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皇帝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崇祯皇帝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98 更新时间:2024/1/25 23:29:45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皇帝朱由检心中的惶恐和绝望无法用文字描述。李自成的大顺军已将北京团团围住,崇祯帝没兵没钱,急得团团转但计无所出。三月十九日子时,在位17年的朱由检登上煤山,以发覆面,上吊自杀,时年34岁。国君死社稷,令人唏嘘。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是怎么度过的呢?相关记述颇为丰富,我们不妨爬梳史料,替他写下这一天的日记。

375年之后,我们能否感受他那份江山载不动的悲哀?

一、最后的挣扎

三月十八日,阴风呼啸,黄沙漫飞,继而雷、雨、冰雹交作。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大顺军向北京城发起总攻。守城的明军只有一万余人(太监参杂其中),人数既少,装备又差,且个个挨饿。他们没有战斗力,更没有战斗意志。紫禁城内的崇祯帝已经无能为力。前一天他与大臣们在朝堂上相对而泣,彼此都明白回天乏术了。到今天,大臣们不知所往,只有内阁首辅魏藻德尚在身边。

当此之时,李自成不知出于何意,派出叛降太监杜勋进城议和。崇祯帝和魏藻德接见了杜勋。杜勋带来李自成的条件:“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并犒赏军银百万,退守河南。”

“分国而王”,李自成意在与崇祯帝平起平坐。如果接受,或许能为大明迎来苟延残喘的一线生机。从垂死挣扎的角度考虑,不妨试试,成功与否事后再论。

关键时刻,崇祯帝失去了一言九鼎的能力。他把皮球踢出去了,他对魏藻德说:“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魏藻德是个老滑头,这么大的事他当然不会做出决断,更不愿意将来背黑锅。他“默然不答,鞠躬俯首而已”。崇祯帝坐立不安,再三再四催促魏藻德定议,魏终究一言不发。皇帝气急败坏,一脚踹翻了龙椅,甩手离去。

杜勋无功而返。既然谈判不成,将领又不足侍,崇祯帝还有最后一条路可选:御驾亲征。除了顽抗,别无他法。他御笔写下一道“亲征诏”:“朕今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俱诣军前听用,以歼丑逆,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

“六师”在哪里呢?他召大臣的家丁,新乐侯刘文炳、驸马巩永固说:“法令素严,臣等何敢私蓄家丁?”他问大营兵安在、京营总督李国桢安在,得到的回答是均已作鸟兽散。他召太监,但除了几个惊慌失措的心腹还在身边,其他的早逃命去了。

午后,大顺军猛攻彰仪门,三时许,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由此,北京城被突破,内城危若累卵。

崇祯帝紧急召见几位内阁大臣,问他们是否知道外城已陷,都说不知道。皇上问:“事急矣,今出何策?”大臣们回答:“皇上之福,自当无虑,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如此说辞,皆为空话套话假话,“巷战”云云,花言巧语而已。崇祯帝没有得到可行性的建议,只得令阁臣退下。

二、后宫的哭声

日落时分,崇祯帝带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四望,但见烽火狼烟,但闻哭号震天。内城失陷,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是时候做最后的安排了。

崇祯帝从煤山回到乾清宫,叫来“主儿”,即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他命令三人立即出宫逃命,亲自为他们换上旧衣服,叮嘱道:“尔等今日是太子、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罢!不必恋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尔等切要谨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当呼为老爷,幼者呼为老兄,或称为长兄,呼文人为先生,呼军士为户长,或称曰长官。”

这一番教诲,是父亲的临终嘱托,他希望儿子们活下来,并光复大明江山。崇祯帝泪如雨下,恨恨地说:“尔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也?”接着便泣不成声。送别了儿子,他又叫来后妃,令她们自尽,“莫坏皇祖爷国体”。此举实属狠心,但是,历来亡国之君的女眷,有几个能善终的?为了免遭大顺军的侮辱、保存皇家的体面,一死了之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他惨然告诉皇后周氏:“大事去矣!尔宜死!”周皇后深明大义,勤于治家,有贤惠之誉,与皇帝的关系也很和睦。她哭着说:“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虽有埋怨之意,但大义凛然并不畏死,返回坤宁宫自缢。

贵妃袁氏似乎不愿死,崇祯帝拔剑追上她,说:“尔也宜死!”袁妃被连刺两下,血流满地,晕死过去(未死)。他又砍死了其他几位嫔妃。

晚上九点左右,崇祯帝来到寿宁宫,见15岁的长公主徽媞,对她怒目而视,说:“胡为生我家?”他左手掩面,右手持剑砍去。公主以手挡剑,左臂被砍断。崇祯帝欲将其毙命,但因双手战栗不止而不能举剑。徽媞当场不省人事,后来苏醒。之后,崇祯帝又到昭仁殿杀了坤仪公主。

杀了女儿,崇祯帝提剑至坤宁宫,见周皇后已气绝,连说:“死的好!”从坤宁宫出来,他让宫女逼迫懿安皇太妃李氏、懿安皇太后张氏自尽。

张太后得令后比较犹豫,直到十九日凌晨才决心悬梁自尽,但被宫女救下。过了几个小时,她再次悬梁,又被大顺军先头部队救下。当天晚上,她第三次自缢,终至殉国。

三、皇帝的末路

处理完后宫之事,已是十八日深夜。崇祯帝回到乾清宫,写下一道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总督内外诸军务,以辅东宫,并放诸狱囚。”太子去向不明(很快被大顺军抓获)、军队溃散,还有什么军务可以安排呢?自欺欺人罢了。

当然,这份谕旨能不能执行,他似乎不怎么关注。他与王承恩喝起了闷酒,连喝好几杯,无奈地哀叹:“苦我满城百姓。”对酌的当口,二人一定在谋划着什么。晚上11点,崇祯帝又行动起来,他走到王承恩家中,脱下黄巾,换上王承恩的大帽衣靴,装扮成平民。他想活着,他想出城。

崇祯帝手持三眼枪,带着数十名骑马持斧的太监,想从齐化门、崇文门出去,二门皆已封死,欲出不能。他们又前往正阳门,打算夺门而出。还没走到城门下,城头的明军以为这些人是奸细,急用弓箭射击;守门太监也开炮轰击,所幸炮弹无铅子,不伤人。崇祯帝仓惶折返,断绝了出城的念想。回到宫中,他敲钟召集百官,但无人响应。大臣们已经将他抛弃了。走投无路,唯有一死而已。他彻底明白了。

他换了一套衣服,继而与王承恩再上煤山,群臣无一相从。他找了一棵大树,悬绫自尽。王承恩随驾自缢。死时,崇祯帝身穿蓝袖道袍、红裤,头发散乱,一只脚穿靴、一只脚光着。

很多文献都说崇祯帝衣带中夹有御笔血诏,内容记述各不相同。兹从《国榷》录如下:“朕自登极十有七年,东人三侵内地,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披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他至死都在责备他的大臣。

三月十九日黎明,大顺军占领内城,李自成昂然走进紫禁城,接受大臣、太监和宫眷的投降。

其时,里里外外都不知道崇祯帝的下落,很多人以为他逃走了。直到三月二十二日,人们才发现崇祯帝和王承恩的尸体。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吕雉在世的时候为什么诸侯都不敢动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皇后",这一属于女性的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宝座,始于吕后。"外戚干政",这个中国封建社会几乎从未断绝的局面,始于吕后。"人彘",这种印证了"最毒妇人心"的酷刑,始见于吕后……作为无数现象的开创者,吕雉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合常理"。然而正是因为她开拓者的独特身份,所以一切的"不合常理",其实都有着各自的理

  • 2022年02月0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 。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

  • 唐顺宗为何在位不到两百日就被迫禅位于皇太子李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旧唐书·本纪·卷十四》记载:“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讳纯,顺宗长子也,母曰庄宪王太后。大历十三年二月生 于长安之东内。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 ‘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贞元四年六月,封广陵王。顺宗即位之年

  • 在魏延和杨仪的内斗中,为何蜀汉朝臣一致支持杨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建兴十二年(234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薨逝于五丈原。诸葛武侯薨逝后,征西大将军魏延和丞相长史杨仪这两大蜀汉重臣之间爆发内斗,最终导致魏延被杀并夷灭三族。小说《三国演义》说魏延“脑有反骨”,将内斗的责任算在魏延头上。不过在史书记载中,魏延和杨仪的这场内斗纯粹是因为个人恩怨而

  • 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 为何要把汉中地区封给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汉元年(前206年),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关中,秦朝灭亡。灭秦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在全天下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毁掉了秦始皇的统一成果。而在这十八位诸侯王中,项羽最不放心便是鸿门宴后与其关系公开恶化的刘邦。因此如何压制刘邦,就成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可是在经过一番考虑后,项羽却把被称

  • 古代妃子是怎么侍寝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古代的皇上和自己喜欢的妃子同房,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毕竟对于这些事情都是未知的。那么再古代,妃子都是怎么侍寝皇上的呢?是有特点的规矩呢?还是说又具体的步骤。着实是让人浮想联翩啊,下面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妃子是怎么侍寝皇上的吧!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复杂一点。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

  • 交杯酒的由来 新郎新娘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男女主角结婚的场景中必定有喝交杯酒的镜头,那么咱们就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喝交杯酒,意义何在呢?小编为你介绍下交杯酒的发展历程及所蕴含的意义!什么是交杯酒?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

  • 古代科举高中状元之后能做大多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封建皇权社会中,“科举制度”乃系朝廷取仕的基本办法,类似现今的公务员考试。各级考试过程中,名列第一名者被称为“元”,比如省级考试“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全国级考试“会试”的第

  • 古代死士为什么会牺牲自己成就他人 古人是怎么培养出死士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死士的出现,一般都会伴随着权力,或者是王朝更迭。其中能够成功养成死士的最核心原则就是,不能让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是死士。毕竟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刚见面你就告诉他要学会送人头,人家只会把你当成傻子。那么,又是什么东西能够让死士自己卖命?死士为什么会视死如归?这我们就得说说死士的招募标准了,其标准

  • 李自做了42天皇帝为什么没有皇帝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天地悲歌里。听哀鸿、神州落日,人间何世!为快恩仇携一剑,未许高天堕地。秦始皇嬴政在称帝的时候,十分坚信的认为秦朝能够传承千秋万代,但是,最终也就存续了短短的十五年就落幕了。纵观历史,中国的封建王朝存续时间最长的应该是汉朝,存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面临的不同社会问题,王朝的变更在中国