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伊阙是今天哪里

伊阙是今天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63 更新时间:2024/1/19 9:46:13

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

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东山)、龙门山(西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像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

隋炀帝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沿用至今。

名胜史迹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

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东周时期,西方的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起来,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就是位于中原要冲的韩魏两国。公元前307年秦军占领宜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秦国乘齐、魏相持之际,蚕食中原要冲的韩、魏土地。周赧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4),秦左庶长白起率军夺占韩地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继续向韩、魏进攻。韩、魏以公孙喜为主将率联军24万进据伊阙迎击。

伊阙为韩、魏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其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秦军兵力不及联军一半,联军已据险扼守,呈对峙态势。次年,白起升任左更,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

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俘公孙喜,攻占伊阙,夺取五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炀帝建都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登基称帝,决定把国都建在洛阳。《元和郡县图志》载,杨广带着群臣,登上邙山之巅,眺望伊阙之塞,大发感慨:“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

很多大臣面面相觑,有一个名叫苏威的大臣站了出来,说:“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隋炀帝龙颜大悦,顺势和大臣们商议起了建都洛阳的事。建好的都城正门就对着伊阙,加上皇帝一向喜欢自称真龙天子,之后伊阙便改称龙门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仿生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仿生的目的就是分析生物过程和结构以及它们的分析用于未来的设计。仿生的思想是建立在自然进化和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人类仿生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它们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以自己直立的身躯、

  • 洛阳龙门山是什么山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龙门山(The Longmen Mountain,용문산)位于洛阳城南的伊阙峡谷中,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龙门山原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禹凿龙门,使之分为东西两半,龙门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专称“香山”,而龙门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龙门山海拔303.5米,属熊耳山脉分支。地形上属低山丘陵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郑军议战1659年(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南京,惨败而回。郑军元气大伤,郑成功感于清朝统治逐渐稳固,而郑军困守思明(厦门)孤岛粮草匮乏,难以提供数万大军给养,开

  • 新发现的4.1亿年前鸭吻鱼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合作,在曲靖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徐家冲组盔甲鱼类化石中研究发现“橄榄纹曲师鱼”,成果论文近日已由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远古时期鱼类化石研究,是古生物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颇受关注。中国科学家团队最

  • 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横渡海峡1661年(永历十五年)阴历二月,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在金门“祭天”“礼地”“祭江”,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一切准备就绪,船舰将士集结于料罗

  • 荷军如何应对郑成功收复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荷军备战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为揆一(Frederik Coyett),驻守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另有地方官猫难实叮(Jacob

  • 郑成功巧渡鹿耳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巧渡鹿耳门荷军的据点台湾城、赤嵌城位于台南市。这里海岸曲折,两城

  • 盔甲鱼类是什么物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盔甲鱼类为东亚特有的无颌类化石。无颌类的一个重要支系,头甲一块,具腹甲,无发电区,感觉沟发育,胸角一对或两对。盔甲鱼类在中国南方分布很广。它兼有骨甲鱼累和异甲鱼类的某些特征。分布于宁夏中卫县香山沙堂家红石湾。晚泥盆世,中宁组上部(沙流水组上部)。发现命名盔甲鱼类是无颌鱼类“甲胄鱼纲”下的一个类群,该

  • 郑成功迫降赤嵌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成功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迫降赤嵌城赤嵌城军队胜登陆,包围了赤嵌城荷军,并割断了赤嵌城与台湾城之间的联系。当时,坐镇赤嵌城的荷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属下兵力约400人,龟缩在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