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了杨修,却留下了威胁巨大的司马懿,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杀了杨修,却留下了威胁巨大的司马懿,这是为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49 更新时间:2023/12/15 12:49:27

在影视剧《军师联盟》中有两位非常出彩的人物,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是杨修。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演义小说中,二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历史上的他们也是如此。曹操临终前,斩杀了杨修,却留下了狼顾之相的司马懿,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操对于此二人的观察也十分透彻,杨修虽然有才但却未被曹操看出太大的野心,司马懿却不一样,曹操一早就看出了他的“鹰视狼顾”之相,曹操也知道拥有这种面相的人会对自己以及子孙们的统治造成威胁。

那么,为何曹操还是杀了杨修,留下了威胁巨大的司马懿呢?

曹操之所以杀掉杨修,一是因为杨修的性格的确是令曹操讨厌,曹操有杀一儆百的意思。另外杨修在夺嫡斗争之中站在了曹植这边,站错了队,而这让曹操极为反感。而司马懿却与杨修不一样,他性格隐忍沉稳,适合朝堂斗争的需要,在夺嫡斗争中又站在了胜利者曹丕这一边,自然容易保全性命。

另外曹操之所以留下司马懿,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人才,因为当时的诸葛亮已经成为曹魏巨大的威胁,只有司马懿才能对付得了诸葛亮。

首先,演义中对于杨修之死进行了很细致的描述,总而言之,演义中的杨修非常聪明,但是恃才放旷,喜欢自作聪明。但杨修却不明白曹操身为领导喜欢聪明的下属,但是从来都不会喜欢自作聪明的下属。杨修聪明有才,尤其是文采风流,在当时文人一脉中颇有盛名。但是当时的文人集团有很多人都对曹操很是不屑,恃才傲物者众多,比如说孔融。曹操对于这样的人本身没什么好感,更何况杨修总是能猜透曹操的心思,对于这样的人曹操如何能不厌恶?

曹操作为曹魏的掌舵人,手下谋士众多,程昱荀彧等人何其聪明,自然能猜透曹操的心思。但是他们从来都是看破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曹操多疑,领导的心思是不能随便点破的。但是杨修却不一样,无论是阔字谜事件还是一合酥事件,杨修都当众揭穿了曹操的心思,不过这两件事情毕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鸡肋事件关系到曹操的对外军事行动,这算是彻底惹到了曹操。

在攻打汉中的时候,曹操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局面,当曹操说出“鸡肋”二字的时候,杨修竟然让人收拾行装准备返回,还解读出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这可以说是明摆着猜中了曹操的心思,加之曹操因为攻打汉中的不顺而心情烦躁,撞到枪口上的杨修被杀也就没什么意外了。

第二,杨修参与了夺嫡斗争之中,这也是被杀的原因之一。杨修文笔好,与曹操的儿子曹植私交甚好,也是坚决拥护曹植的文人之一。为此,聪明的杨修不断为曹植的夺嫡之路出谋划策。然而,任何一位君主对于臣子参与夺嫡斗争都是很难容忍的。更何况曹操经过一番考察之后,还是觉得曹丕更适合做继承人,那自然就更不愿意看到杨修帮助曹植对付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杀他是必然的。

而司马懿与杨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首先,杨修自负聪明,自以为是,而司马懿知道曹操疑心,自己便四处做小伏低,隐忍不发,平时兢兢业业地工作,暗中等待时机。所以即便是曹操想要对付司马懿,也很难找出司马懿的错处。

第三,司马懿非常清楚,曹操虽然喜欢才华横溢的曹植,但文人气质的曹植根本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曹操即便是在喜欢曹植这个儿子,也不会让他接班。曹丕才是各方面都符合继位的继承者,所以司马懿早早地便投靠了曹丕,为曹丕的夺嫡之路出力。

司马懿出身世家大族,有他的支持,曹丕夺嫡的胜算会更多,曹操也希望曹丕将来继位之后能有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样地位会更稳固,所以他不会轻易杀掉司马懿。

第三,曹操在晚年之时,刘备占据汉中与蜀地成为了曹魏一大对手。刘备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诸葛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这样一位天纵奇才必须要有一位能够克制他的人,司马懿就是最好的人选。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有才华,更重要的是他隐忍、克制、沉稳的性格,是对付诸葛亮最有利的武器。

事实证明,曹操没有看错人,后来的司马懿有利地阻挡了诸葛亮的北伐之路。但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这种性格,为司马氏篡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曹操留下司马懿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标签: 曹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最赚钱的工作点钞员 一年可以拿到几十万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银子,历史解密

    在中国封建社会,各行各业有喜悦也有自己不言而喻的烦恼,作为朝廷官员,他们的腐败很多的时候可以终结一个朝代的进行,在当时腐败之风盛行,在朝廷想尽办法阻碍他们的腐败,却还是挡不住人民的智慧,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些工作在清朝底层的工作人员,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是一年收入的数量确实相当的巨大。这些人就是清朝

  • 揭秘兵马俑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秦始皇要做兵马俑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兵马俑,秦始皇,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其实挺尴尬的,因为目前着兵马俑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都还不确定。目前史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兵马俑的主人是秦宣太后芈月。其依据有很多,比如兵马俑刚刚出土时,是彩色的,而且发髻风格偏向楚国。秦国尚黑,且芈月正是楚国人。还有兵马俑兵器乃是青铜材质,从时代上来讲,更符合芈月时期。秦始皇的时代铁器已

  • 古代当刽子手都有什么规矩吗 这些规矩都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刽子手,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有一种依靠杀人来养家糊口的职业。这个职业人的人都是面相凶狠,手里拿着阴森的大刀,向跪在地上的犯人砍去,这个神秘的职业就是刽子手。能担任这个职业的人没有过硬的胆识是无法完成任务的,刽子手砍头时有一个默认的习惯,就是砍头刀再钝也要接着砍头,绝对不能磨刀。这就导致有的罪犯一刀砍不死还要补的,这样以

  • 灌婴平定诸吕叛乱,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灌婴,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灌婴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要说西汉初年的名将,谁最有名,那一定就是韩信,但是他的下场不好,与另一个将领的结局完全不同,这位将领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在刘邦成立西汉之后得享侯爵之位,他就是和周勃、陈平齐名的灌

  • 如果宋太祖当初迁都到长安会怎么样 能改变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长安,历史解密

    首先要说明下,在宋太祖在位时,他并没有考虑迁都长安。当时的长安历经战乱,已经残破无比,迁都的成本太高,国家根本无力负担。他考虑的对象,是洛阳。如果以军事角度说,倘若宋太祖的迁都愿望成真,北宋王朝后来的靖康之耻,确实很有机会避免。当时的洛阳,北面靠山西临潼关,东临齐鲁江淮,可以说是中原十分重要的战略要

  • 就是在阿姆斯特阿丹,你也理解不了这样的共享女友?她便是夏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夏姬之乱河南商丘柘城夏姬墓,埋葬着一位春秋时期作风比宣太后还令人瞠目结舌的女人。她就是春秋四大妖姬之一的夏姬。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因为嫁给陈国的司马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御叔死得比较早,与夏姬有一子夏征舒。她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创下了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战绩。这样的战绩放在任何时代里,

  • 开国皇帝最想杀谁?李渊与李世民会想打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当年隋炀帝倒行逆施,李渊起兵,天下英豪云集,两年就干掉了隋朝,成为了开国的唐高祖,但这也是他悲剧的开始。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成就无疑是最耀眼的。但是对于他的继承者们,他心中也有着好恶之分。那么,如果给李渊一个和唐朝历代继承者相聚的机会,他最想揍谁呢?其实答案是非常明显的,李渊他最想抽谁?这还用问

  • 揭秘:刘伯温真的是被谋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伯温,明朝,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只要一提起.刘伯温的死因,就会想到是胡惟庸这个小人害死的,然后让朱元璋安的罪名中,其中就有一条毒害刘伯温,就这么给杀了。但专家近些年来研究发现,胡惟庸可能是当了个冤大头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刘伯温是在洪武八年发的病,结果三个月之后就死了,起初朱元璋听说刘伯温病了,马上就吩咐胡惟庸带

  • "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保初,清朝,历史解密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

  • 同样都是削藩,为何汉景帝可以成功,明建文帝却落得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汉景帝是汉朝第四位皇上,建文帝是明代地微微皇上。两者都做为皇朝早期的皇上,又遭遇1个一样的难题,如果说全国各地藩王做大,上了迫不得已撤藩的程度。但这俩位皇上的下场却不同,汉景帝平定了七王之乱,平稳了皇权,而建文帝却败给了燕王朱棣,遗失帝位没有了降落。那麼一样是撤藩,为何2个皇上1个取得成功了,1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