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名将李牧之死,历史上有哪几种说法?

战国名将李牧之死,历史上有哪几种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2 更新时间:2023/12/21 3:04:52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由于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历次战斗中都能险中取胜,深受人们的喜爱。即使到了现在,人们谈起李牧,不仅为他的军事才能折服,还为他的冤死感到惋惜。而对于李牧的死,《史记》和《战国策》都有记载,虽然结果都是以死为终,但过程却大相径庭,到底哪种说法更确切一些呢?

按《史记》的记载,李牧的死是因为秦国攻打赵国,屡被李牧所阻,秦国没有办法,重新照葫芦画瓢,把长平之战使用过的离间计又搬了出来,秦王派人带着大批礼物送给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说李牧要谋反的坏话,赵王迁也不思考,马上就信以为真,就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前线作战的李牧和司马尚。

但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了这次调整命令,从而惹来杀身之祸。赵王于是暗中派出杀手,趁李牧不注意把他杀死,司马尚也被撤职查办。

而在《战国策》文信侯出走一文中,关于李牧之死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吕不韦的死党司马空从秦国逃到赵国后,赵王问他计谋,他提出赵国可以用割让城池作条件,以换来赵国的暂时安全。可赵王却说这个计谋已经用过了,但秦国还不满足。司马空只好失望而走,在路上有人问他赵国在这次秦赵交战中结果会咋样?他回答说,赵国目前还有李牧在,秦军惧怕他的军事才能,所以还能坚持一年。但赵王宠信韩仓,只要韩仓向赵王进谗言,李牧必死无疑,那样的话,赵国最多只能存续半年。

结果,这个叫韩仓的真就在赵王迁面前说李牧的坏话,赵王就命令李牧返回邯郸。在路上,韩仓百般侮辱李牧,说他有次在晋见赵王时不礼貌,赵王向他敬酒,李牧却手握匕首,这是犯了欺君大罪。李牧赶忙撸起袖子说,我当时胳膊坏了,由于我身体太高,胳膊又坏了,所以不能双手跪拜着地,就差人做了副假肢戴在胳膊上,请你拿给赵王看并替我解释一番。可韩仓不仅不帮忙,反而传达赵王的命令,要赐死李牧。

见求助无望,李牧只好向赵王方向遥叩知遇之恩,准备拔剑自刎,看到这是宫中,又走到宫门外面,以嘴含剑,剑柄抵在柱子上自杀而亡。

两个不同的版本,结局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李牧都是被秦国收买的坏人谗言所致,而郭开和韩仓又都是赵王迁的宠臣,只能说太史公司马迁和《战国策》作者刘向搜集的原始资料有出入。但我们从李牧的死应该有这样几个示。

首先,在秦国两路大军打击之下,赵国已经风雨飘摇,赵王迁是否真心要跟秦国作对呢?纵观战国七雄之战,就算秦国与赵国打的最厉害,其它不说,就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战两席,足见两国交兵无数,战况惨烈。

当司马空面见赵王迁提出折中方案时,赵王让他对比一下秦赵两国实力,结果赵国都处下风,从这时起,赵王基本上对能不能守住王位失去了信心,以至后续所做的事一件比一件荒唐,最终投降被贬到房山深山里。秦王没有杀他,可能也有赵王迁配合冤杀李牧的原因吧。

其次,要致李牧于死地的不仅仅秦王嬴政。在春秋战国历史上,大凡有些功劳者,都会引起他人妒忌,李牧也一样,在他出道成名的时候,就和赵王迁的母亲发生矛盾,因为赵悼倡后本身就是名妓女,但赵悼襄王爱其美貌非要纳为爱妾,李牧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试想在赵王迁昏庸这个状态下,旁边有妒忌能人的郭开韩仓谗言,身后又有打击报复的太后盯着,李牧除了战功还有什么?

第三,李牧的死,可能也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李牧是在秦赵大战中唯一取得不败战绩的人,也是迫使秦国多次退兵的大将,为赵国打击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终因为一句谗言,就能让赵王迁临阵换将,说明赵王一直对他都不信任,象这样的昏君,李牧也是缺乏基本的认知学习。同时,面对强秦虎狼之师打击,李牧仅靠自己一腔热血又能抵挡何时?

秦赵最后一战,赵国退无险可守,进无兵可派,守无将可用,此时李牧仍然对赵王感恩有加,实在愚忠之致。

第四,既然赵王已经失去了信任,为什么还要临阵抗命,这可能也是导致李牧被杀的原因之一,毕竟个中原因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

综上所述,无论上面两种说法哪种正确,李牧之死已经是事实,也没有纠结的必要了。李牧的死固然让人惋惜,可带来的教训却是让人难忘的。作为一名武将,光顾着在前方拼杀征战,背后有人暗中捣鬼还蒙在鼓里,这样的冤情史上有之,现实中也有不少。

标签: 李牧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权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关羽,还把他送给了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公元219年的时候,针对刘备而言它是喜忧参半的1年。这一年他历经半生的拼搏,总算即位了,可是守候他半生的好哥们关羽,却在年末的那时候被孙权砍了头。关羽是刘备一辈子的好哥们,对他的忠实更在张飞之上,在以前为了刘备的2个媳妇,关羽甘愿作上了曹操的将领,而之后给刘备守备荆州,还回绝了东吴的联婚。就这样1个

  • 袁齐妫生下一儿子残暴不堪,弑父扰乱国家令人发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齐妫,南北朝,历史解密

    袁齐妫是刘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她的父亲袁湛是当时的左光禄大夫,而母亲只是个侍妾。按理说袁齐妫是没有资格进入皇家的。不过长大之后,她生的端庄秀丽、远近闻名,也成了选王妃的对象。刘义隆对她一见倾心,丝毫不在意她的身世,很快就把她册封为皇后。没想到的是,一场大风波就此埋下伏笔。袁齐妫不仅外表楚楚动人,性格

  • 金帐汗国是怎么灭亡的?西伯利亚汗国从此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帐汗国,蒙古,历史解密

    痛打落水狗,几乎是所有政治斗争中的惯例。为了不给对手任何翻身的机会,在回国前,铁木尔扶持了一个名叫忽特鲁的白帐汗系宗王作为金帐汗,以此来表明,自他心中,失败了的脱脱迷失汗已经死了。胜利者总是能得偿所愿,不久,一直力图重铸辉煌的脱脱迷失汗,于1398年在抑郁中病死在今天俄罗斯的秋明境内。铁木尔扶持的忽

  • 揭秘:大清为什么要颁布剃发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大清是什么时候下达“剃发令”的?其实早在他们刚进北京城的时候,多尔衮就下达了相关命令。各处城堡着遣人持檄招抚,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徙。——《清太宗实录》·卷五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剃发令”就被取消了。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清太宗实录》·卷五在大清攻下南

  • 泰勒曼:被巴赫所淹没的作曲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泰勒曼,德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作为巴洛克与古典之间的交界人物,1767年以86岁高龄去世的德国作曲家泰勒曼,生前与死后的际遇冰火两重天。他是巴赫与亨德尔的同时代人,彼此有音乐与生活上的交集,但生前过的却比两人要好,不仅被誉为“圣乐之父”,作品还被巴赫整理与改编(他是莱比锡圣托马斯大教堂的乐长,巴赫的前任)。到了19世纪,三位同时

  • 国君给儿子娶亲,见到新娘后竟想据为己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有个词叫“扒灰”,不过,这可不是一个多么光彩的词,它专指公公和儿媳之间发生某种不可描述的事,也即是公公和儿媳偷情,这个词听着可能很现代,但实际上,其主要来源于古代。说到“扒灰”,最有名的就属唐明皇李隆基和他的宠妃杨玉环了,杨玉环本来是唐明皇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可没想到后来被唐明皇给看上了,这就没啥好

  • 历史上的武大郎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和水浒传中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大郎,宋朝,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的人被黑的非常的惨,其中最惨的莫过于武大郎了。武大郎是《水浒传》里的一位角色,武大郎从小父母就死了,他靠着自己一身做炊饼的将自己的兄弟武松拉扯长大。在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是一位身高不满五尺并且面目丑陋,用现代的话来说的话那武大郎就是一位侏儒症患者。而且他还有一位老婆,他的老婆也是历史上的“奸夫

  • 杨坚夺取后周政权,建立隋朝后,周宣帝五位皇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隋朝,隋朝,历史解密

    周宣帝在位时,好酒贪色的他为了取悦后宫嫔妃,曾一口气封了5位皇后,她们分别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天右大皇后元乐尚。五后并立成了北周王朝的一道奇景,也坐实了周宣帝的昏君事实。(周宣帝剧照)然而,在他去世9个月,外戚杨坚便轻松地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大隋

  • 有哪些爱好饮酒的豪杰?他们将心中所想都寄于酒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江湖豪杰,都喜欢饮酒,以酒寄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欢也是酒,悲也是酒。高亢时便狂歌痛饮,落寞时便浅斟低吟。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自杜康始造以来,三杯两盏淡酒承载了太多的苦辣辛酸。或是怡然自乐,或是黯然神伤,无数的文人墨客靠它唤起潜伏的才情逸思。旨酒虽

  • 车裂商鞅还铲除了旧贵族,秦惠文王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惠文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一说到秦朝想必都会首先想到秦始皇,其实在秦始皇之前秦国也出现过变法,并且效果显著,在秦惠文王时期,他上演了一场一箭双雕的大戏,不仅将商鞅车裂了,同时还铲除了旧贵族,对于秦惠文王来说真可谓除了心头大患啊!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