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现代怎么很难出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理论了

现代怎么很难出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理论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84 更新时间:2024/2/3 19:16:42

当今科学理论的验证越来越难,但人的寿命有限。

300年前,人们根据燃烧的化学现象提出能量守恒理论;200年前,一边提出电磁理论一边做实验验证;100年前,人们期待100年后能够有足够能力去验证量子力学。

随着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任一位顶尖数学家、物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都需要经过大量时间去学习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或者说,目前无法再复制出牛顿爱因斯坦。

当一位科学家处于人生黄金期时,他仍在埋头苦学知识,可能40岁时学完自己专攻的一个极小领域,待到花甲、古稀之年才终于攻克完一个物理学的分支,至此留给他继续开拓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所剩无几。

南大博士方承志在《技术大停滞》里举了这样一个生动例子:

有一本书叫《有限单群分类》,由四位高龄数学家出版。这本书一共350页,全内容仅仅是一个摘要,想要完整证明,至少要15000页,是数学史上最庞大的证明。

为了保存这长达15000页的证明,几位数学家正与死神赛跑,到2011年,这本著作只是勾勒出了证明的梗概。

全世界能够理解这些证明的人所剩无几,他们害怕在年轻一代数学家接班之前就会离开人世。

不只是数学,很多领域都有类似现象。

当每个人,甚至是天才,穷尽一生也无法学完某个知识体系中的一支专业知识,那么科技的发展也就到了上限,难以再有什么突破。

另一个是人类思维所能到达的极限。

许多领域的研究,是靠人力反复尝试才能出成果,以前还能这样玩,但当下的前沿物理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力范围,很难下手,进展缓慢。

比如我们无法理解弦理论、暗物质、多维空间、宇宙边缘,搞不清楚双缝干涉实验、森球,计算不了曲率引擎,也找不到可以承受10%光速旅行的材料。

被困在三维世界中思考的我们,有时候必须承认,人类的基础前沿科技已经触摸到天花板了。

科技虽然是没有尽头的,可对人类来说,能摸索到的科技是有尽头的,这个尽头上限,取决于人类寿命。

相比起整个宇宙,我们太微不足道,也太孤单了,至今没有找到任何外星文明的足迹,又或者被人为掩盖了踪迹。

1950年,物理学家费米提出一个著名的“费米悖论”:

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

可为什么我们还没观察到有外星人的存在?如果我们技术有限,没法观察到,那外星人又为什么发现不了我们?

不要低估了宇宙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仅以银河系为例,类似太阳的恒星就达到上千亿,而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同样有上千亿个。

从概率上来说,整个宇宙有无数类似的地球生命存在,但整片浩瀚宇宙,却充满死寂,除了人类,放眼望去,一片漆黑。

其中有一个理论,叫“大筛选”。

宇宙肯定存在着大量文明,可有能力离开自己星系、进行太空旅行的文明,几乎没有。大部分文明经过一层层筛选,从使用火种、农耕文明、工业、蒸汽机,到内燃机和电力,最终都倒在了“可控核聚变”这道筛子上。

踏过去了,就能拥有整片黑暗宇宙森林;踏不过去,就被困死在自己星球上,用剩能量维持文明,苟延残喘。显得残酷又公平。

从宇宙大寂灭来看,我们突破能源封锁的成功率,微乎其微,只能寄托在前沿科学家身上了。

我挺担忧的是,科技发展至今,从业人员的疲态越发明显,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和大数据、摧残心智的工作制、高速运转的效率需求,搭配难以专注的大脑和碎片化时间,已经让人身心俱惫。

全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急剧增加,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本土人口越来越少的现实,而养老金问题,已成为媒体和政治辩论焦点。

比如美国每年在福利上的投入,是可控核聚变研发投入的百倍以上,更是关停火箭推进计划、超导超级对撞机等项目,节省财政支出……毕竟过好当下生活,远比遥不可及的“可控核聚变”有意义得多。

马斯克幸亏是有钱,背后也有NASA助力,才能支撑起自己的星际殖民梦,更多国家干脆就选择躺平。

我以前写过不少有关宇宙的文章,也感慨过,一个民族是否有希望,要看他们能否仰望星空。

很庆幸,我们国家还能不遗余力修建许多大型科技工程,有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观测宇宙生命),有接棒的天宫空间站(将成为世界唯一的在轨空间站)、有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对上帝粒子进行精确测量)、也有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开展对量子力学的实验检验)……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红白鼯鼠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红白鼯鼠(学名:Petaurista alborufus)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很像松鼠,体长35-60厘米,体重2000克。头短而圆,眼睛很大,眼圈赤栗色,瞳孔特别大,可以感受微弱光线,适宜于在地洞黑暗的世界里生活。身体背面体毛为红色,面部和身体腹面为白色。尾长达40-50厘米,几乎与身体的长度相等

  • 红白鼯鼠出现在哪些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红白鼯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很像松鼠,体长35-60厘米,体重2000克。头短而圆,眼睛很大,眼圈赤栗色,瞳孔特别大,可以感受微弱光线,适宜于在地洞黑暗的世界里生活。身体背面体毛为红色,面部和身体腹面为白色。尾长达40-50厘米,几乎与身体的长度相等。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山坡森林地带或石灰岩隐蔽

  • 古代妃子来例假了遇到皇帝侍寝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几千年历史,先后经历了几十个王朝的更迭,在期间也诞生了400多位皇帝,而每位皇帝也都有着他们的后宫佳丽,这便是百姓常说的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某位妃子来侍寝,但如果妃子来“例假”了,又该怎么办呢?首先这种事情的概率是很低的,其次只只遇到了也是有解决办法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一

  • 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红山遗址中有哪些文物发现呢?查海遗址经过发掘出土有玉玦、玉匕、管状器、如斧似锛形器等。陆续发现有:阜新胡头沟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鸮、玉鸟、玉璧、玉环、鱼形玉佩、联环玉璧。凌源三官

  • 松花蛋里的纹路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这是蛋白中生成了氨基酸盐。这些氨基酸盐不溶于蛋白,于是就以一定几何形状结晶出来,就形成了松花,俗称松花蛋。松花蛋腌制液中的氢氧化钠,在腌制过程中,它们穿过蛋壳上的细孔,渗透到鸭蛋里与氨基酸化合,生成氨基酸盐。这些氨基酸盐不溶于蛋白,于是就产生了结晶。这些“松花”正是氨基酸盐的结晶体,松花蛋上的“松花

  • 堵塞7天后苏伊士运河终于恢复通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北京时间3月29日下午5点30分,苏伊士运河正式恢复通航。3月29日下午6点,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AC)工作人员独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现在为所有船只通航做好了准备!”该工作人员透露,苏伊士运河通航的关键在于一支专业国际救援团队的加入,“在该团队的努力下,针对‘长赐’号的救援工作极为有效”。该

  • 2021愚人节当天挑一句发朋友圈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1、就想“愚你”共度余生2、愚人节,不是给愚人过的节,而是给说谎人一个说真话的机会3、情人节说爱你是假的,愚人节说爱你是真的4、我喜欢你如果你不是那就愚人节快乐如果你也是那就祝我们第一天快乐5、今天是愚人节,我可以骗走你的心吗?如果骗不走过几天给你上坟6、我不过愚人节,你给我表白我就当真7、可能最胆

  • 用铁锅炒菜能有效补铁说法靠谱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听身边的亲戚朋友说过这样的话:用铁锅炒菜可以补铁!炒菜的时候用铁锅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很多家庭在炒菜时会特地拿出铁锅来用,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补铁。用铁锅炒菜能有效补铁,说法靠谱吗?用不粘锅或者不锈钢锅,是不是更容易贫血呢?用铁锅炒菜能有效补铁,说法靠谱吗?不靠谱

  • 中国天眼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

  • 愚人节最真情话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可可爱爱的愚人节文案~1、四月的第一天就是谎言。2、今天说谎都能被原谅,你夸我一句怎么了3、食物才不会说谎,吃再多也不长胖。4、┌ʚ❹❤❶❤❤❤❤❤ɞ┐Happy April Fools'Day!5、世界那么大能认识你,我觉得好不幸6、我能成为你单身路上的绊脚石吗7、我有道数学题想请教你我不是很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