2100年的冬天仅有31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从1975年,华莱士·史密斯·布勒克提出全球变暖至今,已经有大量的人类与国家受到了影响。全球各地的野火燃之不尽,大量动物岌岌可危,两极的冰川与动物尤为明显。2021年2月,《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中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全球变暖的缘故,夏天一直在延长,冬天一直在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