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玉门鞘蠊是什么科属

玉门鞘蠊是什么科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741 更新时间:2024/3/9 9:58:42

玉门鞘蠊科(Umenocoleidae)是当今争议最大的昆虫化石类群之一。从外表上看,玉门鞘蠊体长约1-2厘米,其头部及胸部为深棕色,前翅为浅棕色,头部圆柱形,胸部近似方形,靠近后缘有一条深沟,前翅上的翅脉不平行,后翅未折叠,腿比较粗壮,看上去就是一只迷你版的蟑螂,但是它的身体表面分布有密密麻麻的小凹坑或小瘤点。

中国、德国、英国古生物学者最近在我国甘肃玉门发现一种1.1亿年前的原始昆虫——玉门鞘蠊。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玉门鞘蠊在分类学上与蟑螂、螳螂、白蚁有亲缘关系,称得上这些昆虫的“远古亲戚”。

概述

玉门鞘蠊科(Umenocoleidae)最早发现于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是当今争议最大的昆虫化石类群之一。

该类群先后被不同学者归入鞘翅目基干类群、蜚蠊目、革翅目、螳螂目等完全不同的目级单元,而主要原因在于其前翅与鞘翅目基干类群、网翅总目(包括蜚蠊目、螳螂目及传统意义上的白蚁)的一些类群原革翅目的前翅在脉序上非类似。

近年,部分欧美学者认为玉门鞘蠊科应当仅包括其模式属——玉门鞘蠊属(Umenocoleus),将其再次归入鞘翅目,并认为该科是鞘翅目其类群的姊妹群;

而仍有学者坚持将其归入网翅总目。若新分类为真,玉门鞘蠊的分类地位在鞘翅目的起源及早期演化上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玉门鞘蠊的分类地位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形态特征

研究团队对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发现的三块新的玉门鞘蠊化石进行了研究,并重新研究了吉林下白垩统大拉子组的多脉玉门鞘蠊(Umenocoleus nervosus)模式标本和两块保存于缅甸琥珀中与弯脉玉门鞘蠊关系密切的昆虫化石。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人员发现玉门鞘蠊前翅上的杯状凹陷虽然在肉眼上类似于鞘翅目基干类群和现生的原鞘亚目鞘翅上的窗格结构,但其微观结构明显不同。

所属亚种

研究人员进一步选取了72个特征和36个类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玉门鞘蠊是网翅总目内一类特化的类群,与近期新发现的奇翅目近缘。玉门鞘蠊硬化的前翅极有可能是与鞘翅目基干类群和现生的原鞘亚目趋同演化的结果。

研究还发现,玉门鞘蠊虽然在早白垩世时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但之后很快就走灭绝,这很可能与裸子植物的衰退和多食亚目甲虫的兴起有关。玉门鞘蠊与奇翅目一样,是网翅总目占据新的生态位的又一次失败演化试验。

灭绝原因

在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玉门鞘蠊经遍布全球,兴盛一时。但在随后的2000万年内,它们又迅速灭绝,销声匿迹。

根据推测,玉门鞘蠊由盛转衰,可能与当时全球的生物环境变化有关。这一时期,可以被它们食用的裸子植物大量减少,而金龟子、萤火虫等“对手”昆虫又繁盛起来。玉门鞘蠊的生存需要逐渐无法满足,最终被进化所淘汰。

远古亲戚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玉门鞘蠊在分类学上与蟑螂、螳螂、白蚁有亲缘关系,称得上这些昆虫的“远古亲戚”。

新发现的化石共有3块,每块化石上各有1只玉门鞘蠊昆虫标本。形态上看,玉门鞘蠊头部呈圆柱形,胸部近似方形,腿部粗壮,很像“迷你版”蟑螂。但是它的身体表面分布有密密麻麻的小凹坑,这些凹坑大大加强了翅膀的硬度,因此玉门鞘蠊虽然长得像蟑螂,却拥有甲虫一样坚硬的翅膀。

研究团队还选取了玉门鞘蠊的72个典型特征,与36个昆虫类群进行了分类学比对。结果显示,玉门鞘蠊与现在的蟑螂、螳螂、白蚁等关系密切,可以认为是这些昆虫的“远古亲戚”。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SpaceX星舰从万米高空飘落软着陆稳稳站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SpaceX星舰原型(代号SN10)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成功进行了高空飞行测试,这是SpaceX星舰原型第三次挑战10公里级高度,也是首次成功软着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不过,SN10在落地后不久着火倒地,但这已经不太重要了。首先星舰飞行到最高点,随后进行姿态调整,使腹部冲

  • 无边界条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剑桥大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1981年提出了一种既自洽又自足的无边界宇宙学。这个理论中,宇宙中的一切在原则上都可以单独地由物理定律预言出来,而宇宙本身是从无中生有而来的(量子意义上)或者没有起源(经典意义上)。无边界宇宙这个理论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础之上,涉及到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和量子

  • 奇点是怎么诞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物理上把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称为奇点。空间和时间具有无限曲率的一点,空间和时间在该处完结。经典广义相对论预言奇点将会发生。在具有合理物质源的广义相对论的经典理论中引力坍缩情形中的空间-时间奇性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情形下奇点必须存在——特别是宇宙必须开始于一个奇点。但由于理论在奇点处失效,所以不能描述

  • 霍金辐射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霍金辐射(英语:Hawking radiation)是以量子效应理论推测出的一种由黑洞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此理论在1974年由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有了霍金辐射的理论就能说明如何降低黑洞的质量而导致黑洞蒸散的现象。而因为霍金辐射能够让黑洞失去质量,当黑洞损失的质量比增加的质量多的时候就会造成缩小,

  • 为什么说草莓不是水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草莓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水果,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保健功效。不过你知道吗,草莓并不是水果,甚至不是一种莓?正常意义上来说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草莓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

  • 奇点定理的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确切地讲,奇点定理的证明是要通过这对彼此矛盾的结果来论证以下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成立:时空是测地完备的。强能量条件成立。一般性条件成立。时空满足时序条件。时空中存在一个非时序点集S,使得E+(S)与E-(S)紧致。限于篇幅,我们只能简单叙述一下论证的思路。在上述五个条件中,1~3是第三节所介绍的证明奇

  • 引力奇点是怎么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引力奇(qi)点,也称时空奇点或奇点,是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引力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在这个点,目前所知的物理定律停止适用。作用当前的理论推测,当一个物体落入黑洞里并趋近位于中心的奇点时,这物体会因不同部位受到增强的吸引力而被拉长,或称面条化,最终完全失去维度并无可挽回地消失于奇点。外

  • 大爆炸宇宙论的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

  • 恐龙足迹化石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恐龙足迹作为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是由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化石,它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化石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

  • 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大爆炸开始时:约150亿年前,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称为奇点。空间和时间诞生于某种超时空——部分宇宙学家称之为量子真空(假真空),其充满着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相符的量子能量扰动。大爆炸后10-43秒(普朗克时间):约1032度,宇宙从量子涨落背景出现,这个阶段称为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