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强沙尘暴背后是被吞噬的蒙古国

最强沙尘暴背后是被吞噬的蒙古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4/4/8 16:16:54

3月15日,一场强沙尘暴袭击了半个中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批航班因此延误,北京街头黄沙漫天的照片从微信朋友圈一路刷屏到各大国际媒体头版。气象部门的数据分析表明,这场沙尘暴在中国境内达到了十年以来最大强度,也是本世纪初北京遭遇沙尘暴威胁、大量防风固沙措施全面落实以来,北方城市少有的一次与强沙尘暴的“亲密接触”。

但当人们从惊悚照片与网络调侃中回过神来,开始追问沙尘暴的源头,全世界才突然发现:

同一场沙尘暴在它的发源地蒙古国开始于3月13日,已经造成至少10人死亡,失踪人数一度超过五百,搜救仍在进行,另有数十座建筑受损,牲畜死亡预计将超过1200头。14日起,蒙古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其网站上更新多条援救消息,但直到15日早上黄沙直扑北京以后,蒙古才作为“袭击北京的沙尘暴的起源地”而获得了依然为数不多的关注。

这或许也是过去二三十年蒙古国处境的一个缩影:在周边邻国对于空气污染气象灾害防治日益重视,东北亚其他内陆地区的荒漠化防治逐渐收获治理成果的同时,乏人问津的蒙古国的状况却在恶化下去。

蒙古正在沙化

夹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蒙古国,眼下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土正在面临荒漠化威胁。如果从地图上看,说整个国家都正在逐渐荒漠发展,也不为过。

按照地理学资料,蒙古国的15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当中,有约10%为森林覆盖,其的大多数地区属蒙古高原,高山草原、干旱平原草原和沙漠草原的总覆盖面积超过80%。但在最近的研究当中,蒙古国面临荒漠化威胁的国土已达总面积的76.8%,面临荒漠化的草场比率达到90%,而真正的沙漠已经占到国土总面积的超过40%。

●1990-2010年蒙古国荒漠化地图/网页截图

沙尘暴形成于春季上升气旋遭遇干燥裸露地表,在严格意义上本是一个自然现象,对于气象意义上在欧亚大陆十分重要的蒙古高原,类似过程的发生尤为突出。但在今天的蒙古国,问题早已不是自然规律所能解释:一项长期观察称1950年代蒙古发生强沙尘暴的频率约为每年五次,但在上一个十年这一频率已经变成三十次;另一项研究则称,1960年代蒙古每年约有20天发生沙尘暴,到1980年代已上升到50天,2010年代则进一步上涨到100天——这已经意味着一年有接近三分之一时间,蒙古人都要活在沙尘肆虐之下。

是什么在改变蒙古?首要因素或许是全球性的气候改变,或更直接地说,是全球变暖造成的更严重的干旱:自1940年以来,蒙古年平均气温至少升高了1.8℃,预计变暖还将继续,这意味着这个本就缺水的地区蒸发量加剧,而干燥天气更有可能长期持续。东北亚跨区域环境合作项目(NEASPEC)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将干旱和风蚀列入造成蒙古荒漠化的四个主要因素之二,俄罗斯学者在2018年发表的一份有关蒙古荒漠化成因的研究当中,也将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列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在中国西北治沙十余年的民间生态行动者马俊河也在回答世界说提问时表示,从经验来看治沙问题上人力仍无法扭转天意,降水量的减少对于任地区都是无法挽回的难题,并非人力所能轻易弥补。2020年11月发表于《科学》期刊上的一篇论则验证了蒙古国史无前例的持续干旱:近年来蒙古国所经历的高温和干旱,在过去二百五十年时间里前所未有。

但另一方面,除了天灾,蒙古国正在经历的还有人祸。

市场化改革之后

与刻板印象相类似,蒙古至今仍大体上是一个农业国:包括牧业在内的广义农业在其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比仍超过20%。另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则是采矿,国家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采矿产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

放牧和采矿,正是这两大支柱产业将蒙古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推向了崩溃边缘。

所有对于蒙古荒漠化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聚焦于过度放牧:蒙古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自1990年至2018年,蒙古全国牲畜总量达到了最初水平的2.6倍。仅从数字上看,特别是比起同期许多周边国家经济经历过的爆发性增长,蒙古国牧业的发展速度并不惊人,问题在于,过去三十年里增加的一倍多牲畜几乎完全是过度放牧的产物——联合国发展署2021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9年蒙古国全国牲畜数量已达7090万,比牧场总承载能力足足超出3300万,不同地区放牧牲畜数量达到牧场环境承载力的2-7倍。

前述东北亚跨区域环境合作项目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过多的牲畜数量与集中化增加被列入了四个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中的另外两项,与此同时,过度放牧在对于持续荒漠化过程的影响程度方面排名第一,36%的荒漠化案例直接来源于此。

牧场的荒漠化反过来又直接造成了牧民的被迫流失:2020年发表的一篇对于荒漠化在蒙古国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指出,自1989年至2018年,调查所及几乎所有的盟(基层行政单位,类似于村)都在发生人口流失,但以行政区划论,大部分地区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弥补了乡村地区的缺口,这正是由于荒漠化迫使许多牧民不得不放弃原有生计,进入城市寻找机会所致。

与之同时发生的则是矿业的野蛮增长。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采矿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直接吸纳了为数不少的流失牧民,以另一种方式对蒙古自然环境施加了更为严峻的破坏压力。

在这二者背后,则是蒙古国在苏联解体后被迫开始的市场化改革:一边是原有的国家计划不复存在,另一边则是改革时期飞涨的生活和生产成本迫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尽管类似的过程发生于这一地区所有国家,但在以游牧为主的蒙古,它还没来得及给所有人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更好的生活,就首先造成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压力。

一个最为直接的例子就是山羊:由于羊绒价格不断走高,牧民增养山羊,山羊啃食草根的习惯加剧草场退化,最终造成荒漠化。在蒙古国,1990年山羊在全部牲畜的占比仅19.8%,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上涨到40.8%。

如何解决?

试图干预蒙古国沙化的努力过去三十年来从未停止。1997年,蒙古国自然与环境部发布了《抗击荒漠化国家行动计划》,其后又逐步建立了沙尘暴气象监测系统和环境保护法律,从1990年到2001年,该国政府在蒙古的14个防沙治沙项目上花费了2,460万美元,2005年又动了全国防沙林项目“绿带计划”,以延缓荒漠化进程。

但很显然,从结果看,所有这些措施都仍远远不够:针对蒙古全国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市场导向,未来将出现增长的产业不但包括山羊养殖和采矿,还包括蔬菜种植,绝大多数接受访问的小牧场主都有进一步扩大养殖数量的计划,由于国内蔬菜价格走高,还有可能将部分草场开垦成为农田。

从其他国家已经发生过的经验教训来看,这对于蒙古已非脆弱的生态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3月13-15日的蒙古国沙尘暴实拍/蒙古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网站

多年治沙的马俊河在采访中结合甘肃本地经验表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河西走廊地区也曾因类似的社会经济逻辑而发生过自发的大规模开荒,随之而来的灌溉需求又造成上下游激烈抢夺水源,最终发展到用水泥修葺河道以防河水下渗,以及大规模超量开采地下水的地步。在甘肃,十几年后这一切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后果,但对于蒙古来说,牺牲环境甚至也没有给当地人带来财富,这更进一步制约了未来生态修复的可能。

而总结各国防治荒漠化的实践经验,核心都指向“克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蒙古的一个小规模试点项目以财政补贴形式,帮助牧民在不减少家庭收入的情况下每年主动将牲畜数量减少5%,目前已获得了初步成果。在甘肃民勤,马俊河和他的同伴们找到的治沙办法也是首先放弃水消耗量大的产业,再在节水基础上逐步增加植被覆盖。

只是,无论方法指导还是现实障碍解决,这些先进且艰难的治沙方案都并非仍有近半人口身在贫困线下的蒙古农牧民们自己所能完成,而已有的援助帮扶措施仍远远不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超过80000岁全球最大生命体正在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永生是所有物种最本质的追求,我们不知道这种最原始的驱动来自于哪里,但却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对于生的渴望。但是永生过于魔幻,对于地球生命来说无法实现,那么就退而求其次,既然肉体无法永恒的存在下去,那么就让基因进行遗传,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因此物种繁衍后代变成了新的追求,有很多种类甚至为了得到自己的后代

  • 魔方等级考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魔方等级考试是国际魔方协会(ICA,International Cube Association)的段位认证考试,协会规定考生拥有某一段位的最高等级,才可报考更高一级。考试费用可不低,EDCB级200元/次,A级350元/次,加起来就是1150元了。国际魔方协会(International Cube

  • 猪坚强还活着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成都建川博物馆内,“猪坚强”躺在“别墅”草堆上,瘦骨嶙峋。“猪坚强”今年4月就将满14岁,如果按猪平均15岁的寿命计算,它已相当于百岁老人。春节前夕,有媒体报道猪坚强已无法站立。照顾它的师傅称,希望它能过完这个春节。目前,它看起来比之前还要瘦弱。猪坚强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

  • 四天工作制优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所谓的“四天工作制”,最初并不是指一周只工作四天,而是每周都有一天可以让员工做自己岗位职责之外的事情。一些欧美国家的政府机构和私企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一周4天工作制。在保证工作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采取一周4天工作制的单位,人们一天要上10个小时的班,而许多人也欣然接受了这种变化。不少人认为,这样一来他们每

  • 汶川猪坚强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14岁猪坚强已瘦骨嶙峋,躺在稻草上无法站立。“猪坚强”躺在“别墅”草堆上,瘦骨嶙峋。“猪坚强”今年4月就将满14岁,如果按猪平均15岁的寿命计算,它已相当于百岁老人。目前,它看起来比之前还要瘦弱。猪坚强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汶川大地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2008年6月17日

  • 带薪难过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在字典里面没有,但是网上却有很多人都在用,这个词语就是“带薪难过”了,那么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1、带薪难过是什么意思就是在工作岗位上难过,在工作的时候难过,难过的时候还有工资拿。顾名思义就是“带薪难过”了,和带薪拉屎有异曲同工之

  • 梅开二度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梅开二度”,网络流行语,多出现在视频弹幕中,表示同一画面已经看过了。成语梅开二度,意思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出自《邯郸武灵丛台》。此外,体育领域也有这一词汇。梅开二度现多出现在b站的集锦类视频中,当up主疏忽或者故意水视频导致重复时,又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出现了相似的镜头时,观众打出梅开二度表示

  • 人工心脏工作原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心脏病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杀手。在人体心脏因病损而部分或完全丧失功能而不能维持全身正常循环时,可移植一种用人工材料制造的机械装置以暂时或永久地部分或完全代替心脏功能、推动血液循环,这种装置即人工心脏。人工心脏分为辅助人工心脏和完全人工心脏。辅助人工心脏有左心室辅助、右心室辅助和双心室辅助,以辅助时间的

  • 古代掖庭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饮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这是《汉书》中的一段记载,在这段记载中提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掖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宫廷制度。虽然这个制度历史悠久,但是在唐朝时期却戛然而止,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就崛起于此。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满头的问号,因

  • 等效原理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等效原理是引力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在任何一个时空点上都可以选取适当的参考系,使一切物质的运动方程中不再含有引力项,即引力可以局部地消除。如果认为这种消除了引力的参考系是惯性系,那么,等效原理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时空点,一定存在局部惯性系。伽利略最早注意到,不同物体沿斜面的下滑运动是一样的,即引力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